羅熙能:湖南省腫瘤醫院門診部主任,小說《黑藥》的作者,有人稱這本書為中國首部揭露醫療行業內幕的警世小說。
藥品外購背後有「潛規則」
瀟湘晨報:像康安定這樣,讓病患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在外購買處方藥,是允許的嗎?
羅熙能:這種讓醫生開單子,使病人到藥商那裡取藥的情況,近六、七年以來,非常普遍,在各大醫院都存在。有時候,藥品外購是因為一些經濟實力強的人在生病時願意花額外的錢,購買進口藥,這是因病情需要的情況。但我敢說,這其中的80%是藥品回扣的「潛規則」。
這顯然是不被允許的。醫院有明確規定,所有的藥品一定要經過招標採購,才能投入使用。
只有在某些情況下,藥物外購才是合法的。比如,某種藥物沒有列入到招標採購項目中,臨床上又需要這種藥。那麼,用藥醫生提出申請後,由科室主任籤署意見,遞送藥劑科通過合法途徑採購,最後由藥劑科進行配發。
瀟湘晨報:在這種「潛規則」下,醫生與藥廠有怎樣的利益關係?
羅熙能:比如說,現在各大醫院,有個「周末現象」。什麼叫「周末現象」呢?就是藥廠邀請醫生們到某地開會。藥廠會提供機票和專車接送。這樣的會議更多是藥廠和與會醫生之間的人情來往。
除此之外,醫藥公司還會給科室的主任、專家一定的利益誘惑,美其名曰贊助科室的活動。比如會餐、以進修考察等名義贊助醫生到國外旅遊。
瀟湘晨報:那這種潛規則裡,藥廠的訴求是?
羅熙能:醫藥廠商通過贊助科室的學習、活動,會讓醫生開他們產的藥。這個相對來說還比較廉潔。現在各醫院更多的情況,一種是醫藥廠商給科室一筆錢,然後根據醫生開單的情況給各醫生抽成,還有一種某個醫生單獨直接給病人開單子讓藥商送藥到醫院,這就屬於背著科室單幹了。
「這種現象各大醫院都有」
瀟湘晨報:雖說是「潛規則」,但醫院的人基本都知道這種現象的存在,那為什麼沒有打擊下去呢?
羅熙能:從管理層來講,他會覺得醫生待遇較低,而這個錢不偷不搶,只要不出什麼問題,一般就把它作為默認的補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現在醫生工資、獎金並沒有外面傳說的那樣高。由於國家沒有提高醫生的福利,實際上,大部分醫院還是存在「以藥養醫」的狀態。
瀟湘晨報:長沙的醫院有沒有因為這種情況而被處理的醫生?
羅熙能:目前還沒有聽說過。這種現象各大醫院都有。有的地方程度嚴重些,內部管理混亂,問題就暴露了。一般來說這些事都是不見光的,畢竟出事以後醫院的聲譽受影響,也會引來糾紛。一般只要不出醫療事故,病人投訴得也少。因為病人來看病都是出於求生存求健康的目的,用藥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使用後有療效,病人就不會有太多意見。
瀟湘晨報:那麼,有沒有病患因為醫生讓他們去外面買藥而投訴過呢?
羅熙能:如果沒有出醫療事故,病人一般也不會去投訴。再一個,他這個事情在用藥的時候可能還是跟病人家屬溝通了,因為病人都是本著求生存這樣的願望,既然看見這個藥物,又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用了還有好處。
醫院也是受害者
瀟湘晨報:您剛剛說到醫生工資低,低到什麼程度?
羅熙能:以我的情況,上個月應發工資3625元,實發工資只有1874元。
瀟湘晨報:醫生讓病患去外面買藥的藉口是,外購的藥品要便宜一些?
羅熙能:這個東西從幾方面去理解。第一,就是他這個藥物的療效,可能沒有醫院藥房的可靠。醫院管理雖然是有漏洞,但是國家招標採購和國家管理的層面,還是有很多專家的,進哪種藥物,首先要召開專家諮詢會、投票。醫院常常還是會選擇那些比較經典的藥。
而有時候,醫生為了拿高一點的回扣,選擇的藥物的質量可能比醫院規定用藥低一些。總之一個原則,商家是不可能貼錢來做這個事的。
瀟湘晨報:那麼,醫生讓病人家屬去外面買藥,醫生又不開處方,是否合乎規定?
羅熙能:藥分兩類,一種是非處方藥,一種是處方藥。
所謂非處方藥就是,從用藥安全來講,是比較安全的,你只要照說明書去服,就不會出現反應。
所謂處方藥,它指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因為每一個人對藥品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醫生要開處方指導,就是要根據他使用的情況,調整用量,或者更換品種。處方藥物必須由醫生開處方,是一個根本原則。醫生必須履行指導的職責,憑處方開藥,就是要對病人指導用藥。
瀟湘晨報:直接注射病人給的藥,是否違反醫院的有關規定?
羅熙能:顯然是違反制度的。首先,這個東西會衝擊醫院的收益。在這個利益鏈條的影響下,都是小團體得利了,醫生個人得利了,而醫院是吃虧的。作為醫院的管理者,他肯定是不允許這種現象存在的。
並且,外來藥物的質量是無法保證的。藥物的保存往往有嚴格要求:比如低溫保存、避光。很多藥物在高溫,或者強烈的光線下,藥物就會變色、變質。這種東西注射進入病患的身體,後果是無法想像的。
整理/記者曾鳴 劉穎 實習生談丹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