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寶順:陝西府谷過年的民間禮俗

2021-01-15 左書文苑

府谷人重視過年。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一年又要從頭開始,人們總是充滿希望。富人過年,花錢慶賀,自然排場,窮人雖有俗語「窮漢盼來年,一求年不如一求年」,但總還是有期盼在裡邊。所以不管富人窮人,都希望在辭舊迎新中求個吉利,都要做認真充分的準備。

講衛生。屋內大掃除(掃黃塵),清掃以後刷白泥牆,泥爐子,漿炕漿地(用麵湯抹,過去農村一般土炕土地),糊窗子;洗衣服、拆洗被子(洗惡水);男人剃頭,俗語「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婦女剪頭髮,拔黃毛,洗腳。

準備吃喝。蒸饃,有棗饃、花饃、豆沙饃,用紅綠胭脂點畫;蒸糕,卷棗泥,包豇豆、包菜餡三種;擀長豆面,做豆腐,生豆芽,煮豆色(黃豆泡膨脹煮熟拌鹽就飯吃,白綠兩色豆子,另配染紅的杏瓣,圖好看),煮豬頭豬蹄,做紅燒肉(天漸暖鮮肉已不能存放,紅燒以後吃不完可存放到夏天吃),酥雞肉,燜肉(用豬肉酥),熬皮凍,農村人有啥吃啥,以上這些一般不會全有;因習俗、生活條件差異,有的地方或有的人家做黃酒,做杏茶(杏仁或桃仁、小米炒熟摻水磨成漿,凍成碗託),炒炒米,煎(油炸)茶食(茶點),煎糕圈(糕面發酵和麥芽捏成環形),蒸黃饃饃(米麵發酵和糊加入煮熟豇豆舀碗內上鍋蒸)。

其中生豆芽講究不能隔年,大年三十前必須把毛根去掉,揀好煮熟,如果隔年生長,會紮下窮根。

進城辦年貨。主要有窗花、糊窗紙、紅紙,香、炮、黃表(請灶馬爺爺),燒酒、酸梅、蒼朮等。

大年三十(不管臘月二十九過年還是臘月三十過年都叫大年三十)這天,撈隔年撈飯(早上),貼對聯,放置照門炭(炭上貼紅紙或紅綠紙十字,守孝期貼黃紙十字,放門旁),意在鎮宅,有的地方就叫鎮門炭,上墳燒紙,院子當中擺好供桌香爐,壘火籠(小孩過年戴鎖兒,放火籠頂紅紙上用炭壓上),火籠口朝南。正月不討債,討債要趕在年前,但貼上對聯,壘好火籠後,債主就不能上門了。天黑點燈籠,門外(也有在門裡的)放置擀麵杖、刀斧,刃朝外,用蒜封門(蘸上蒜在門上劃直道或叉)。放置刀杖、封門,意在驅災避邪。封門以後就不出門了。屋內門頭上放一頭蒜,水甕放蒜瓣和酸梅,煨蒼朮,俗語「蒼朮酸梅,一年一回」,意在闢穢祛邪。新年穿的衣服要從柜子裡取出來放好,大人若遇逢九或本命年,則準備紅褲帶一條或紅主腰子一件,小孩要用紅布條和花布條把棗、蒼朮、蒜瓣、炮仗(有的地方還用乾草)縫在一起戴在肩上,有的還另綴古銅錢。

年夜飯一般是蒸饃燴菜、餃子、酥肉等,涼菜熱菜都上,還要喝酒,小孩不喝酒,大人用手指蘸酒在眉心抹一下。吃的時候鍋內最後要留一個蒸饃,叫照鍋饃饃。吃飯以後不睡覺,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熬年(守歲),有的地方還講究老年人穿上壽衣。守歲時小輩給長輩磕頭,長輩給小輩壓歲錢。

除夕夜講究安靜,忌喧鬧,俗語有「明冬暗年黑臘八」的說法,冬至天氣明朗好,除夕夜暗暗的靜靜的預示來年吉祥,人定以後,如有響鬧聲或驢吼狗叫不斷則不好,預示社會不安定,或有反亂。

凌晨發火籠,一般在雞叫以後,出門要放開門炮,出門前都要吃一口照鍋饃饃,講究空心不出門,這和隔年撈飯的意思一樣,象徵連年有餘不餓肚子。發火籠前,把鎖兒繞火籠左右各轉三圈,然後給小孩戴在脖子上,紅主腰子也要在火籠上轉以後穿上。有的地方壘兩個火籠,三十天黑髮一個,初一凌晨發一個。火籠發著以後,用勺子或碗盛醋,放入炭火,趁冒氣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院中供桌周圍都要轉一回,叫打醋炭,古人意為驅邪,現在科學認為,有殺菌消毒作用。打醋炭後開始敬香紙,接神祭祖,在神位前擺上供獻、點黃表、燒香、磕頭,放炮,迎接諸神下界;在神主(祖先牌位)前擺供獻、點黃表、燒香、磕頭。天明上廟敬神。初一這一天上午香快煨完就要添上,不中斷,傍晚燒晚香,直到初八每天早中晚都要上香。

初一早上出門迎接喜神,一般是全村人集體行動,各家都有人參加,端著供品、香、炮、表,牛馬等大牲畜也趕上,習慣稱這種行動為「出行」。祭罷撿兩塊石子,折一小樹枝,回家放在櫃頂上,叫元寶和搖錢樹。出行要首先確定喜神方位,喜神方位隨甲子紀年的天幹變化。方位與八卦對應如下: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另有喜神方位口訣:

甲己在艮乙庚乾,丙辛坤位喜神安。

丁壬便在離中坐,戊癸回到巽中間。

依此對照,一看即明白。如2013年屬癸巳年,按「戊癸回到巽中間」,巽又與東南對應,則癸巳年喜神方位在東南,所以2013年春節向東南方向出行。出行時有經驗的老農還要觀察山嵐,以此預測當年收成。

初一吃素,早上吃杏茶泡隔年撈飯,就豆色、豆芽菜,中午素燴菜,晚上吃杏茶泡炒米、糕圈子、黃饃饃。吃飯有豆色菜時大人喜歡給小孩眉心按一個紅杏瓣。正月初一總能看到小女孩穿著新衣服,辮子扎紅綠紮根子(頭繩),眉心按一個紅杏瓣。黃甫川一帶如此,各地有所不同。

初一到初八,每頓飯前要將菜餚在大門外潑撒、神位神主前敬獻。

初一不出遠門,穿上新衣服在村裡互相串門,婆婆引上新媳婦給長輩拜年;不掃地,動掃帚掃走財運,引來「掃帚星」致黴運(縣城等地初四以裡不動掃帚);不能把水淋在地上,淋在地上害瘡,或說莊稼遭雨打;不開櫃門,怕驚動老鼠;不往外潑水,潑水財源外流;不做營生,「初一忙則一年忙」;上午不能睡覺,忌莊稼倒伏。

初一開始正月第一次見面,人們互致祝賀,「好過年」、「過年好」、「咱都好過年」為口頭禪。

初二吃餃子,包幾個餡內藏有麻錢的餃子,誰吃到就說誰有財運;擔發財水;初二、初四不梳頭,不做針線,忌蠍子,扎爛、刨亂蠍子窩,蠍子橫行亂竄。

初三走親戚,過去農村走親戚禮品一般是五個或七個過年蒸饃,回禮的方式是交換蒸饃,或原數或少回兩個。晚上老鼠娶親,早點熄燈安息,勿驚動老鼠,屋內牆腳給老鼠撒些吃的。

初四不出門,吃糕粘(rán)窮(把窮窟窿糊住)。初五吃糕填窮(把窮坑填住);初五之內不能用生米做飯,完全吃過年準備下的熟食,初四以前存下的垃圾不能倒,意為聚財;初五倒垃圾叫送窮土,或叫送窮媳婦。送窮媳婦各地做法大同小異,傍晚端上垃圾送到村外十字路口,燒三炷香放炮後返回,送的人不能回頭看,怕窮媳婦原跟回來。送時還要念口訣,指出某村某戶人家,讓窮媳婦到那裡去,俗語「窮媳婦窮,早些兒離我門,去聚全店打一尖,去李二毛家(據說是一家破落財主)扎老根。」黃甫一帶則有「窮媳婦窮,快離我的門,廟梁有個魏克仁」(魏克仁曾是廟梁村有名的財主)的說法。初五稱「破五」,婦女忌出門,忌做針線、梳頭,說「破五梳頭,刨亂窮媳婦頭」。

初六初七不出門,初七稱「人七」,府谷北鄉這天過小年,「人七」和過大年做法一樣,晚上也要壘火籠,門前放置刀杖。女孩子「人七」生日則大吉。「人七」的這些習俗與古代典籍記載的「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豬,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北史·魏收傳》)一致,即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可知有關「人七」的習俗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府谷南鄉過小年在初六。

初八稱「順心日」,出門走親戚。有的地方壘火籠,晚上在當院磕頭,一歲一頭,最後天一頭地一頭。有的地方不做營生,說忌忘心。

初九忌老鼠,也有的地方說初九是老鼠娶親日。凡忌老鼠、蛇、蠍、蚰蜒的日子,最忌做針線,做刨、挖一類營生。更不能搓繩捻線,說會搓長捻長老鼠、蛇、蠍、蚰蜒尾巴,意即使這些害蟲孳生。但這些日子可以泥牆、漿地,把害蟲洞穴糊住。

初十粘籽頭,凡粘則吃糕,糕有粘性,粘籽頭就是盼糜子、穀子、高粱等長穗作物穗子大,顆粒緊密。忌用帶刃家具切剁,恐傷谷穗。

十一忌青芽十二忌黃芽,怕莊稼青苗紮根不好,怕種子發芽不好,這兩天不動鍬鏟。

十三楊公忌日,諸事不宜。忌鼻疳(病名,發病時,鼻孔紅腫、潰爛。府谷也稱梅毒為鼻疳)。府谷北部鄉中午吃米涼粉,麵糊糊抹鞋上,說是糊麻雀眼,防止麻雀吃糜子(糜子收割前,麻雀成片落在糜子地裡,有時能把一塊地上的糜子吃盡,府谷人叫「雀扇糜子」)。

十四忌蠍子,忌挖、刨。做營生會扎惡刺。

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掛紅燈籠。

十六忌瘤,做營生會害瘤,身上會出現不痛不癢一道一道的紅線(應為帶狀皰疹一類)。

十七十八忌蚰蜒。南鄉一帶十八則忌害眼病。

十九忌胳扭(即胳膊肘等關節部位),防止骨折或脫臼。府谷有的地方也說這天是老鼠娶親日,忌擔水,怕擔回老鼠。有的地方忌蚰蜒,不出門。

二十小天倉,吃糕,在院裡用灰圍成圓圈,裡邊埋夏糧作物豌豆、麥子,叫打窖。這天婦女不做針線活,孕婦更忌,否則養愣子(傻子),養天睖兒(眼睛朝天看)。

二十一忌害單瘡,二十二忌害雙瘡(多處),有的地方說害單耳雙耳(應為中耳炎一類耳病)。

二十三講究最多,忌諱最厲害。忌出門,忌做活,尤忌動鐵器。說法有:「正月二十三,老牛老馬歇一天」,「正月二十三,鐮刀斧頭不敢沾,老牛老馬不搭鞍」,「正月二十三,鐮刀斧頭不敢沾,誰要沾,狼刨門檻往裡鑽」。如果不忌,還有更嚴重的後果,「前晌盤頭六,後晌走馬乾,黑夜老各眨」。老牛老馬歇一天,有一個說法是牛這天不歇的話到地畔就頭暈,耕地時耕不到邊。「盤頭六」、「走馬乾」指病,「老各眨」就是死了閉上眼睛,從死得這樣快來看,這病應是惡性傳染病,老百姓很懼怕。有說「盤頭六」即大頭瘟,走馬乾即老鼠瘡,古人留下的說法,已無法考證。查資料知中國西部一些地方民俗稱正月二十三為燎幹(幹也作疳)節,點燃柴火,大人小孩在火堆上跳來跳去,說「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疳是一種病毒,燎疳為驅毒滅病。這和府谷民俗中把正月二十三作為一個防災祛病的日子,有相通之處,對理解府谷的這些說法或有幫助。

二十四不出門不動鐵器,忌蛇,府谷南鄉說忌「走馬(即很快出現)大惡事」。

二十五老天倉,吃糕,打窖,窖秋糧作物糜子、穀子。正月消閒,人們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更要打扮一番,扎紅頭繩,戴首飾,扎耳孔,戴耳環,但在這一天是忌扎耳孔的。

二十六婦女不做營生,孕婦更不能,否則生孩子長六指。二十七忌蛇蠍。二十七二十八忌七孤帶八寡。人人都愛白頭偕老,兒孫滿堂,過年正月討口彩,所以像如這樣的忌諱在過去不管信不信都有人忌。

二十九或三十稱為月盡,忌害瘡,北鄉說對口瘡,南鄉說盡頭瘡。

正月除了每天都有講究或忌諱以外,還有忌抿襯子(即袼褙,做鞋用),怕得鼓症;忌炒豆子,怕天旱;忌吃拌湯疙瘩,怕冷雨(冰雹)打;忌隔牆喊人,怕招遊魂;忌借給人火種,怕減旺氣。

正月吃好的,走親戚,打牌娛樂,不做營生,就連火籠、照門炭也要等到二月二才能清理。忌這忌那,等於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實際上正月也不到生產勞動的季節,二月二一過人們要開始下地勞動了,類似忌諱也就結束。

過年和正月的一些作法,一些忌諱和講究,表現了人們對自然、神靈、祖先的崇拜和敬畏。古人對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對自然災害無力抗拒,只能寄希望神靈和祖先保佑,帶來吉祥。

古時生產力低下,人們常擺不脫飢餓窮困之苦,一些忌諱和講究與種地、打糧有關,祈求五穀豐登,連年有餘。

古時缺醫少藥,人們憑經驗,常用土方自己治病,有時小病也易夭折,與人生活環境較為接近的老鼠、蛇、蠍、蚰蜒等害蟲毒蟲也會對人形成傷害,一些忌諱和講究與祛病避害有關,其中打醋炭、煨蒼朮、水甕放蒜、小孩衣服上綴蒜等,確實就有消毒防病的作用。

正月的這些禁忌和講究,從古流傳至今,不知經過了多少代人,一部分已搞不清楚最初的用意,流傳中各地也產生了差異。府谷東西南北各處做法說法就不完全一樣,人們只是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習慣保留下來,使生活更加變得豐富多彩,人們既認真又不把它完全當真,真正對此當真的人並不太多。府谷民間流傳一個故事說,正月不能做營生,差不多天天有禁忌,是一個怕做營生的懶婆娘編造出來的。她編到正月二十五,二十五以後三天沒編出來,二十五老天倉過罷要開始勞動了,人們就嘲笑懶婆娘說,「過了老天倉,羞死懶婆子」,懶婆娘說:「我不羞,還有一個二十九。」二十九正月最後一天全天忌,又歇一天。這個故事也說明人們並不完全當真,如果當真,整天於心惴惴,那人活得就太累了。

作者簡介

姬寶順,男(1948—— ),府谷黃甫人,曾任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民進榆林市主委。

相關焦點

  • 民俗文化:府谷婚姻禮俗續——撒仗、婚事解破、娶媳婦儀式變遷
    民俗文化:府谷婚姻禮俗續集作者/張永華撒仗舊時傳統婚禮中,娶回新娘下轎後,要送戚中新人的長輩肩扛新娘到洞房。這時禮生便念:春風天地有三才, 周公八卦巧安排。兩家擇定良辰日, 娶得新人下轎來。解放後,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提倡自由戀愛、自主婚姻,婚嫁禮儀也革故鼎新,府谷城鄉撒仗一儀早已廢止,在縣城附近,只有新郎新娘手執花瓶拜參天地後,緊接著認大小,然後進入洞房。農村娶回媳婦下轎後,先請送戚探帳房,然後直接進入洞房,第二天上午在進行參堂禮拜儀式。城鄉之間就是一天下和兩天下的區別。
  • 大自然的圖騰—府谷蓮花辿
    大自然的圖騰—府谷蓮花辿王樹強蓮花盛景波濤洶湧的黃河出崑崙,入甘寧,越過狹窄曲折的老牛灣磧、萬家磧、娘娘灘磧一路南下,進入陝西府谷人稱「雞鳴一聲聽三省」的黃河入陝第一灣—蓮花辿,獨特神奇的莽莽蒼蒼黃土世界。危聳的巨壑,嶙峋峽谷、濁浪奔流、天際洪波、驚濤拍岸,大自然神工鬼斧鑿造出澎湃嶽色,與驚濤裂岸的黃水渡口融為一體,這便是聞名全省乃至全國的雅丹地貌的府谷蓮花辿。牆頭景觀,蓮花峰巒,天之高遠,地之深厚。
  • 府谷黃甫正月二十五古會
    東與山西省河曲縣隔河相望,西鄰清水鄉,沿府準公路北通內蒙古準格爾旗,南達府谷縣城。黃甫是歷史文化名鎮,著名農民起義領袖王嘉胤就出生於黃甫鎮大寬坪村。 2017年黃甫正月二十五古會 黃甫,古稱皇甫,有人說與皇家有關,歷史上黃甫與皇家有過幾次密切的接觸。
  • 陝西舉行己亥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5G先進技術助力
    4月5日上午9時50分,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通鼓聲和鐘鳴聲中,於陝西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典禮引入網際網路新技術,建設並開通了陝北地區首個5G試點網絡,保障了活動現場用戶量急速遞增帶來的網絡需求。每逢清明,海內外華夏兒女齊聚陝西黃陵,祭拜華夏人文初祖,傳承中華文化基因。
  • 渭南多地倡導原地過年!陝西一地發布通知:疫情防控期間禁止違規...
    近日,安徽、四川、湖南等勞動力輸出大省密集發布通知,要求「非必要不返鄉」,在務工地點過年;確有需要返鄉者,需嚴格遵守當地的核酸、備案、隔離等防控要求。新春將至,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向您提示如下: 一、勸您留在當地過年。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在外出行不可控因素較多。建議您在務工務學地過年,好好修整身心,可以使用視頻拜年、網絡問候等方式向親朋好友傳達您的心情和祝福。 二、返鄉進行核酸檢測。
  • 西鳳酒、鳳翔泥塑、合盤、臘汁肉麵皮…陝西鳳翔年味兒十足!
    鳳翔過年,大年初一早上吃的不是餃子,而是一碗熱氣呼呼的臊子掛麵,象徵著長壽安康,常常有。 逛著逛著記者看到一位老鄉的攤位上,擺著很大一個大餅似的東西?這怎麼吃呢? 魯旭 陝西省民俗學會理事:陝西八大怪裡面那個「饃饃像鍋蓋」,就是這個,你看這樣是不是一個鍋蓋?這就叫鍋盔。
  • 上海奉賢區推進喪葬禮俗改革《白事指南》讓群眾辦喪更明白
    為上海市唯一的「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奉賢區近日出臺了《關於加強奉賢區喪葬禮俗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喪葬禮俗改革,引導居民文明辦喪。落實落細各部門監督管理職責奉賢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喪葬禮俗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任組長,副區長任副組長,各部門、各鎮街相關負責人等任成員的區喪葬禮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統一指揮、協調有力的工作機制,著力解決改革的重點難點問題。
  • 羊之吉祥——中國傳統禮俗中的美好願望
    商羊鼎除此之外,民間還有「九羊啟泰」的說法,寓意福星高照,百事順遂。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15年1月刊《三羊開泰:羊與中國傳統禮俗》原文作者:蕭放、鄭豔
  • 陝西周至:500噸儲備肉上市,憑身份證限購30斤,過年終於有肉吃了
    近日,陝西周至網友爆料稱:當地政府500噸儲備豬肉上市,每個人憑身份證可以限購30斤,而每斤儲備豬肉的價格為17元,應該說是非常的優惠,老百姓過年終於有肉吃了。為了避免出現團購和搶購現象,當地的儲備豬肉投放採取了限購的方式,本縣老百姓憑藉本人的身份證,每人可以購買不超過30斤的儲備豬肉,確保家家過年都有肉吃、戶戶都有優惠豬肉的走上餐桌,從而有效緩解新春佳節豬肉市場的供應。
  • 陝西倡導原地過年
    省衛健委建議:倡導原地過年 非必要不離陝 非必要不返陝 1月12日上午,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三場新聞發布會。
  • 蒙古人供奉祿馬的禮俗(蒙古文)
    蒙古人供奉祿馬的禮俗一、祿馬的來源     祿馬是古代男人為了祈望事業、家庭的幸福、興旺而把ХИЙ與МОРЬ合起來創造的詞彙。並把這種象徵祝願畫成一匹飛馬或者天馬像風一樣來去無影——在神駿阿吉奈上備了寶韂,上面馱滿如意珍寶。蒙古人將其名之曰祿馬廣泛運用在信仰領域中。
  • 【中國年 陝西韻】正月初五迎財祈福 西安趙公明文化景區年味足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柳崢 杜曉文 付軒 強曉軍) 今天(2月9日)是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我國民間「迎財神」的日子。按照許多地方的民俗,這一天要迎財祈福。今天,在西安趙公明文化景區,四面八方的遊客在這裡祈求新一年的好運,景區也為大家準備了精彩紛呈的新春活動。
  • 潮州民俗之人生禮俗
    誕生禮俗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到最後瞑目而逝,人生的諸多禮俗一直貫穿在生命的過程中。在這個生命過程中,人們必須經過誕生禮、成年禮、婚禮、葬禮等幾個大環節。    廣州民間一到元宵,也要舉行「請燈」活動。事先在廟裡掛滿了燈,燈上寫上吉祥的名目,按等級定價。有人想請燈就先告訴廟裡的司祝,說明喜歡那一盞燈,便用紅紙寫上「某宅敬請」四個字,貼在燈上。等到元宵過了三天,廟祝邀人同挑花燈,敲著銅鑼把燈送到請燈人家去。據說這樣那一家今年就可以添丁。
  • 經濟損失數十億 2020年陝西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據了解,2020年陝西出現了暖冬與區域涼夏,年內先後發生雪災、霜凍、乾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造成了數十億元的經濟損失。大範圍暴雨引發多地洪澇災害2020年8月4日-7日,陝西自北向南出現一次明顯的強降水天氣過程,全省195站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10站超過200毫米。
  • 原地過年!西安5000餘人參與調查 78%打工人選擇留西安過年
    陝西倡議:原地過年,非必要不離陝,非必要不返陝。在西安的打工人,您打算留在西安過年嗎?在「是否願意留在西安過年」一題中,有78%的人選擇「願意,疫情防控最重要」,其餘21%選擇「不願意,回家團圓是大事」。計劃怎麼過年?有28%的人選擇「自己做『一人食』年夜飯」,16%的人選擇「與朋友同事『拼單』過年」,55%的人選擇「與家人視頻連線拜年」。留在西安過年有哪些困難?
  • 陝西府谷昊天宮,這是一座典型的道教、皇家廟宇
    為什麼要在府谷這麼個地方建築這麼一座大廟呢?請不要用今天的唯物論去評判古人,全世界的廟宇都是唯心論的產物,沒有唯心論,就沒有今天這麼多旅遊景點,正是唯心論才使的世界如此精彩。唯物論創造物質財富,唯心論塑造美好心靈,唯物論與唯心論並存才是美好社會。建築這麼一座大廟,就源於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夢。在一個特定時間,李世民連續只做一個惡夢。只要入睡,就會同步進入夢境。
  • 古人過年真講究!除夕到初七,傳統年俗中的祈福與禁忌
    中國俗話裡把「年」稱為「年關」,難免透露出這樣的意思:過年過年,其實並非一個那麼容易通過的時間閾限。中國的年俗很豐富,其中也有不少禁忌,需要人們恭謹地去對待和實踐。老人們會說:「過年是一天天做過去的」。而以下這則「過年指南」,就是帶你細數過年那些事兒,教你如何把「年」一天天做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