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13日),江西贛州61歲的黃女士因迷戀短視頻平臺上的「假靳東」,不惜與家人大吵大鬧,甚至離家出走到長春尋找「假靳東」一事引發關注。
據了解,黃女士是一位最近才接觸智慧型手機的中年女性,因長期的生活壓力讓她迫切想要傾訴,也因此她深陷短視頻平臺上「假靳東」的騙局。
通過調查多家短視頻平臺現存的虛假明星帳號及其粉絲情況,紅星新聞記者發現,這些虛假明星帳號多以明星本人照片為頭像,或在暱稱中帶有明星名字,然後將中老年女性用戶定為目標,騙取其關注與點讚後,再逐步誘導對方購買電商產品。
當地媒體據江西電視臺報導,江西贛州61歲的黃女士因為家庭矛盾和長期的生活壓力,有了輕微抑鬱,急需傾訴。而剛剛接觸智慧型手機的她,在使用某短視頻APP時,一個自稱是「靳東」的帳號無意間成為其感情的發洩口,並從此深陷其中。
某短視頻平臺上的「假靳東」帳號。 本文圖片 紅星新聞
黃女士說,自己所迷戀的演員「靳東」是其本人,兩人已通過短視頻互表心意,且對方還曾向所有用戶表達過喜歡自己,「他會回復我的留言,還會在視頻裡稱呼我的網名表示感謝和愛意。」黃女士表示,自己為了和「靳東」談戀愛,對方的每場直播都會買不少東西來支持他,而對方也承諾會給她60萬元買房。
報導截圖顯示,這個所謂的「靳東」實為一個將演員靳東本人照片作為頭像,暱稱中含有「靳東」二字的普通短視頻帳號,並未加V認證。同時,該帳號所發布的相關視頻作品也多是靳東接受採訪時的畫面,拼接上機器人的配音,或是在一些背景素材上直接打上引導性的動態文字。
某短視頻平臺上的「假靳東」帳號。
10月13日,靳東工作室在微博發表聲明回應,稱靳東從未在任何短視頻平臺開設帳號,現短視頻平臺中頭像為靳東照片且暱稱為「東弟弟」「靳東」「靳東D」「@靳東」等一系列帳號均非本人。針對這類帳號,工作室已委託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全權處理後續事宜,目前已取證完畢,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
「經心理專家疏導,黃女士已認清了事實真相。」14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從江西電視臺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黃女士目前仍與丈夫分開生活,正由其大兒子帶至外地靜養。此外,該工作人員表示,報導發出後,相關短視頻平臺便聯繫了他們,稱正查處虛假帳號,維護黃女士的正當權益。
官方闢謠後紅星新聞記者在該短視頻平臺上搜索發現,部分假冒演員靳東的帳號已清空,但仍有不少「假靳東」帳號存在,這類帳號多以靳東照片為頭像,並取名「東弟」「靳東」「靳弟弟」「弟弟東東」等。其所製作的視頻作品也多為靳東的照片或受訪視頻片段加配音。其中,配音話述則為「親愛的姐姐,我一直給你發信息,你怎麼不回我呀?」「姐姐你點一下右邊的愛心和加號,回復我一下可以嗎?」等誘導性語言。
紅星新聞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搜索發現,部分假冒靳東的帳號已無法搜索到
紅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這類帳號的粉絲多為中老年女性用戶,以農村地區為主。騙取她們關注與點讚後,時常會在對方的視頻下方留言傾訴感情,並將自己與對方的合拍視頻進行轉發分享。在這些合拍視頻中,「靳東」或為粉絲送上暖心祝福,或是為粉絲獻唱歌曲。
假靳東所推售的商品。
此外,在個別「假靳東」帳號中,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部分帳號還在進行直播帶貨。某直播間裡,「假靳東」並未出鏡,反而是一疑似機器的聲音在不斷重複事先設定好的臺詞。儘管如此,仍有不少粉絲進入圍觀,其中以中年女性用戶為主。而在該直播間右下方,記者還看到一個標價僅19.9元的某品牌口紅連結,點擊後可進行付款購買。
不知對方身份真假在一「假靳東」帳號下,一名來自湖南保靖的60多歲粉絲龍女士告訴記者,她是今年年初才開始接觸智慧型手機,8月份時,在短視頻平臺刷到了一個頭像是靳東的用戶視頻,因視頻裡「靳東」懇求她幫忙點下關注併合拍,她才由此接觸到「靳東」。
在龍女士與「靳東」的首個合拍視頻裡,紅星新聞記者看到,畫面的左邊部分是靳東接受採訪時的樣子;右邊則是龍女士在自己家中對著鏡頭蹴鞠揮手問好的模樣。視頻的背景聲音則是一個疑似機器的男聲說,「姐姐你真好,弟弟有你的支持感到很幸福。東弟想你了,你點加號和小心心,再點右下角的小箭頭跟我合拍,弟弟就能看到你了。」
假靳東帳號所推售的商品。
龍女士說,因為「靳東」會回復她,且經常私信她,讓她覺得自己與明星成了朋友,便十分相信對方,「互動的時候,東弟讓我買他推薦的貴婦膏還有衣服,我看錢不多,一件衣服也就十來塊,就買了,現在還沒到貨。」當記者想要龍女士提供購買截圖時,龍女士表示因對方是明星,害怕自己將他的信息暴露出來,帶來不好影響而拒絕。
聊天截圖。
家住湖北荊州的趙女士則告訴記者,她也在短視頻平臺裡關注了一個「靳東」,但不知真假。「他叫我姐姐,我叫他東弟,我們經常在平臺上相互發文字、圖片問候對方,也會在對方需要關心的時候鼓勵對方。」趙女士說,她的丈夫在一年多前離世,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為了打發時間,她每天會花大量時間在短視頻平臺上,其中「靳東」是她互動最多的一個用戶,「無意間刷到這個帳號的,通過長期留言互動才和對方熟悉起來,每天都會幫他點讚、轉發。」
趙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靳東的影視劇作品,但並不迷戀其本人,因此在一個自稱是「靳東」助理的吳姓男子打電話邀請她參加公益活動時她拒絕了對方,「我就是一個農村婦女,搞不懂這些事,也害怕被騙。」但趙女士表示,不管她關注的「靳東」是真是假,只要是對方提出的要求,她能做到都會幫忙完成。
專家:情感缺失、網絡信息分辨能力差對比國內多家短視頻平臺,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靳東被多個帳號假冒的現象並非特例,還有不少深受中老年女性歡迎的男性名人、演員也被他人偽裝後用以營銷,如馬雲、胡歌、張嘉益、孫紅雷等。其操作手法與上述「假靳東」系列帳號模式雷同,均是通過明星效應騙取點讚與粉絲,並在積累一定量的粉絲後開始直播帶貨變現。
「這像是一場針對不了解網際網路的中老年女性的大型騙局,但這些騙子的手法並不高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銀玲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於熟悉網絡的人來說,這些假冒明星的營銷帳號製作十分粗糙,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但對於沒有網上衝浪經驗的中老年女性來說,她們接觸面窄,見識少,對虛假信息的辨識能力較差,很容易去相信包裝下的騙子,「她們接觸到的信息,大多來自電視,而形象良好的男性名人或藝人,則更容易讓她們接受、相信。」
張銀玲說,處在中老年這一階段的女性,其婚姻大多是媒妁之言,並沒有感情基礎,當兒女長大離開後,她們在老伴處得不到愛和關注,內心會變得比較寂寞、空虛,「如果這時,有一個很優秀的人對她表達愛意,給她浪漫和肯定,去滿足她對愛的需求、價值感、虛榮心,那麼她就會很容易被俘虜,這有些類似於PUA裡精神洗腦手段。」
因此,張銀玲建議,在加強這類群體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和應對層出不窮的網絡詐騙手段時,也要更多的關心她們的精神世界,「她們需要用愛和溫暖去填補缺失。」
(原題為:《「假明星」騙局的中老年女性:事發後仍有人深陷其中 稱不管真假也會盡力支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