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作為現代交通的組成部分之一,在人們心中已經不再只是橋梁了,還是一個很不錯的旅遊景點,不少獨特的大橋都成為人們的打卡地。而橋梁在修建的時候也更加注重美觀,在追求實用性的同時也注重美觀性,但如果想要足夠吸引人,大橋本身就要有足夠多的特殊之處。
橋梁修建完畢之後一般都是人和汽車可以通行,高級一點的還可以容納火車一起,那麼你見過能夠讓船隻通行的橋梁嗎?我國江蘇淮安就曾經花了3年時間建造亞洲最大水上立交,而在德國就有一座水上立交與它同年同月完工,但是從構思到建設完畢花了84年,算是世界上「身世」最坎坷的橋了。
易北河-哈維爾運河與米德蘭運河是德國很重要的兩條運河,它們承擔起了德國相當一部分的航運,而它們在馬格德堡附近的距離很接近,可以說交匯到了一起。船隻在運河中航行也需要注意很多方面,而運河相交匯就會造成不小的影響,所以,德國在1919年的時候就想要將兩條運河連通到一起,馬格德堡水橋就是其中的樞紐。
在1919年提出了馬格德堡水橋的構思之後,當時只做了準備工作,但是沒有正式開工,之後在1938年的時候,馬格德堡水橋再次被提起,並且還放下了大橋的錨定,打下了基礎。可是馬格德堡水橋依舊沒能繼續修建,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馬格德堡水橋這樣的大工程自然也要停下來。
戰爭結束之後,馬格德堡水橋又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正式施工,最終在1997年的時候,馬格德堡水橋才算是真正被人們記起,德國也需要一個水運樞紐來完善兩條運河的航運。因此,馬格德堡水橋又經歷了6年的建設時間,耗費了5億歐元才正式通車,而這個時間恰好是2003年10月,與淮安水上立交同年同月。
雖然修建的過程很坎坷,但是馬格德堡水橋正式竣工之後,確實為當地的航運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它分為了兩個層次,不但上面可以讓船隻通航,橋面下方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讓另外一條運河的船隻也不用等待,可以直接相錯而過。所以,在參觀馬格德堡水橋的時候,運氣好還能看到兩艘船同時過橋的情景。
馬格德堡水橋全長918米,上下皆可允許船隻通行,橋身中間就是一個船槽,兩邊則是可以容納行人和自行車通行的車道,方便遊客前來遊覽,還可以近距離的觀看一些運河,甚至為了方便,橋上還修建了停車場,騎著自行車前來遊玩也有地方停。
如此一座橋,在建成之後不但成為了著名的景點,打響了當地的知名度,還對當地的經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畢竟這裡直通德國的工業重鎮魯爾區的中心。但是建造過程坎坷確實讓馬格德堡無可奈何,只能說戰爭確實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如果不是戰爭的話,馬格德堡水橋早就修建完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