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將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有的屈辱和苦痛,封存在歷史深處。一個新的紀元,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隨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宣告,開啟了。
從那時到現在,歲月的腳步已經走過67個年頭,這個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古老民族,分明已經打破封建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興衰周期律。時間的指針,不可逆轉地指向現代化,指向世界,指向未來。
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G20杭州峰會上,世界進入舉世矚目的「G20時間」,準確來說,是世界進入舉世矚目的「北京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道路」,全世界都在適應這個重新走向舞臺中央的大國,希望從它的足跡裡,解讀這條迥異於西方的現代化路徑。正如原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所說的,「中國在世界中地位更替的作用如此之大,恐怕須三四十年才能找到新的平衡。僅僅將它看成一個加入進來的大國是不行的,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
1840年,1949年,1978年。將新中國67年的歷程,放在這樣的歷史坐標中,或許能更清晰地判斷,我們從什麼樣的位置出發,又走到了什麼樣的地方。
這三個節點,涵蓋了五千年中華由「天朝上國」到「劣等民族」的迷茫和憤慨,凝聚了一個古老國度從「東亞病夫」到「少年中國」的奮進和努力,標註著社會主義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和巨變。
它們串起了中國跌宕起伏的近現代史,呈現了中國波瀾壯闊的三個世紀,在大悲大喜、晦暗光明中,直觀地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2016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執政67年,改革開放38年。
95年,67年,38年,像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有激流險灘,有迂迴曲折,有風平浪靜,有順風順水,似長江滾滾,似黃河滔滔,日以繼夜,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方向呼嘯向前。
這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於一個人,是一生、半生;對於漫漫歷史,對於茫茫宇宙,只是一個瞬間。
但中國人民難忘這些年代,如果是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會記得槍林彈雨、硝煙瀰漫的崢嶸歲月,他經歷了我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如果是一位六七十歲的人,會記得熱火朝天、坎坎坷坷的革命和建設年代,他經歷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如果是一位三四十歲的人,會記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改革開放新時期,他經歷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95年,67年,38年,有輝煌勝利,有艱難困苦,有成功探索,有失敗教訓。經驗和教訓告訴中國共產黨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舊中國壽終正寢,新中國應運而生。
馬克思說過,極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出現就引起完全不同的結果。在人類現代化的這幕長劇中,中國改變了「劇情」,改變了現代化的「單向趨同」,它拓寬了民族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豐富了人類對於社會發展規律和道路的認識,促進了全球化時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開闢出的這條現代化道路向世界證明,中國不僅是現代化的追趕者,也可以成為現代化的引領者。
利瑪竇
1601年,明朝萬曆年間,一臺龐大的機械鐘錶出現在京城街頭。這是羅馬天主教教士利瑪竇送給中國皇帝的禮物。皇都北京,迴蕩起現代工業清脆的聲音。
但在一個習慣用暮鼓晨鐘計時的王朝,那是一個與世界無關的「北京時間」。遠離世界的中央帝國,即使偶有現代化的聲響擾亂清夢,卻依然在沉睡中渾然不覺。中國遠離著世界,世界卻在現代化進程中突變。
短短67年,新中國將一個一百多年來被世界漠視的時區,標註為舉世矚目的「北京時間」。今日世界,「北京時間」已經不可或缺,「中國因素」日益舉足輕重。
它讓人們想起十多年前,幾十名前美國政要聯合署名致國會的一封信:「中國註定要在21世紀中成為一個偉大的經濟和政治強國。」他們預測,中國不僅強大,而且偉大。中國,在「北京時間」跳躍的數字中邁開奮進的腳步。世界,從「北京時間」鏗鏘的報時聲中,感受青春中國的輝煌奇蹟。
讓世界與「北京時間」對表,這是中國人的志氣、底氣與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