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財經
最近有場糾紛很引人關注。
中國有個公司之前打算收購一個烏克蘭公司,談的很好,據說錢也付了,結果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站出來了,說收購不成立。
這下收購雙方都急了,烏克蘭公司氣急敗壞,因為不能收購的話,他們大概率是活不下去了,中國公司也急了,說不行就不行了,那投資款怎麼辦?
他們向烏克蘭司法部提出交涉,認為烏克蘭「侵佔中方投資」,提出35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一場交易,為啥還牽涉到反壟斷了呢?
因為這個中國公司要買的,是一個飛機發動機公司。
這個公司叫馬達西奇,飛機發動機大廠。
馬達西奇建於1907年,是前蘇聯的重要國防企業。馬達西奇主要製造軍用飛機、巡航飛彈和直升機的發動機,看家產品是D-18T發動機,用在安-124和安-225運輸機上,這是全球排在前兩名的運輸機,製造發動機的實力不用懷疑。
咱們國家急缺發動機的先進技術,這些年為這個沒少操心,如果能直接買個公司,那可能省好多事。
烏克蘭有三寶,軍火、糧食和美女。資源不錯,但最近這些年日子越過越差,寡頭問題、腐敗問題越鬧越亂,外部也衝突不斷,馬達西奇長期為俄羅斯軍方提供直升機發動機,2014年的烏俄衝突後,烏克蘭宣布對俄軍售非法,於是公司就慘了,利潤狂降,好日子沒了,公司數次討論賣身計劃。
其實早在2004年的時候,公司就計劃把D-18T賣給中國,後來乾脆想把整個公司賣給中國。
於是2017年,北京天驕公司提出了收購,不出所料,烏克蘭安全部門隨即介入進行阻撓,同時凍結了馬達西奇的產品庫存。2019年8月,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又出面阻攔收購,還專門去了好幾趟烏克蘭。
但這些行動沒能阻止收購計劃,到了去年年底,馬達西奇總裁就說,已將公司股份出售給了北京天驕。烏通社消息說,中企取得的馬達西奇股份超50%,但仍在接受烏反壟斷委員會的調查。
這之後,美國就頻頻向烏克蘭表達了對馬達西奇的關切。俄羅斯也沒閒著,據說馬達西奇最落魄的那段時間,俄羅斯曾經派遣數名專家趕赴工廠,連夜拆除了D18T航發,把大部分零件都拆下來帶走了。
看上去,整件事情已經上升到大國博弈的高度,這其中收購方北京天驕公司名不見經傳,很是神秘。但其實看下他的母公司你會發現,還是老熟人。
北京天驕的母公司是信威集團,身上有諸多未解之謎:
●空降的實控人履歷神秘;
●主營業務多次變更;
●做的都是挖運河、放衛星、買大飛機等「影響國家乃至人類命運」的大項目......
信威本來是大唐電信的產業,2010年王靖入主,信威也就進入了新時代。
剛剛入主信威,王靖就露了一手:
他向柬埔寨推銷信威的McWill技術,並獲得一個4.6億美元的訂單,此後三年,信威獲得烏克蘭、俄羅斯、坦尚尼亞、尼加拉瓜的訂單,2014年淨利潤達到19億元。
2013年的時候,信威借殼「中創信測」在A股上市,成為當年最大的借殼案。
但是這個空降而來的王靖,到底是什麼來頭?成為市場上一個迷,他的履歷一直沒有確定的說法。
《南方周末》報導,他曾就讀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20世紀90年代到香港學習國際金融和投資,後來返回北京創辦投資公司。
在一些媒體採訪中,王靖強調自己是一名「普通人」,「父親是普通工人,纏綿病榻11年,2010年去世,母親已經退休,此外還有一個女兒」。
在自述裡,他說自己依靠礦業發家,「我們在東南亞兩個國家做礦業投資,目前擁有金礦、鉀鹽礦、寶石礦,其中金礦估值就在50億美元。」但並未敘述其中的經營細節。
信威上市後拿到一大筆錢,王靖就開始了新項目。2014年,他宣布,要在尼加拉瓜開挖運河,總投資500億美元,運河建成後,信威將獲得100年特許經營權。
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不禁想起了牟其中說要在喜馬拉雅山炸個口子的想法,能幹大事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但這個計劃讓很多人振奮,他們就分析了:
這條全長276公裏運河建成後,每年運輸的貨物總價值將超過1.4 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運河一旦建成,那就是個印鈔機,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信威就會集中吹捧一下這條運河,市場也很買帳。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懷疑。
●1、有人說,這在經濟可行性上是絕對的瞎扯淡,按比例測算至少需要1000億美元巨額投資,絕對不可能在5年內建好。
●2、中國商務部也發出提示:尼加拉瓜河建設項目潛在風險較大,提醒中國企業切勿以任何形式參與此項目。
但懷疑歸懷疑,並不影響信威一路漲漲漲。
2015年6月30日,信威股價達到歷史高點67.95元,從借殼算起,股價上漲5倍,市值接近2000億,一度超過了當時的茅臺,王靖也成了全球前200名的富豪。
不過,2017年之後,再少有人提起過這條關乎人類未來的運河項目。也許是真的錢不夠,也許是因為王靖覺得挖運河還不過癮,上天才算是本領。
2016年9月1日,SpaceX 「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裡達的發射場爆炸,這讓王靖的另一個「大手筆」投資站在聚光燈之下。
爆炸前一周,信威集團披露,擬以2.8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以色列SCC公司的100%股份。
而那次SpaceX炸毀的Amos6衛星,正是來自SCC。
儘管發射失敗了,並沒有打消王靖對衛星的熱情,他對外聲稱希望在2019年時能夠發射32顆或更多的衛星。這計劃的後續怎麼樣,後來沒聲了。
再後來,他還宣布要投資達100億美元合資開發克裡米亞深水港,當然,最後也沒了音訊。
2016年年底,網易發出了一篇文章——《信威集團隱匿巨額債務,神秘人套現離場》。
文章一出,轟動市場。
這篇揭露黑幕的文章據說花了三個月才找齊材料,核心就說了幾件事:
1、讓信威名聲大振的柬埔寨業務,從2011年到2015年累計貢獻30億元收入,佔信威收入超過八成。但在當地,這家運營商已處在破產邊緣,手機和電信服務都無人使用。
那麼柬埔寨的這家公司是幹嗎用呢?申請貸款。
王靖用的是買方信貸模式,表面上是做業務,讓銀行先給客戶借點錢,然後客戶買了信威的設備,賣了服務之後再還錢。
2、另一個貓膩,就是信威借殼上市過程中,提前埋伏了很多假股東。
當時通過定增持有公司股票的個人投資者有37個,持有的信威股票市值總計462.64億元。
不過這37個人中,有很多疑點。
比如有個叫做楊全玉的股東,公開套現41億元,上榜了《2016胡潤套現富豪榜》。但這個楊全玉是一名上海老太太,她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上海市徐匯區烏魯木齊中路的一處老舊小樓裡。直到2014年,楊家匆匆將房子賣了,那正是信威借殼上市的時候。
還有個叫「汪安琳」的投資者,出生於1938年,持有信威集團2297.55萬股,估算市值為6.7億元左右,解禁的時候78歲,她的登記地址是北京大學的一處教師公寓。
還有位投資者叫"蔡常富",解禁的時候81歲,持有信威1795.58萬股,估算市值為2.9億元。但是蔡常富只是四川省資中縣新橋鎮山水坡村一位村民。
這樣的投資者還有很多,最後發現他們有個共同點——都是通過一家名為"博納德投資"的公司獲取的巨額財富。
在的2011年8月,博納德投資將其持有的總計90.4%的北京信威股份,」分配」給了21位自然人,多好的事啊。
2015年9月10日解禁期限一到,這其中的多位股東選擇了"減持"。
楊全玉套現41億元、王勇萍套現了約2.28億元、王慶輝套現約1.73億元、呂大龍套現約1.24億元…..
他們賣完了,股價就比之前跌了一半。
這文章發完,信威當天就跌停了,然後就停牌,這一停就是小3年。
而且這幾年裡,公司業績變化太劇烈了:
2013年淨利潤:16.38億;
2014年淨利潤:18.21億;
2015年淨利潤:19.01億;
2016年淨利潤:15.27億;
光看這四年的業績,績優股吧?轉過年來:
2017年淨利潤:虧損17.54億;
2018年淨利潤:虧損28.98億;
2019年淨利潤:虧損184.36億。
特別是2019年,虧損的數字太大,直接成了A股「虧損王」。
這期間訴訟不斷,各種銀行、機構打官司要錢,因為大家都明白過來了,信威90%的所謂投資都在海外,還不是什麼主流國家,情況怎麼樣基本就是信威在自說自話,這哪能靠譜呢?
所以,即便是有收購烏克蘭大飛機這種大消息,也擋不住各種質疑滿天飛。
好容易熬到2019年7月復牌,業績都爛成那樣了,股價能好嗎?
也有不信邪的,有股民在復牌前夜寫道:
山有峰頂,海有彼岸。漫漫長途,終有迴轉。餘味苦澀,終有回甘。
但是,市場一點不回甘,連續砸了42個跌停,出逃機會都沒有,市值沒了90%。
這公司就這麼黃了嗎?他們還有最後的倔強。
很快,公司宣布,將成立75億美金的5G基金,這概念當時有多火大家應該有印象,於是,公司股價又從低點漲了小4倍,不服不行啊。
只可惜,後來這事也沒什麼大響動,三個月後,估計又跌回去了。
5月,信威暫停上市,明年退市也是大概率事件,忽悠來忽悠去,一地雞毛。
那王靖的股票咋辦?早全都質押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