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做個小測試:
現在請想像你在公司已經連續加班10天了,你現在非常的疲憊,不過慶幸的是,項目終於在今天完成了,你需要在下班後可以好好的放鬆一下,於是今天晚上,你傾向跟以下的誰一樣呢?
小E:和朋友聚會,過一個令人難忘的夜晚
小 I:早早下班,然後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安靜的看電影
如果你選擇和小E一樣,那麼你可能是外向型人(E型),如果你選擇和小 I 一樣,那麼你可能是內向型人(I 型)
生活中,「內向」與「外向」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性格維度。你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
現實中,說不定你也會有這樣的困惑,
我雖然喜歡與人交往,但有時我又特別想一個人呆著?難道我有時內向有時外向?
我是個內向的人,但是我特別喜歡公開演講,而且效果不錯,起碼我自己很滿意。這和我的內向衝突嗎?
我是個內向的人,是不是意味著,與人打交道就是我的短板,我需要努力去補齊嗎?
如果你同樣有前面的想法,那麼很可能你對外向和內向的這個性格分析了解不夠深入。更多時候你可能只是為自己行為找的一個藉口而已。
想要提升理解,讓性格分析的方法與結論能夠為我所用?首先我們要理清一個概念。
傾向與特質
我們在做關於性格的測試時,往往混淆「傾向」與「特質」。
傾向是當沒有外界壓力時,個體自然而然會選擇的讓你最舒服的選項,它對於某一組對立特徵來說是唯一的。
特質是對個人人格的某種特徵的描述,它對於某一組對立特徵來說是可以彼此共存的。
還是沒太聽懂?貼一張圖你就瞬間明白了——特質在人群的數量中往往成正態分布,而傾向在人群中往往會集中到兩個極端。
區別傾向與特質又什麼好處呢?因為它可以解決我們的很多困惑。
▍第一,傾向是個人在無壓力狀態下,選擇的最舒服的狀態。並不意味著他就完全不會做對立面的事務。
一個內向的人,他也可能很擅長演講,這更多可能是外力推動的作用,讓他不得不做。但如果他自己可做可不做,他很可能會選擇另一個選項。
▍第二,人們做符合自己傾向的事時,往往比較輕鬆,不太費腦;而做不符合自己傾向的事時,往往需要耗費自己的認知資源,或者說意志力。
現實中,內向的人在參加陌生人居多的聚會時,往往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疲於應對社交。
而外向的人在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細鑽研時,會更多的力不從心,總是想和別人交流。
但是內向的人也能夠應對社交聚會,只是他們需要耗費更多能量,外向的人也能夠集中注意力,只是他們需要更加努力。
▍第三,想判斷一個人的傾向,最好看他在疲憊或者無壓力狀態下做出的選擇
還記得文章開篇時的那道測試題嗎?可以發現題目的背景就是你在極度疲憊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
為什麼這兩種情景能夠很好的確定自己的性格傾向呢?在疲憊的情況下,因為你已經沒有意志力來應對你不能自然而然完成的事情了,所以你會選擇那些符合你傾向的事件。在無壓力的條件下,人們也自然而然選擇符合自己傾向的事。
從MBTI角度看內向與外向
其實,內向與外向是經典的測評工具——MBTI測評四個維度之一——精力取向。它體現了個人的關注重點在外部世界還是內部世界。
如果你是外向型,那麼你更多會從外界獲取能量與精力,就如最開始測試題一樣,你需要通過與外界的交流——即朋友聚會,來恢復精力。相反,如果你是內向型,你更喜歡通過自己一個人待著,向內尋求力量的回覆。
對於內外向的特徵,請看下圖:
其實,性格分析是一個很大的學習體系,包括
想要解答以上的三個問題嗎?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橙子學院「性格分析課程包」,從MBTI維度,全方位系統性助你知己達人。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課程,幫你從性格維度打開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