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之夜—江蘇滄海201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將於10月30日在江蘇常州環球恐龍城維景國際大酒店舉行。其中5件藏品可與左象有著不可不說的緣分喲(灬°ω°灬) ,之後我們會詳細為大家介紹它們噠,歡迎關注~本文中就隱藏著3件緣分藏品,快來猜猜是哪3幅吧,提示「用筆如鐵,潑墨如潮」~
任伯年(1840-1896),名頤,初名潤,字小樓,後字伯年,浙江山陰航塢山任家樓人。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受家庭薰陶,幼年即能繪畫。青年時期,任伯年在太平天國軍中「掌大旗」,直到天京淪陷,才回到家鄉,後到上海以賣畫為生。而當時的上海,被闢為通商口岸後,外國商人、地主富紳、官僚巨賈雲集,商業繁榮,驟然成為江南最富庶繁榮的商業大都會,新興的市民文化應運而生,與這種市民文化相適應、與市民階層的欣賞口味及市場潮流相適應的「寫實」通俗畫風也應運而生。任伯年的繪畫具有很強的通俗性,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從神話傳說人物到村野世俗人物,無一不是市民階層所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他具有超強的寫實能力,平時十分注重寫生,據說為觀察房上貓打架,竟翻窗匍匐瓦上,尾隨其後,鉤畫速寫。他的一流的寫實能力,為他成為「寫實」通俗畫領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寫實」與「通俗」,同樣是解讀整個「海上畫派」的重要關鍵詞。任伯年在年齡上長吳昌碩4歲,大致屬於同齡人,但任伯年比吳昌碩早43年進入上海,30出頭即聲譽鵲起,享譽海上,吳昌碩定居上海時已經68歲。所以,在「海上畫派」的譜系中,任伯年的輩分和資歷都比吳昌碩要老,應屬第一代「海派」領袖,而吳昌碩則屬於第二代「海派」領袖。吳昌碩雖然成名晚,遷居上海也晚,但大器晚成,底氣足,實力強,厚積薄發,出手不凡,他不但登上了「海派」書畫藝術的峰巔,而且引領整個「海派」書畫家的潤格出現整體性飆升。吳昌碩是任伯年的學生,也是至交密友,關係非同尋常。吳昌碩尊任伯年為「畫聖」,他曾刻「畫奴」印相贈,邊款曰:「伯年先生畫得奇趣,求者踵接,無片刻暇,改號『畫奴』,善自比也。」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
LOT.131任頤(1840-1896) 垂釣圖1893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款識:熾南仁一兄大人雅正,光緒癸巳嘉平月上浣,山陰任頤伯年甫寫於海上。鈐印:任頤印鑑藏印:吳忠媖印、邱永龢印、丘扶輪印、丘扶輪藏畫、丘永和鑑賞章說明:美國丘氏家族舊藏。邱永和,1905年出生於遼寧瀋陽,吳忠媖1911年出生於北京,是清末著名革命將領吳祿貞的遺腹女。吳忠媖上世紀30年代初赴美於南加州大學念書,主修音樂,結識了同校但正在念工商管理碩士的丘永和。畢業後,由於中國當時時局動蕩,二人選擇留在洛杉磯,並於好萊塢大道開設長城有限公司,主營玉器、瓷器、珠寶、織物等古董藝術品的進出口及珠寶訂製服務。廿餘年後,由於彼時洛杉磯空氣汙染嚴重,夫婦二人搬到舊金山,並於1956年在現為唐人街中心的格蘭特大街和松樹街交匯處開設了中國貿易公司,主營同類業務。60年代末,夫婦二人選擇卡梅爾地區作為自己安享晚年之地,是以先在卡梅爾開始經營德洛麗斯旅館,後於1970買下中國藝術中心大樓,並於次年開張。此樓1929年修建,最初是蒙特利郡信託儲蓄銀行,後來成為卡梅爾藝術館。尺寸:103×51cm. 約4.7平尺
吳昌碩(1844-1927)是我國近代海派傑出的藝術大師,與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合稱「二十世紀傳統四大家」,吳為四大家之首。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別號缶廬、老缶、 老榮,又稱苦鐵、大耷等,1911年署款「吳俊」,辛亥革命後寫「俊卿」, 七十歲以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書齋名「削觚廬」,觚即是法,削觚當是去其泥古之意。
吳昌碩對繪畫、書法、篆刻、詩文均有精深的造詣, 其中繪畫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特別是他的闊筆寫意的技法和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對近代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將二十世紀文人繪畫推向了新的高峰。當代繪畫大師齊白石曾詩道「青藤八大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徐渭、朱耷、吳昌碩)門下轉輪來」。評價之高, 由此可見。
吳昌碩少時隨父讀書,曾入私塾。22歲考中秀才,後拜著名學者俞樾為師,學習詩詞和文字訓詁,又從書法家楊峴學習書法。30多歲時,吳昌碩對繪畫創作產生了興趣, 曾求教於紅極滬上的任伯年。任伯年看了吳昌碩以篆書寫法為之拍案叫絕,並預言吳昌碩將成為海上畫壇的中流砥柱。果然不出任的所料,若干年後,吳昌碩的畫藝已享譽大江南北。1913年杭州西冷印社成立,德高望重的吳昌碩被公推為首任社長,現西冷印社已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篆刻書畫學術團體。
LOT.109吳昌碩(1844-1927) 杞菊延年設色紙本 立軸款識:杞菊延年。伯平仁兄大人屬寫於癖斯堂,吳俊卿老缶。鈐印:吳昌碩、古桃州題籤:吳倉碩杞菊圖。鈐印:慧禪說明:1.上款人「伯平」為晚清進士嚴家讓之子嚴伯平。2.是作曾為史國良舊藏並題籤。尺寸:84.5×33cm. 約2.5平
LOT.110吳昌碩(1844-1927) 古意梅花圖1915年作 水墨綾本 鏡片款識:古籀筆意作梅花觀亦無不可。乙卯四月,吳昌碩。鈐印:昌碩、梅花手段尺寸:129.5×40.5cm. 約4.7平尺按語:吳昌碩是大器晚成的典範,但他也是早慧的,他的大器晚成是厚積薄發是比旁人更長的鋪墊,是幅《梅石圖》作於1915年,是吳昌碩高度成熟期作品,他的書、畫、篆刻藝術在這個階段已是爐火純青。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梅花是吳昌碩畫得最多的一個題材,早年即於梅結下深交,梅花的出世之姿早已烙印在他的腦際。是圖梅枝自畫面左下方穿插到畫面右上方,梅枝勁挺有勢,筆墨幹練老辣,整幅畫面充滿了一股粗豪之氣。花枝姿態有致,在樸拙蒼厚中又寓秀麗之美。巨石以大筆鋪寫,柔中帶剛,酣暢淋漓,給人以古樸、雅拙之感。右上側的題跋筆力生辣蒼勁,一氣呵成。整個畫面虛實相生,渾然一體。值得關注的是本作作於綾本之上,這是一種特殊的日本仿明綾,吳昌碩作品中數量不少,多數是定製的作品,尺寸相仿,多半是為比較富有的日本人創作的,而這種綾本原材料比較貴,往往是日本人帶到中國交給吳昌碩畫,除一部分贈送給吳昌碩而留在了國內外,絕大多數都回到了日本,近十幾年來國內拍賣會上所見到的綾本作品,幾乎清一色日本回流。在當前的藝術市場上,吳昌碩的作品備受追捧,作為近現代以來潛力最大的藝術家,他的這幅優秀作品當不乏賞音。
LOT.111吳昌碩(1844-1927) 墨竹1917年作 水墨綾本 立軸款識:畫竹頻年遣管城,雨青雲白雪鬅鬙。風香細細難描出,佳句還來演杜陵。丁巳孟冬三月,偶學傅嘯生筆意於海上禪甓軒,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四。鈐印:俊卿大利、昌碩、吳俊卿印籤條:缶道人墨竹。油谷先生珍藏,白龍山人題籤。鈐印:王震說明:王震題籤。尺寸:140×41.5cm. 約5.2平尺按語:竹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書、畫、道的綜合體,成了人格的直接寫照,寓意興寄愈益豐厚,成為中國畫史千載不衰的畫種。自文同、蘇軾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風大興,成為單獨的畫科,從內蘊上與哲學意理融為一體,而從外形式上與書法表裡生發。至吳昌碩乃造極致。此圖用筆恣肆老辣,老葉紛披,淡杆濃葉,疏密有致。畫成之後,用心收拾,題款鈐印一絲不苟。全幅充滿了生氣及金石氣。
LOT.112吳昌碩(1844-1927) 篆書張繼詩1926年作 紙本 立軸款識: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詩,丙寅,吳昌碩年八十三。鈐印:俊卿之印、倉碩尺寸:137×33.5cm. 約4.1平尺
LOT.113吳昌碩(1844-1927) 石鼓文七言聯1913年作 紙本 屏軸款識:走馬高原逢帛日,矢魚流水樂黃時。仲謇先生屬集北宋本獵碣字。癸丑十月客滬,安吉吳昌碩。鈐印:俊卿之印、倉碩、人書俱老鑑藏印:栩廬珍藏尺寸:132.5×33cm.×2 約3.9平尺(每幅)
LOT.114吳昌碩(1844-1927) 九秋風露1918年作 水墨紙本 立軸款識:九天風露九秋花,老眠模糊視隔紗。絕似憑厓籠翠墨,夕陽景裡拓褒衺。戊午良月,吳昌碩時年七十五。鈐印:俊卿之印、倉碩、湖州安吉縣尺寸:136.5×68cm. 約8.4平尺按語:吳昌碩的作品不論從繪畫題材、構圖布局、筆墨設色還是落款鈐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此圖作於他七十五歲高齡之時,此時缶翁的藝術,可以說已經到了臻於化境、爐火純青的地步。是圖以菊花及頑石入畫,畫面有機和諧,顧盼生輝,石頭的嵌入恰到好處,更使得畫面渾厚古拙,有重心之感。用墨濃淡乾濕,各得其宜,表現出物象的內在氣質和生命力。吳昌碩以書法筆致入畫,飛動處似狂草,凝重處似篆籀石鼓,其畫風豪壯渾厚,別開生面。他筆下的花卉、山石掙脫了形的羈絆,捨棄了對外在逼真物象的苛求,轉而講求氣勢和意韻上的構建,他的繪畫「書意」盎然,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表現形式。
LOT.115吳昌碩(1844-1927) 石鼓文八言聯1897年作 紙本 屏軸款識:花放水流自又旨趍,禽鳴魚樂各具天真。調生仁兄大人雅鑑,時丁酉五月。昌碩吳俊卿。鈐印:俊卿之印、倉碩、破荷亭出版:《中國海派繪畫系列吳昌碩王一亭作品選》P95,上海自貿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2016年。尺寸:135×33cm.×2 約4.0平尺(每幅)
1919年,湖南湘潭的匪患打破了齊白石安寧的農村幽居生活,曾經「五出五歸」後不想再奔波的他,無奈再一次打起行囊,以55歲的高齡決定北上以謀生路,由此開啟了從木匠到巨匠的蛻變之旅。齊白石出生於湖南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貧寒農家,早年以木匠為業,20歲以《芥子園畫譜》自學繪畫,50多歲北上後毅然「衰年變法」,開創了「紅花墨葉」的大寫意花鳥畫風格,成為一代中國畫大師。直至1957年去世,他的畫筆從未停止過。「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這句來自陳師曾的題詩,既是齊白石「衰年變法」的動力來源,也是齊白石一生執著追求藝術的寫照。
LOT.116齊白石(1863-1957) 豆棚蟋蟀水墨紙本 立軸款識: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作於京華。鈐印:齊大說明:連盒。尺寸:68×33.5cm. 約2.1平尺按語:此幅《豆棚蟋蟀圖》為白石老人晚年典型筆墨,雖以純水墨寫就,卻有生機在焉。畫作一架豆棚纏纏繞繞,依籬而長。團團豆葉,濃濃淡淡,密密匝匝;豆莢豆花或舉於竹梢,或藏於葉隙,盎然有致;豆棚之下有蟋蟀鳴叫,畫面頓時活泛無限。白石老人童心常見於畫作,此或也一證也。
LOT.117齊白石(1863-1957) 玉簪鳳仙秋蟲圖1951年作 設色紙本 鏡片款識:杏子塢老民八十九歲白石。鈐印:白石翁尺寸:103.5×34cm. 約3.2平尺按語:是幅《玉簪鳳仙草蟲》乃白石老人八十九歲時作。單款。畫中玉簪、鳳仙各一枝,取有高潔、旺盛之意,為時人所喜。右下一對蟋蟀交頭接耳,更添十分生趣。白石老人花卉得力於缶翁吳昌碩,草蟲則自成一格,無論是花卉還是草蟲皆脫略了自然的形似而達神似,充分體現出「筆簡形具、筆簡意足」的深厚功力。
LOT.118齊白石(1863-1957) 世世如意設色紙本 立軸款識:齊白石鈐印:木居士說明:連盒。尺寸:129.5×32.5cm. 約3.8平尺按語:白石老人五六十歲時,畫風由金農而學吳缶翁,用筆趨於老邁蒼辣,是作《世世如意》顯然為這時期的典型。畫中枝條虯曲不羈,枝端紅柿累累,白石老人出身農家,故常將鄉間尋常事物表現在畫中,得心應手,準確飽滿。「柿」音同「世」,故此作雖窮款,但「世世如意」祝福滿滿。
中國的水墨繪畫在進入到19至20世紀時,貢獻了最後兩座高峰,一座齊白石,一座黃賓虹(1865-1955)。黃賓虹有個好家境,做過許多事,就是與成為職業畫家無關,他始終把作畫當作業餘愛好,沒有正經拜過師,也沒有賣過一幅畫。
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幹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裡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鍊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
LOT.128黃賓虹(1865-1955) 春山幽居圖設色紙本 立軸款識:綠樹牆西老更繁,幾回相伴月黃昏。東風只為芳菲計,不道飛花已滿園。黃賓虹畫。鈐印:賓虹說明:本作已入編《先生歸來王福庵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出版社。尺寸:133.5×66.5cm. 約8.0平尺按語:是幅當屬黃老白賓虹階段的作品,畫面疏淡清逸布局嚴謹而錯落有致,江水環繞,山徑曲折,坡岸、樹石、巖壁、近峰、遠岫、院宇,相互穿插,黃賓虹喜在前景作一兩株高樹,有時甚至定為主軸。此畫前景之樹,也十分醒目,這是他典型的布景手法。此幅以真實山水為宗,雖然後期黑密厚重的風格尚不典型,但用墨、用色卻能突破常規,濃、淡、破、積等墨法的運用已頗見功力。在這件作品中,我們不難體會黃賓虹用筆的變化多端及枯溼頓挫,金文筆鋒觸紙,密實而凝重,即使是最細微的筆觸,也像是「鐵劃銀勾」,不可移易。這是中國繪畫中理想的,但卻很少有人能夠達到的一種境界。仔細尋檢中國繪畫史,厚重者有之,靈動者有之,但厚重、靈動同時臻於極致,而又能如此密合無間地融合在一起,先生一人而已。
LOT.257黃賓虹(1865-1955) 花卉設色紙本 鏡片款識:願公先生博燦,賓虹。鈐印:黃賓虹說明:黃賓虹先生寫山水居多,花卉較少。此幀系早年繪贈民國廣西省主席梁願公之佳作也。尺寸:67.5×33.5cm. 約2.0平尺
滄海之夜——江蘇滄海201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地點2019年10月29日 上午9:00-下午18:002019年10月30日 上午9:00-下午16:00江蘇省常州環球恐龍城維景國際大酒店
拍賣時間·地點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晚19:30開始江蘇省常州環球恐龍城維景國際大酒店
怎麼樣,您猜到是哪3幅了嗎?欲知它們與左象那不可不說的緣分,就——且聽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