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是一個內涵豐富、主題鮮明的重要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先後對中國夢做過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論述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決心和信心,而且也從理論上深刻揭示和概括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對幫助人們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和指導作用。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所作的重要論述,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去辯證認識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一、從具體內涵維度看: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辯證統一
中國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民對未來將要實現的理想目標和境界的不懈追求。從當今中國來說,實現中國夢一是追求國家富強,二是追求民族振興,三是追求人民幸福。中國人民對這三個層面「追求」的有機統一,構成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
所謂國家富強,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的財富充裕、力量強大。一般說來,國家富強一方面體現為國家的經濟實力強、科技實力強、國防實力強等物質文明方面的「富強」,另一方面又體現為國民素質高、民族凝聚力強、文化創新力強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富強」。國家富強是中國夢所寓含的第一個崇高追求。民族振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要求。在革命戰爭年代,民族振興主要體現為通過全民族的不懈抗爭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和平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民族振興主要體現為中華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和進步過程。我們今天強調實現民族振興,主要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儘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和遠大追求。人民幸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種崇高價值追求。我們黨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價值追求,這本身就體現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核心理念。
中國夢所體現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三大追求不是彼此分割而是有機統一的。正像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那樣,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沒有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同樣,沒有人民的富裕幸福,也根本談不上國家富強,更談不上民族的振興。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是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反過來說也是同樣道理。習近平同志把國家、民族、個人三者用「中國夢」這個共同的紐帶有機地聯繫在一起,這就防止了個別人把中國夢僅僅理解為「國家夢」、「民族夢」而與「個人夢」對立起來的誤區,同時也防止了個別人把中國夢單純理解為「個人夢」而與「國家夢」、「民族夢」對立起來的極端傾向。
二、從歷史方位角度看:中國夢是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辯證統一
中國夢不是固定時,而是運動時、發展時。這就是說,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歷史—現實—未來,是中國夢與時俱進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關節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夢經歷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難的洗禮,經歷了無數志士仁人肝腦塗地和不屈抗爭的艱難歷程,經歷了無數次中國向何處去的上下求索,最後終於找到了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尋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道路。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突出主題,是中國無數志士仁人頑強拼搏、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標。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中國夢代表了當代中華兒女對現實社會生活的美好期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反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當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夢代表了中華兒女對中國未來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的美好期盼。經過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不懈探索和持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展現出無比光明美好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十三億中華兒女正熱切期盼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熱切期盼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熱切期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所有這些都不再是虛無縹緲的空想,也不再是不著邊際的天方夜譚,而是已經被實踐所反覆證明並將進一步被實踐所驗證的符合客觀規律要求的科學論斷。
三、從目標指向維度看:中國夢是三個「一定能實現」目標的辯證統一
中國夢所體現的發展目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逐級遞進、逐層提升的過程。正如習近平同志在談到中國夢的發展目標時所指出的:「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這三個「一定能實現」全面揭示了中國夢所指向的三大戰略目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在繼承十六大和十七大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階段性特徵所提出的新的發展目標。根據這一發展目標的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時,我們這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夢所要求實現的第一個戰略目標。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後,中國夢強調到21世紀中葉,即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中國夢要求實現的第二步發展目標,這一發展目標與我們黨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目標是完全統一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當然,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實現後,並不是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就完成了,因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更長久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這一點就決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斷播種夢想、點燃夢想和實現夢想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同志在強調了前兩個「一定能實現」之後又強調了第三個「一定能實現」,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四、從本質屬性維度看:中國夢是三個「共同享有」的辯證統一
中國夢的本質屬性是它的人民性,也就是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十三億中國人的共同夢想,構成了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和發展趨向。沒有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和共同享有,中國夢就會失去其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源泉。
中國夢的主體是全體中國人民,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中國夢得以實現的根本保證。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實際上就是每個中國人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搏、不懈奮鬥的過程,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每個人提供各種機遇和機會的過程。習近平同志說得好,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三個「共同享有」的有機統一既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夢的人民本位這一本質屬性。
首先,全體中國人民必須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每個中國人在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關係。正是這種平等關係,為每個中國人在共同創造財富的基礎上實現共同享有勞動成果和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機會提供了制度保證。
其次,全體中國人民必須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每個人不僅要享有人生出彩機會,而且還要享有把自己的美好願望和崇高理想變成現實的權利。當然,要完成這種轉變一要靠良好的社會制度作保障,二要靠個人的勤奮努力為前提。只有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緊聯繫在一起,靠著誠實勞動和踏實肯幹,才能夠真正實現夢想成真。
再次,全體中國人民還必須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作為每一個中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和崇高追求,就必須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自覺做到與祖國同成長,與時代同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總之,中國夢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中國夢以其鮮明的主題和豐富內涵,升華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是當今中國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幟。當前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夢的精神實質,進一步堅定自信、增強自覺、實現自強,努力建設強盛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山西《前進》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