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傳人用一根象牙雕出57層象牙球 花費30年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牙雕自古以來就被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奉為奇珍異寶,象徵著身份與地位。它的價值不僅僅是「象牙」的特質,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與藝術。在即將開幕的廣東工藝精品展上,一件件精品展示了「廣州牙雕」技藝的登峰造極。

  清代是牙雕的鼎盛時期

  牙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黃河流域的山西、陝西等地,發現有幾十萬年前的象牙化石。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商代以後,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製品,更是層出不窮。由於受到佛教影響,象牙被賦予避邪的寓意,也使得象牙成為貴重的特種工藝製作材料。因此,象牙雕刻與竹雕、木雕並稱為傳統雕刻工藝中的三大門類。

  到了清代,象牙雕刻進入鼎盛時期,以康、雍、乾三朝尤為突出。在技法上主要分為南北二派,北派以北京的傳統雕刻為主,多以古裝的仕女、人物、山水、花鳥為題材,有的還採用了著色、染色的手法。南派以廣州製品為代表,著名的產品有象牙套球、樓船、西洋棋等,其特點是玲瓏剔透,雕工細膩。例如,廣州牙雕中的觀音往往給人婀娜多姿、高雅的感覺。而北京牙雕的風格則偏向端莊。

  作為南派代表——廣州牙雕是廣東工藝的一張名片,分雕刻、鑲嵌和編織三大類,雕刻之中的鏤雕最具特色。明清時期,廣州牙雕技藝達到高峰,匠人還被召入宮中搞創作。相傳,就連法國拿破崙被放逐聖赫倫那島上,他還專門差人到廣州訂製一副象牙西洋棋。據清宮檔案記載,自雍正至鹹豐年間,宮廷中留有名字的廣州牙雕藝人就有15名之多。如今在廣州博物館還藏著一隻三層的牙雕龍船,就是同治時期用以進貢慶賀慈禧壽辰的。

  廣州的牙雕作坊,最初集中在大德路與惠福西路之間的象牙街、象牙巷一帶。道光年間,廣州已有牙雕行會,鴉片戰爭後出現「貢品行」和「洋行」。貢品行名為「慎玉堂」,經營雕工精細的牙球、牙塔、人物造型,多為貢品和出口精品。洋行名為「懷遠堂」,做外銷行貨,也有部分內銷產品。當時的貢品行在三府前,由於專做高端貨,很快就成為牙雕行業標杆,藝人亦就紛紛遷來這一帶。於是乎,大新街、小新街、玉子巷、三府前便逐漸發展成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民國以後,大牙行——象牙會館崛起,取代了貢品行的地位。1931年,廣州大新街擴寬至11米,改名為大新路。此時全廣州從事牙雕的工匠達2000多人,店鋪百間有餘,風光無限。

  一根象牙雕出57層象牙球

  今年已經83歲高齡的「國寶級」牙雕大師——李定寧,是牙雕世家的第三代。當年李家的店鋪就開在大新路。李定寧13歲開始學藝,後來又隨兄長去香港邊打工邊學。直到1954年回到廣州,在牙雕店鋪承接一些象牙來料加工,維持生計。1956年,李定寧參加了廣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產合作社,也就是現在的國營大新象牙工藝廠的前身。不曾想到,他這一幹就幹了36年,一直到退休。

  李定寧讀書不多,卻深諳牙雕想要成為精品,文化和歷史底蘊不可或缺。他孜孜不倦地學習,並在廣州牙雕通透玲瓏的藝術風格基礎上,吸收北京牙雕長處,大膽加以創新,形成自己輕飄剔透的藝術風格。他擅長雕刻人物,作品多以人物為主體,尤其是仕女。他笑呵呵地告訴記者,「因此我還被譽為『美人寧』。」據了解,上世紀60年代,古代仕女和「漁翁撒網船」是當時大新象牙工藝廠的主流產品,佔當時廣州牙雕工藝品銷售量的60%,從此,栩栩如生的牙雕人物造型正式成為廣州牙雕百花園裡盛開的一朵奇葩。

  廣州象牙雕刻品種還有一特色之作——象牙球,在明代又稱「鬼功球」。始於宋代,從最初的三層隨著時間發展日益豐富,目前最高紀錄正是由李定寧保持的57層。其獨到之處是用一塊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鏤空成層層相套的球體,球體精巧剔透,且每層鏤空雕刻不同的通透花紋圖案,並能轉動自如的活球。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周」,李定寧的作品《盛世乾坤》——以多達57層的象牙球,再度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廣州牙雕」技藝的登峰造極。該作品由李定寧親自設計和主刀,前後花了30年時間,主體以巨龍噴出水柱襯託起龍珠(57層象牙球),象牙球上則以敦煌飛天仕女為主題,寓意中華民族的繁華盛世。其中最為珍貴的是象牙球每層都薄如絲紙,且均為鏤空雕刻,層層都是同心圓,靈活轉動。而這件作品僅用了一根象牙,李家傳了四代、珍藏了過百年的一支非洲象牙,重達80公斤。

  缺人比缺材更令人惆悵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是牙雕的另一個黃金時期。由於受到國家有關部門重視和扶持,象牙雕刻藝術與玉雕、琺瑯、雕漆並稱為工藝品「四大名旦」。遺憾的是,走過多年歷史長河的牙雕今天卻慢慢走向瀕臨失傳的境地。以象牙為材料,註定了它一路走來諸多「禁令」;對技藝要求之高,也讓後繼者日漸稀少。

  在普通人的觀念中,牙雕使用象牙會導致對大象的屠殺,仿佛讓牙雕帶上了殘忍的殺戮氣息。其實不然。李定寧的兒子、象牙雕刻高級技工李斌成向記者澄清道,廣州牙雕和大象保護一點都不矛盾,國家會將獲得的合法象牙配額分給具有資質的象牙加工企業。「牙雕用量並不多,每年正常死亡的大象的門齒都已經夠用。」用量不多,是因為每件牙雕製品都需經過「精雕細琢」。以此次廣州文物總店展出的一個「象牙雕十七層球瓶」為例,該瓶子需經過5道製作工序。每道工序大概需一個多月,按照每天8小時的工作量來計算,該瓶子完成需時八九個月,一年下來精品也不過兩三件。

  然而,象牙資源有限還是無可迴避的,從2008年7月,中國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獲得62噸合法象牙進口配額。牙雕技師們思考著尋找另一種替代品,此時,猛獁象牙進入到他們的視線。近20年,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北極圈永凍土融化,許多猛獁象遺骸露出地表。猛獁象已經滅絕一萬多年,俗稱長毛象。李斌成說,猛獁象牙以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保存得最好。由於不涉及動物保護,猛獁象牙成為最好的替代品。但是到目前為止,猛獁象牙製品的價格仍低於現代象牙製品價值,僅為現代象牙製品的六七成。這是因為現代象牙作為收藏品已有幾千年歷史;而猛獁象牙藏於地下幾萬年,材質發生變化,僅未變為化石的部分可用於雕刻。據了解,目前除了猛獁象牙外,河馬牙、海象牙也作為第二級、第三級的替代品出現。

  相比材料緊缺,傳承無人是更令人惆悵的問題。李定寧已經83歲,雖然兒子李斌成繼承父業,可李斌成告訴記者,目前廣州從事牙雕製作的不過幾十人。而且牙雕這行有個規律,技藝的傳承並非一朝一夕,一個學徒要成為一個熟練的工藝師一般要15年,「至少10年才能看出是否能成才。熟練使用工具至少要3年。」而牙雕想要成為精品,文化和歷史底蘊不可或缺,還要看工藝師的悟性與稟賦。「現在像父親這種大師級的都已經83歲,我也已經奔50了,牙雕行業現在青黃不接,中年段少,青年學的也不多。社會發展太快,年輕人很難靜下心來學個十年八年。」李斌成憂心忡忡地說。駐穗記者 姚嘉莉

相關焦點

  • 唯有象牙才能完美體現牙球價值
    而從清乾隆開始,翁榮標的曾祖父——廣州牙雕藝人翁五章即從事牙球創作,直到翁榮標的兒子翁耀祥,已經是翁家的第五代傳人,而翁耀祥對兒子願意從事牙雕行業,甚是欣慰。 百年「鬼工球」技法傳承六代人 粵派牙雕,首推牙球,出身牙雕藝人世家的翁榮標在1958年首創十三層象牙球,1979年再創四十五層象牙球。而廣州近代象牙球鏤雕工藝的創始人,正是翁氏家族。
  • 18釐米粗象牙雕出60層象牙球 層層都可旋動[圖]
    圖片說明:象牙球層層套在一起,每一層都可活動,許多人伸手進去撥動內層球,象徵著時來運轉。郗慧晶/攝    18釐米粗象牙雕出60層牙球?您不信就來看吧!由廣州荔灣區政府和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共同舉辦的《超群象牙世家牙雕精品展》,將於本月12日至30日在嶺南會(二沙島晴波路15號)免費對公眾開放。屆時200多件包括60層象牙球在內的牙雕精品將首度揭開神秘面紗。
  • 乾隆時牙雕「鬼工球」 鏤空雕刻11層可轉動(圖)
    上月底,廣東省博物館攜百餘件傳統手工藝珍品來閩在省博開啟奇幻之旅,展出將持續到10月30日。透過這些封存在博物館櫥窗裡的「百工」珍品,我們尚可管窺、遙想這份漸行漸遠的別樣精緻。  鬼斧神工的「鬼工球」  本次來閩的珍品中,有相當數量的牙雕作品,其中一件清代乾隆時期的11層牙雕球很是惹眼。
  • 鬼工球,是個什麼球?你品,你細品
    揭秘:鬼斧神工的象牙球牙雕套球又稱「鬼工球」、「同心球」,製作程序繁複,技藝要求高超,內分數層,層層相套,轉動自如,圖像交錯隱現,常作為貢品進貢皇宮。廣州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清代象牙鏤雕套球是體現廣州牙雕鬼斧神工技藝的典型代表。
  • 萬國博覽會上,中日都帶象牙球參展,一個驚豔世界,一個出盡洋相
    所以我國從1914年就開始準備,農商部還專門成立相關小組,趕往各省審查,勢必要選出最優秀的作品。 全國的手工藝者們積極響應,在2個月內湧現出10萬多件作品,工作小組再一一甄別、分類、編號、打包,等著1915年在萬國博覽會上驚豔世界。其中有一樣最具奪金實力的作品,就是廣州牙雕大師翁昭製作的象牙球,它足足有24層!
  • 明清宮廷象牙亮相南京拍場
    六朝藝宴攜手海外重要藏家共同推出明清象牙專場,在六朝古都南京舉辦2011年秋季首屆藝術品拍賣會。異域文化的大量滲入給古老的中華文明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收,無所束縛地創造和革新,構成了大明盛世蓬勃向上、豪邁張揚、趨向寫實的時代風格。明清時期國勢昌盛,形成以中原為中心的文化圈,周邊各國均對中華心之嚮往,故而萬國來朝。自隋唐始,對外交流便日趨頻繁,當時把西域諸國人統稱「胡人」,所謂胡人特指居住在西域的突厥、吐蕃、粟特、波斯以及大食等族。
  • 全國象牙「百日展」開幕 60層象牙球亮相(圖)
    首屆全國象牙「百日展」開幕 60層象牙球首次亮相  閻彤攝  本報訊 (記者楊濱)一對象牙筷子,上世紀六十年代大約10元錢,現在漲到了六七千元一對;直徑1.5釐米、3層鏤空的「象牙球」,去年還是每個售價200元,現在已經漲到300元左右。
  •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工藝「造假」,中國卻用「鬼工球」驚豔了世界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工藝「造假」,中國卻用「鬼工球」驚豔了世界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咱們的國粹「鬼工球」,也就是套球,又稱「同心球」「千層球」,多取象牙、玉石等名貴之材製作而成,其中象牙製作的工藝流傳最為廣泛。
  • 象牙朝笏成絕唱 海口市博物館曾發現兩件
    此場景中群臣都手執一笏板,觀此道具的顏色等特徵,仿的應是象牙雕中具有禮儀性質的朝笏。在海南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中,於海口市博物館中也曾發現兩件象牙朝笏,此外還普查到雅士乘槎和 立蓮羅漢兩件牙雕作品。
  • 中方和日方都帶一象牙球參展,一個驚豔四方,一個出盡洋相
    1915年2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一次盛會,匯聚了各個國家的參展人數近2千萬人,此次慶典是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被開鑿通航而舉辦,所以叫做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當時參展的國家足有31個之多,而中國作為國際博覽會的首次參展者,在這次盛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出了中華文化豐富的魅力。
  •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工藝「造假」打臉,中國用「鬼工球」驚豔世界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工藝「造假」打臉,中國用「鬼工球」驚豔世界文/歷史加工廠中華歷史博大精深,今天小編,我就給大家來講一下我們的優秀歷史作品,「鬼工球。」鬼工球又稱套球和銅同心球,這種同心球的材質一般都是選用比較珍貴的材料,比如象牙和玉石。
  • 這種「球」比玉器還要精美,如今卻已失傳,考古專家說:難以複製
    需要強調一下,這裡說的可是用玉石雕刻而成,是真正意義上的「鬼工球」。說到這兒或許有朋友要問了「什麼叫『真正意義』,難道還有不是玉雕的鬼工球嗎?」的確如此,目前已知的「鬼工球」多為「牙雕」;理由很簡單,玉質堅硬且易碎,雕刻鏤空也更為困難,象牙之類就要相對簡單的多。
  • 大堰村民董孟飛巧手雕出「鬼工球」
    鬼工球直徑為4.5釐米,內外共七層,皆被打磨成球狀,球內套球,逐層鏤空,每層厚薄均勻,球面刻有5條龍,其餘幾層也都刻有精細圖案花孔。每球周身百孔,最裡一隻球為實心。用牙籤依次撥之,則內中六球靈活轉動。董孟飛還用牛角雕刻出精美的底座襯託鬼工球,整件作品可謂精巧絕倫。  董孟飛告訴記者,去年上半年朋友跟他說,有人能用橄欖核雕刻出各種栩栩如生的造型。董孟飛聽後,馬上買來雕刻用的橄欖核。
  • 犀角象牙薈上拍
    犀角、象牙自古就是珍貴的賞玩,其中一套四件清代象牙加彩天王像,構思、造型、雕工、線條、色彩、工藝均無可挑剔,美不勝收。另有一件象牙民國時期的何仙姑立像,高50cm,通體由整根象牙雕刻而成。整件牙雕光滑圓潤,雕工細緻精美,整體顯得大氣美觀。還有一件明代蓮花荷葉犀角杯,用材碩大,呈棕褐色,口沿呈荷葉狀,向外撇出,背身簡潔線條浮雕蓮花瓣,是件難得的明朝犀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