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封建皇帝,14歲登基就掌握實權,民間卻一塌糊塗

2021-01-08 騰訊網

明朝的皇帝都挺有意思的,但是作為古時候的一國之君身份,不免有離經叛道之嫌。不同於清朝選出來的皇帝接任者,明朝皇位繼承沒有太多奪嫡之爭,所以接任的皇帝也就比較隨便了些,參差不齊,但要說明朝皇帝都「質量差」那也肯定有失公正,明朝功績顯赫的皇帝有,天資聰穎的皇帝也不乏其人,比如今天說的這位嘉靖皇帝朱厚熜,就絕對稱得上是位頂尖的聰明人,然而,奇怪的是他的治理效果卻跟其聰明的頭腦不成正比。

精明的小政治家朱厚熜

公元1521年,嘉靖皇帝的前任,他的堂兄朱壽大將軍兼武宗朱厚照,在位十六年後因意外落水駕崩,又因此時朱厚照生前並未剩下子嗣,而武宗自己唯一的親弟弟又幼年夭折,於是在武宗生母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的主持下,從近支皇室中選中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此時還在湖北王府裡的朱厚熜,恐怕做夢也沒想過自己會成為皇位繼承人,從一區區藩王世子,一躍而成明朝的最高統治者。

然而成為了皇帝是有代價的,尤其是對於嘉靖這種半路出家的皇帝,此時才年僅14歲的嘉靖,就要離開自己的原生藩王家庭,走進陌生的北京皇宮大內,而嘉靖皇帝的聰明,也從他剛踏入京城時就表現了出來。

當時以三朝元老的楊廷和大學士為首的官員想讓他以太子的禮節入京,從偏門進入皇宮,而不是從皇宮正門入,如果是我們這些普通人,面對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肯定選擇老老實實偏門入內,而這時的嘉靖帝,就展現了與他年齡不符的不凡智慧,他選擇從正門而入,面對眾元老的疑問嘉靖回道:「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我不是來當皇子的,怎麼能以太子禮節走偏門?懟得這些百官無話可說,這可是一來就給楊廷和這班老臣和滿朝文武一個下馬威。

沒有安全感的少年天子

作為元老級大臣,楊延和絕對不是個好相與的角色,在正德朝,一直是令朱厚照深感頭疼的掰腕子對手,想當初正德為了打擊楊延和,重用宦官劉瑾來對抗,然而就算皇權外加宦官集團的聯手,都沒搞過楊延和等人主導的內閣。

後來內閣果然沒有就此服輸,又想讓嘉靖過繼給先皇孝宗,就是叫朱厚熜認伯父為父,而自己的親生父親則變成了叔叔,然而年少的嘉靖堅持尊自己親爹為皇帝,而且聰明的嘉靖清楚,以自己毫無根基外加十四歲的年齡,絕對拼不過朝中以內閣為首人老成精的百官,所以嘉靖很高明地選擇了有利於他與楊廷和爭鬥——

禮儀

,通過發動大禮儀事件這為期三年的爭奪,楊廷和這位三朝元老,最後居然沒贏這位年僅18歲的年輕皇帝。

從一介藩王世子到堂堂皇帝,毫無根基卻贏了跟百官的大禮議之爭,嘉靖皇帝可以說是位非常沒有安全感的皇帝,從他不願意認伯父為父,對百官的所有倡議以抵制的態度可以看出,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旦身居高位則必然將權利牢牢攥在手裡,朱厚熜也是這麼做的,為了使臣子看不清自己的意圖,增加自己的神秘感,朱厚熜首創了

「宮廷猜謎交流法」

,他總是將自己的政事意見寫青詞,讓官員們來猜,將眾臣玩弄於鼓掌之間,從而逐步獲得實際上的權柄。

後來的大奸臣嚴嵩就是精通猜青詞得到了嘉靖的重用

,其實嘉靖早就看清了嚴嵩這個人的本質,但他不管,誰能幫他維護自己的權威他就支持誰,僅以他個人角度而言,通過不間斷的打擊分化朝廷大臣,獲得了對士大夫集團的掌控。然後再推而廣之,讓他對各級地方官府也控制與手中,可以說嘉靖時期皇權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對於一個因沒有安全感而強化個人集權的君王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局面。

與其智商不匹配的國家治理效果

然而在位四十五年,以嘉靖的能力及智商完全可以把大明朝經營得蒸蒸日上,但他所做的事目的大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對於誰當內閣首輔,是忠是奸並不重要,好人壞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力高超並且為己所用,維護自己的權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也是他為什麼可以用夏言,也可以用嚴嵩。

只是在他逐步集權的過程中,明朝的情況卻越來越糟

。他把自己的政治才華過多地放在了玩弄權術、控制朝臣上。

嘉靖雖然叫做中興,然而這個朝代卻土地兼併加劇、皇莊擴大壓榨民脂民膏,吏治上嚴黨橫行,財政經濟狀況也一塌糊塗。後來連韃靼把北京圍了,河套丟了,倭寇在東南沿海橫行,西班牙人強佔澳門,嘉靖都無能為力,因為軍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相關焦點

  • 登基之前的雍正真的沒有實權嗎,從這一個官職就能看出門道來
    雍正這一帝王更是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而我們對於這一帝王了解主要是通過電視劇了解到的,電視劇上的這位帝王是一位沒有什麼實權,要不是得到了自己父親的欣賞和自己兄弟的幫助,他根本不能登上帝位。那麼這個帝王真的是沒有任何實權的人物嗎?其實縱觀這個皇帝簡歷,他的經歷還是非常的豐富的,其中一項官職是領侍衛內大臣。那麼這一官職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他是否重要呢?
  • 康熙皇帝64歲時,還生下了第三十五子,與第一子出生竟然相差51年
    一提到清朝的皇帝,也許人們往往會最先想到康熙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少年天子,康熙皇帝7歲就登基稱帝,13歲就除鰲拜而後掌握實權。其一生更是政績突出,平三藩、收臺灣、驅沙俄、徵漠北,為大清王朝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還開創了大清帝國的康乾盛世。
  • 西漢最軟弱的皇帝,在位七年沒有半點實權,子孫後代全被殺光
    劉盈,世稱「漢惠帝」,是漢高帝劉邦的嫡長子,生母是呂后,死後無廟號,諡號「孝惠皇帝」。漢惠帝劉盈在以出產明君英主著稱的西漢王朝,乃至在整個中國歷史,都不是什麼文治武功顯赫的帝王。相反,漢惠帝是西漢王朝最軟弱的皇帝,他的一生可以用傀儡和悲劇來形容:在位七年沒有半點實權,子孫後代全被殺光。
  • 中國歷代這七位傀儡皇帝,成功逆襲,康熙僅排第二,第一讓人佩服
    宇文邕聰明有遠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推行均田制,改進和發展府兵制度,將府兵指揮權從中外都督諸軍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並開始招募均田戶農民充當府兵,擴大兵源,充實軍事力量。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李忱李忱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子,母親是低賤的宮女,後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忱。李忱從小性格持重少言,宮中都認為他不聰明。
  • 他被迫成為皇帝,卻沒有絲毫的實權,被大臣隨意羞辱毆打
    提起皇帝,那絕對是世人眼中至高無上的存在,根本就沒有人敢挑戰的,但這也是在皇帝掌握了實權的情況下才能擁有的地位。如果皇帝稍有不慎,權力被其他人奪走,那這個皇帝也就是傀儡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當中,當傀儡皇帝的其實有很多,他們或被幽禁,會被架空。但是這個皇帝卻不一樣,他竟然被自己的大臣當眾打罵警告,甚至被說謀反的,這個憋屈的皇帝就是元善見。
  • 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滿百天登基稱帝,周歲夭折,與先帝同葬
    漢殤帝,漢和帝劉肇少子,一直被在民間撫養,東漢第五繼位的皇帝,登基坐上皇帝位是僅僅離出生的時間,剛剛滿一百天,是中國歷史上繼皇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他在一歲的時就夭折了,也是中國歷史上活的時間最短的皇帝,諡號孝殤皇帝。 劉隆當皇帝因為年紀太過於小,於是就由皇太后鄧綏在一旁輔佐政策。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年號實際上就是國家的紀年,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起始於漢武帝。終結於滿清溥儀,漢武帝的年號為建元。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第一個年號,此後形成制度。新君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改元。溥儀登基後,年號是宣統,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年號。建元宣統聽著挺押韻。
  • 門檻用來阻止「龍氣」外洩,此人比任何皇帝都牛,為了玩敢把皇宮...
    我國建築十分注重風水,別說古代,就是現在無論是蓋房子還是陵墓,多有請高人指點的,那就更別說封建王朝的皇宮了。除了整體建築之外,房屋在建設過程中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說「門檻」就是修建房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民間理解中「門檻」有兩個作用,一是顯示家族顯赫。我們經常看影視劇就會聽道諸如「某家門檻太高,我們高攀不起。」
  • 古代最講義氣的皇帝,登基後沒殺一個功臣,兄弟們全都得以善終
    正所謂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古代皇帝在登基之後,都會開始「處理」那些可能功高蓋主的功臣。漢高祖劉邦是一,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但在我國歷史上,卻有一個皇帝登基之後,卻沒有誅殺任何一個功臣,而他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 清朝最能生的妃子,50歲仍被翻牌,知道兒子當皇帝後病死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康熙皇帝也是清朝這幾位皇帝中比較著名的一位皇帝,在康熙擔任清朝皇帝期間,清朝相對來說比較繁榮。康熙在八歲便繼承皇位,等到他成年後鞏固政權,除了鰲拜,平定三藩,康熙也被人稱為千古一帝。大家知道康熙的豐功偉業,但大家也許不知道,康熙是清朝的皇帝中,嬪妃數量最多的人。
  • 歷史上最倒黴的皇帝,等了14年才坐上皇位,結果守孝3天就駕崩了
    ,才能夠輪到太子登基。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皇帝,他被人們稱作是最倒黴的皇帝,因為他等了14年才坐上皇位年,結果剛登基不到3天就駕崩了,你知道這位皇帝是誰嗎?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大多數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夠活的時間更長一點兒,一直在皇位上坐下去,但是皇帝活的時間太長,對於他的兒子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只要皇帝活著一天,那麼太子就一天不能夠登上皇位,比如說雍正他登上皇位的時候都已經40多歲了
  • 古代最倒黴皇帝,剛殺死生父篡位登基,就被自己兒子孫子聯手殺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古代封建社會中,帝王家最不講孝,只講權勢,歷來父殺子,子弒父並不少見,而古代有一個最倒黴的皇帝,剛殺死生父篡位登基,就被自己兒子孫子聯手殺了。
  • 皇帝登基半道下場:我一個人坐那個位置害怕,你和我一起坐吧
    古代封建社會,皇帝作為天選之子,代表上天統治國家,是一個政權的象徵,集全國軍政大權於一身,掌握臣民的生殺大權,理論上可以為所欲為,按照自己的意志治理國家。絕大多數情況下,皇帝不會允許臣子染指其至高無上的權力,否則等待臣子的就是滅族大禍,不管你是外戚,還是宦官,亦或是權臣。
  •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個皇帝,怎麼算呢?
    在我國歷史上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封建王朝的代名詞,但是你要是問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的話,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因為答案不唯一。皇帝都不唯一,他們的事更多了,你又了解多少呢。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稱「皇帝」開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炮聲種宣布退位止,一共經歷了2132年。
  • 中國史上的「錦鯉皇帝」,登基順利,在位60年,無大災大難
    中國史上的「錦鯉皇帝」,登基順利,在位60年,無大災大難最近,錦鯉這兩個字可謂是很流行吶。支付寶,微博,哪裡哪裡都是這倆字,而我們今天的文章就是想給咱們介紹一下咱們中國歷史上的錦鯉皇帝吧,大家是不是都很好奇,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 望子成龍,這位唐朝皇帝做得最好,五個兒子有三個當了皇帝!
    而對於皇帝來說,望子成龍,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繼承自己的皇位。 不過,對於唐朝的一位皇帝來說,生了五個兒子,其中三個最終成了皇帝,這在封建王朝中,無疑是比較罕見的情況。縱觀整個唐朝,也只有這位皇帝有三個兒子都當了皇帝。一定程度上,在皇帝之中,望子成龍,自然要屬本文要說的唐穆宗最為成功了。
  • 古代皇位傳遞往往朝局不穩,為何皇帝不提前退位幫新帝穩定朝局?
    可以說歷史上雖然有皇帝提前禪位於兒子的情況,但綜合來說,所謂的皇權,只能在於一人手中。要麼是新皇帝,要麼是太上皇。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那便是皇權具有唯一性,是不能被共享,哪怕是皇帝和太上皇父子兩個共享也不可能。  而且中國的封建王朝家天下模式中,是不允許「虛君」存在的,皇帝受世人敬仰的前提在於權力。
  • 傀儡皇帝扳倒權臣有多難?歷史上僅3位皇帝做到了,名字家喻戶曉
    畢竟如今年輕人工作壓力都不算低,能夠看一些精彩的爽文,還是很少有人會拒絕的,然而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中國歷史上有3位皇帝,幾乎是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爽文,他們從傀儡皇帝的身份,扳倒了身邊一個個覬覦權力和皇位的權臣,在歷史之中,也僅僅只有這三位皇帝做到了。從朝代的次序來吧,第一個就是,秦始皇嬴政。
  • 封建王朝皇帝多短命,為何乾隆能活到89歲高齡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其中封建王朝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這些年的歷史也為中國產出了400多位天子帝王,這些皇帝有明君,也有昏君,有治理國家的,也有肆意妄為的,但他們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短命,可能皇帝這份工作天生操勞或者古時醫療水平欠佳,但是這其中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皇帝,為什麼他能活到
  • 漢朝二十八帝,若在九泉下共聚一堂,漢高祖劉邦最想抽誰一巴掌?
    漢成帝即位後,沉湎於酒色,荒淫無道,致使皇權旁落,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漢哀帝劉欣。劉欣也是一個極其不靠譜的皇帝,沒有絲毫政績可言,最離譜的是,劉欣在位僅七年就因貪色縱情把身子掏空而死,年僅二十五歲。漢平帝劉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