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迫成為皇帝,卻沒有絲毫的實權,被大臣隨意羞辱毆打

2021-01-09 橙仔愛娛樂

被壓迫的不止是貧民,也有可能是皇上。我是原創作者落紅亂逐東流水,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

提起皇帝,那絕對是世人眼中至高無上的存在,根本就沒有人敢挑戰的,但這也是在皇帝掌握了實權的情況下才能擁有的地位。如果皇帝稍有不慎,權力被其他人奪走,那這個皇帝也就是傀儡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當中,當傀儡皇帝的其實有很多,他們或被幽禁,會被架空。但是這個皇帝卻不一樣,他竟然被自己的大臣當眾打罵警告,甚至被說謀反的,這個憋屈的皇帝就是元善見。元善見其實和皇位沾不上邊的,畢竟他的父親只是被冊封的一個地方上的王爺而已。但是架不住元善見所處的朝廷特殊,朝代更換快啊。北魏末年時期,朝廷所有的軍政大權全部都是被權臣高歡所掌控的。作為皇帝的孝武帝實在是看不下去高歡的所作所為,於是便直接逃出了都城洛陽,投奔了其他人。

皇帝沒有了,國家的大情小事還是需要人去處理的啊。作為權臣的高歡,知道皇帝出逃了竟然是一絲一毫的驚慌都沒有的。高歡直接任命元亶為大司馬,負責完成國家的治理。誰知道,這個元亶也是個一朝掌權,然後絲毫不將權臣高歡放在眼中了。看到這種情況發生,高歡自然是不會讓元亶繼續下去的。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元亶趕出朝廷,不再擔任任何的職位。再一個就是將元亶的兒子也就是元善見擁立為皇帝。好好的一個北魏也就因為有著兩位皇帝的存在,從而一分為二成為東魏和西魏。當時的東魏也就是元善見才剛剛登基,所以四處都是為了搶佔地盤而發生的戰爭。這讓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孩子是沒有能力去解決的,另外他也明白了自己父親的遭遇,只能是選擇隱忍不發,朝政完全都由高歡做主。可以說,元善見從繼位的那一刻開始,就再也無法擺脫他傀儡的身份了,這也才會導致有後面的屈辱發生。

高歡的野心其實也是很大的,畢竟沒有誰是不想做皇帝的,但是他是完全靠著討伐叛逆起家的,對於篡位稱帝的事情實在是沒有絕對的把握。而元善見自幼是看習慣了宮中的沉浮,所以對於高歡也是百般的討好。除了主動冊立高歡的第二個女兒作為皇后,更是完全的不理會朝政,一切都是有高歡全權負責。但是高歡去世之後,本以為可以奪回大權的元善見再一次被現實給打敗了。承襲自己父親職位以及爵位的是高歡的大兒子高澄,他不僅是繼續把持著朝政,更是完全不將元善見放在眼中的。因為在他的意識當中,這個江山就應該姓高。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元善見,高澄竟然是將自己的心腹直接安插到元善見的身邊,監視著他的一切舉動。除此之外,高澄更是憑藉著功勳逼迫元善見冊封他為相國,可以上朝不用行禮,直接帶劍在宮內行走。

隨著高澄的野心逐漸膨脹,對元善見的侮辱也是開始變得肆無忌憚起來。元善見騎馬騎快了,超過了高澄竟然會遭受到警告,再不聽的話就讓人直接對元善見動手。這樣的屈辱就是平常人那也是受不了的,更何況是一國之君了。即使是作為傀儡皇帝,元善見的心中無時無刻不想恢復恢復自己祖父當年的雄風。當然,元善見也是聯合了一些看不慣高家囂張氣焰的大臣,準備是討伐高澄的同時自己外逃出去,不再受到高澄的控制,但是呢,計劃還是沒有變化來的快,消息很快就被高澄得知了。

高澄竟然是直接帶兵闖入皇宮,直接逼問元善見為何要搞出謀反的事情。還說自己父子二人忠心耿耿的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很多,難不成是做出了什麼對不起皇帝的地方。元善見被逼問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是高澄卻並沒有罷休,直接是命令手下先斬殺了元善見的身邊人。足以看出高澄早就想自立為帝了。但就在高澄準備篡位的時候,竟然被一個廚師給殺死了,實在是太過於奇怪了。但是高澄死了,東魏的所有大權還是沒能被元善見所掌控,因為高澄的弟弟更是一個手段兇殘的人物殺出來了。高洋不僅是直接逼迫元善見禪讓皇位,更是直接毒死了元善見。

小編認為,元善見的一生是非常的悲哀的,他十一歲繼承皇位,二十七歲禪讓皇位,二十八歲被人毒殺,短暫的一生中充滿了屈辱和壓迫,過的根本就不像一個皇帝,甚至連一個普通百姓都不如。登上皇位的元善見不知道是不是一直到後悔,在追問自己問什麼要做皇帝,相比於這樣的皇帝,他更寧願做百姓吧。可以說,元善見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所有傀儡皇帝當中最為屈辱悲涼的一個了。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本文由落紅亂逐東流水原創,歡迎關注期待與您交流

相關焦點

  • 西漢最軟弱的皇帝,在位七年沒有半點實權,子孫後代全被殺光
    劉盈,世稱「漢惠帝」,是漢高帝劉邦的嫡長子,生母是呂后,死後無廟號,諡號「孝惠皇帝」。漢惠帝劉盈在以出產明君英主著稱的西漢王朝,乃至在整個中國歷史,都不是什麼文治武功顯赫的帝王。相反,漢惠帝是西漢王朝最軟弱的皇帝,他的一生可以用傀儡和悲劇來形容:在位七年沒有半點實權,子孫後代全被殺光。
  •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權臣架空?多虧這三人
    高拱離開後不久,同為顧命大臣的高儀被這場政治爭鬥嚇得吐血身亡,到此時,張居正成為唯一顧命大臣。由於張居正與馮保關係好,有效利用明朝制度,成為明朝歷史上唯一掌有實權的內閣首輔。萬曆皇帝前十年,張居正主持朝政,厲行改革,明朝景象煥然一新,史稱「萬曆中興」。張居正功勞很大,但萬曆皇帝的充分信任依靠,李太后的大力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 身為皇帝,卻被大臣污衊謀反,這是怎麼回事
    身為皇帝,卻被大臣污衊謀反,這是怎麼回事。皇帝作為天下之主,掌握生殺大權,凌駕於所有人之上,但是卻有這樣一個皇帝,不僅沒有掌握權力,反而處處 被大臣羞辱,甚至還污衊他要謀反,這可真是天大的滑稽了,事情究竟是怎樣的呢?
  • 最倒黴的大臣,被迫當了33天皇帝,主動退位仍被賜死
    中國歷史上,為爭奪皇位引發了不少流血衝突,人人都想做皇帝,但皇位卻只有一個。不過也有特例,比如說北宋大臣張邦昌,他就不想成為皇帝,卻偏偏被按在龍椅上,事後他主動退位,但仍然被賜死。這還不算完,此人也因為做了33天的皇帝,被後世罵成叛臣奸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留宿宮中許久後,大臣疑美妻與皇帝私通,還家暴她,大臣後被處死
    留宿宮中許久後,大臣疑美妻與皇帝私通,還家暴她,大臣後被處死。怎麼回事?這大臣叫劉琰,與劉備是同宗同姓,三國時期蜀漢官員。198年,劉備任豫州牧。從這時起,劉琰便開始跟劉備混。之後2人顛簸流離了快20年,劉備終於拿下益州,讓劉琰做了固陵太守。可見,劉備對劉琰還是非常重視的。
  • 登基之前的雍正真的沒有實權嗎,從這一個官職就能看出門道來
    雍正這一帝王更是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而我們對於這一帝王了解主要是通過電視劇了解到的,電視劇上的這位帝王是一位沒有什麼實權,要不是得到了自己父親的欣賞和自己兄弟的幫助,他根本不能登上帝位。那麼這個帝王真的是沒有任何實權的人物嗎?其實縱觀這個皇帝簡歷,他的經歷還是非常的豐富的,其中一項官職是領侍衛內大臣。那麼這一官職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他是否重要呢?
  • 身為皇帝卻不敢自稱「朕」,帝王生涯成為張邦昌畢生之恥
    可是,誰不想做皇帝呢?哪怕一方天地,卻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後宮佳麗三千人,生殺大權只在一念之間,百官跪地山呼萬歲,聲勢波瀾壯闊,儼然一個天下之主,這樣的皇帝榮耀多少人夢寐以求且不可得呢?哪怕當一個短命王朝的皇帝都樂意。可是,張邦昌作為大楚皇帝,他非但沒有一朝飛上天的快意,反而伏地卑微,卑躬屈膝,每日如坐針氈,甚至恨不得一死了之,這究竟是為什麼?
  • 皇帝是他女婿,可他時刻都想離開京城,剛有機會走,卻成開國皇帝
    幾乎是一年一小政變,三年一大政變,每次都是血流成河,王公大臣早上出門晚上不一定能回來,所以政治人物都養成了謹小慎微,明哲保身的習慣。楊堅家族是依靠軍功崛起的政治家族,楊堅從小就長得氣宇軒昂不同於凡人,有大臣提醒周武帝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宇文邕猶豫再三,決定不殺他,但是也不用他。
  • 索尼、圖賴和鰲拜為代表的兩黃旗正直大臣,忠於皇太后和小皇帝
    譚泰見利忘義,立即投靠多爾袞,做他的忠實奴才。至順治七年冬,多爾袞逝世前後,譚泰在多爾袞面前紅得發紫,官運達到頂峰,被升任吏部尚書,復封一等公。這類害群之馬的出現,的確給兩黃旗帶來不小的危害。由於這些內奸的告密、讒言,為多爾袞提供了打擊黃旗大臣的依據,使忠於皇帝和皇太后的大臣受害。他們甚至狗仗人勢,竟敢輕視皇帝和皇太后。
  • 大臣反對皇帝立皇后,皇帝說自己要找一把劍,大臣瞬間明白意思
    最後他的父親也是因為兵力不足,所以大敗了,後來他的父親也就自盡而亡了。他的母親也沒有逃過一命,雖然他逃過了一死,但他還是被收系在了郡國在長安的府邸中臨時設置的官獄裡。之後他也是被杜延年,霍光擁立為帝的。他當上皇帝後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並還很重視厲治。因為他在位的時候全國政治清明,社會也和諧和經濟繁榮,所以就有了「孝宣之治」之稱。
  • 房子著火了他拍手大笑,大臣們很惆悵,怎麼會有這麼二的皇帝?
    而且我們費盡心思爬上來,你讓我和那些貧民一樣,不是開玩笑嘛,大家也就把這個當成當皇帝的一時心血來潮。朱厚照若是馳騁沙場,應該是位名流千古的一位好將軍。他嚴肅起來也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誅劉瑾,平寧王,打敗蒙古小王子,每次戰鬥他都是喜怒不形於色,鎮定自若,揮斥千酋。坐鎮主帥指揮有度,作為先鋒英勇無匹。可惜,,他是位皇帝,還是位相對太平時代的皇帝。
  • 古時候皇帝的「工作時間」,皇帝其實也很累,關於此你知道多少?
    皇帝在上朝方面,規定的規矩十分嚴格在不少影視劇作品中,皇帝們每天需要上早朝,處理朝政事務,大臣此時也要準備開始上奏,可由於影視劇作品本身不太嚴謹,因此,觀眾們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是,皇帝可以隨時退朝,早朝隨意,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在古時候是完全不可取的,若是皇帝出現這樣的狀況,那麼他或許坐不了多久到龍椅了,因為延續時長較長的王朝在皇帝上朝方面,規定的規矩十分嚴格,今天我們以清朝為例
  • 古代最任性的考生,科考只寫下八個字,皇帝看後大喜:狀元就是你
    父親去世後,他隨母親跟著養父過日子。養父對他也十分看重,悉心培養,讓他到最好的學院讀書。成都尊經書院的主講老師王壬秋也非常器重駱成驤,認為他日後必能成就大事。古代最任性的考生,科考只寫下八個字,皇帝看後大喜:狀元就是你駱成驤從小就聰明,再加上他的父親很重視對他的教育,很早就將他送入書院培養。
  • 皇帝奶娘即將被處斬,回頭看看皇帝,大臣怒斥她,皇帝命,放了!
    皇帝奶娘即將被處斬,回頭看看皇帝,大臣怒斥她,皇帝命,放了!據說,皇帝的心情很不確定,總是陰晴不定,而皇帝也毫不妥協。他說的話就是神諭,沒有人能否認他,因為他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人們的生死只在他的話語之間。如果他想你死的話,你就必須死。而他要你活的話,你也必須活。
  • 為何古代皇帝的諡號越來越長,是皇權逐步加強還是大臣曲意逢迎
    所謂諡號指的是人在死之後後人對他這一生的評價,值得注意的是諡號並不是只有皇帝特有,許多對朝廷有功的大臣也有諡號,如明朝太師張居正的諡號是文忠,戚繼光的諡號是武毅等等。相比於大臣的諡號,皇帝的諡號在很早就出現了。 在商朝的時期,人們對皇帝主要還是直呼其名,或者稱廟號,如商朝武丁王被稱作高宗。
  • 古代皇帝出巡,會用什麼方法穩定朝局,保證不會出現謀反的事情?
    ,很少有皇帝能出得了皇宮,即時能出皇宮也僅僅只是在都城周邊轉一轉,基本上中國近400多位皇帝,有90%的皇帝是沒有去過都城以外的城市的,甚至還有些皇帝直到死都沒出過皇宮半步,所以有人說「皇帝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舒服」。
  • 大臣留宿皇帝,妻女被逐個禍害,兒子欲弒君,父親的做法令人不齒
    朱溫到大臣家避暑,禍害全家妻女,兒子欲雪恥,父親:這是報恩!大臣接朱溫來家,全家妻女遭禍,兒子欲弒君,父親的做法太無恥!有個詞叫「下限」,指的是某種事或物的最低限度,比如人品下限。張全義是普通農家子,後來,在縣裡混了個差事,因為不受長官待見,多次受到縣令羞辱,一怒之下炒了縣令魷魚,投奔黃巢而去。張全義是個會來事的主兒,吸取了任小吏時不肯低頭的教訓,極力討好上司,因而,在黃巢攻入長安建立大齊政權時,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充水運使,主管大齊的水運事務。黃巢失敗時,他到河陽(今河南孟縣)投降唐將諸葛爽,屢立戰功,諸葛爽表請唐廷任他為澤州(今山西晉城)刺史。
  • 皇帝對一大臣說:你以後當我的超級顧問吧,他推託:臣有十條建議
    一朝天子一朝臣,唐玄宗李隆基發動政變,成為掌管實權的真正皇帝後,開始對朝中大臣進行「大洗牌」,對功臣劉幽求、張說、王琚、姜皎等人都提拔重用。而對於朝中職務最重要的人選,唐玄宗認為最合適的人選是姚崇。其實姚崇在宰相的位置是「三進三出」。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石鄉)人。
  • 被命運玩弄的朱祁鈺:得了皇帝的病,卻沒有皇帝的命
    而當時明英宗朱祁鎮身陷敵營,長子朱見深年幼無知,宣宗皇帝一脈中,也就是朱祁鈺能夠擔此重任。於是乎,經過孫太后的同意,朱祁鈺在群臣的簇擁下登基,改元景泰。而原本的正統皇帝明英宗,則是被遙奉為太上皇。就這樣,原本和皇位無緣的朱祁鈺,毫不費力的就成為了一國之君。
  • 皇帝登基4個月欲立皇后,大臣反對,皇帝說:給我找1把舊寶劍!
    此時霍光如果存在雜念,為自己造點勢,當皇帝也有可能。但霍光實力欠缺,只能再為漢朝選皇帝。後來聽說劉據的孫子還活著,於是霍光就選了這個從監獄長大,已經成為平民的皇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漢宣帝劉病已。劉病已命很苦,漢武帝殺劉據時,他的父母也一同被殺,由於當時劉病已還是嬰兒而躲過這一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