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由中國科協主辦,人民日報、貴州省科協、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司承辦的2020年「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科學家精神主題研討會在中國天眼基地舉行。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20餘名有參與《名校大師宣傳工程》主題話劇表演經歷的學生,與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面對面,聊「中國天眼」背後的那些故事。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上,中國科協調宣部副部長宋玉榮表示,無論是將現代科學引入中國的老一代科學家,還是在新時期正創造著共和國科技新輝煌的一線科技工作者,身上都閃耀著愛國、創新、求實、奉獻的科學家精神,偉大的時代需要這樣偉大的精神。 姜鵬說,他眼中的「科學家精神」核心在於能否在浮躁的環境中不忘初心,十年如一日的長期堅守。 「在FAST建設之初,我們並不清楚能產出什麼樣的科研成果,甚至不知道項目最終是否會成功。」回顧「中國天眼」建設26年的時光,FAST始終是人們熱議的焦點,姜鵬說,紮根貴州山區十二年,迷茫和困惑也曾伴隨著自己,但作為「第三代天眼人」,FAST之於他們意義早已不是一個項目,而是十幾年如一日的投入和堅守。
學生們在「中國天眼」基地合影
作為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建成把中國天文學帶到世界第一梯隊。親身參與「中國天眼」的建設,並一步步見證它走向成功,姜鵬說:「我很自豪是這一偉大工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也期待它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奇蹟。」 參與研討會的師生踴躍發表了各自心中對於科學家精神的理解。天津大學學生郭小凡說,「腳踏實地,摸索前行,雖有迷茫,但卻知難而進,這種執著堅守的精神,就是科學家精神的最真實的寫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張紫略在感慨「天眼之美」的同時表示,甘願奉獻、不斷求索,是她感受到科學家最迷人的地方,「我會努力將科學家精神傳承和弘揚出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航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楊儀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