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全球唯一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2021-01-08 開心夏冬令營

自4月1日起,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曾經地球有「兩隻眼」看向外太空,一隻是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另一隻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2020年12月14日,《自然》通過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不幸的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去年12月突然坍塌。阿雷西博對射電天文學的重要發現以及行星和太陽系的研究貢獻巨大。阿雷西博在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並幫助天文學家識別了飛越地球的潛在危險小行星。

自2011年開始建設、2016年落成啟用,歷時三年多調試驗收,FAST的觀測範圍已經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億光年之外的宇宙邊緣。FAST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望遠鏡的工程極限,採用全新設計方案、口徑更大,比國外同類望遠鏡的調試期更短,遠超國際慣例和同行預期。

什麼是天眼?

宇宙中有各種各樣的電磁波射向地球,但是大氣的不同成分會阻擋宇宙電磁波的入射。科學家們往往會採用射電望遠鏡獲得這些隱藏著宇宙信息的電磁波。射電望遠鏡,是在射電波段(天文上把部分微波和無線電的波段叫作射電波段)觀測的望遠鏡,將宇宙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反射會聚到一點,經過接收機的放大,並轉變成能用儀器記錄的信號。可以說,射電望遠鏡就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天眼」。

為什麼選址在貴州?

1994年,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南仁東開始為項目選址,研究團隊建立了391個候選地區的地形地貌資料庫,再從中精選出90多個進行漫長的實地勘察。踏遍千山萬水,項目最終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大窩凼落地。為什麼這裡會脫穎而出?

地處雲貴高原的貴州,地形以高原山地居多,平均海拔約1100米。一般情況下,海拔越高,越能減少電磁波的傳播損失,從而在最大限度地發揮觀測設備的效能。天眼作為我國天文觀測的重要基地,如何保障觀測數據的清晰準確至關重要。

天眼的選址不僅僅考慮海拔條件,還有地貌的要求。作為射電望遠鏡,天眼需要建造一個「大鍋」接收信號,通過「鍋」的反射聚焦,把大面積的信號聚攏在一點上。「鍋」的面積越大,接收的信號越好,為了減少工程開挖量,項目的選址最好選擇凹形口徑較大的窪地。因此,青藏高原儘管在海拔上佔據優勢,但由於群山延綿、分布著大量的永凍土,施工難度極高,不利於天眼的建造,被排除在選址之外。喀斯特地貌廣布的雲貴高原成為最優選擇。

隱藏在貴州群山深處的平塘縣大窩凼,就是一片天然的窪地,具有特殊的「凹形」地理結構,宛如一個天然的「灶臺」盛起了天眼的「鍋」。而且這裡地下溶洞極為發育,便於雨水下滲和流動,不易形成積水,避免腐蝕和損壞望遠鏡,簡直是為天眼量身定做的存在。

同時,由於天眼接收大量的無線電信號,需要十分「安靜」的環境,人類活動中的電視、手機、廣播等無線設備都會對天眼的磁場帶來幹擾,影響天眼的靈敏度,項目必須遠離城市、村落和信號基站。貴州的偏遠地區,人口密度小,旅遊業發展程度低,電波幹擾比旅遊業發達的雲南更少。

去看山,去看水,去看文化遺存,去聽風,去聽松,去聽傳奇故事。

所謂「成長」,就是一場在旅行中產生的華麗蛻變,這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養料,供他們汲取,源源不斷……

去喀斯特地貌繁盛的地方探洞,去了解外太空,還可以去民族村寨感受淳樸的民風民俗……

我是小小工程師,動手搭建天眼鋼架模型,了解「天鍋」的構建原理,信號接收原理。研學導師帶隊深入研學。

驚奇與感動並存,玩樂學習兩不誤!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5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了解到,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0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中國天眼」 4月1日起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4月1日,正式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多方聚焦守護「電波淨土」
    「中國天眼」方圓5公裡的範圍被劃為「電磁波寧靜保護區」。早在2013年,貴州官方發布《貴州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保護辦法》,分3個區域按照不同要求對「中國天眼」臺址周邊的電磁環境進行保護。
  • 「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新華社記者郭爽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為世界科學界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國技術,為人類外空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貢獻和中國發展經驗……「中國天眼」邀請各國科學家攜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見」未來。遙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學家在未來若干年間將因「中國天眼」變得更為「火眼金睛」。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重大科學發現往往離不開尖端科研儀器。天文學界通常認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類能看見的發光物質。
  • 「天眼」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有關委員會將對申請進行評審並提出遴選建議,從8月1日起向他們分配觀測時間,預計第一年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為何4月1日起對全球開放?「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這樣回應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方經綸)日前,我國對外宣布,自今年的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並將於今年8月1日開始,對通過申請的外國科學家,分配使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使用時間。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中國天眼」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其口徑達500米,綜合性能是著名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被譽為「中國奇蹟」。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日期定了,4月1日中國將要發生一件重要的事,全球科學家看向中國
    中國將要發生一件大事,因為中國國家天文臺宣布將開放從2021年4月1日開始,向全球科學家提供百米孔徑球面望遠鏡(FAST),綽號「天眼」。
  • 【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
    【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中國網評論員 牛慧穎2021年4月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這一消息引起了各國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前往中國天眼進行實地探訪時還表示: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
  • 簡報1月5日 星期二 農曆十一月廿二 小寒
    【每日資訊簡報】1月5日 星期二 農曆十一月廿二 小寒1、目前49個中風險地區:石家莊邢臺各2、瀋陽大連各16、北京7、黑河6;2、重慶原副市長、青海原副省長、中船舶重工原黨組書記、中糧原總會計師被雙開;3、中國天眼4月1日對全球科學界開放;4、國鐵集團:2021年逐步推廣高鐵票價差異化浮動定價機制
  • 2021年公務員考試時政:1月5日國內篇
    1、二〇二〇年 快遞業務量達八百三十億件記者從國家郵政局1月4日舉行的2021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上獲悉:經過初步測算,預計2020年全年全國郵政業完成業務收入1.1萬億元,其中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830億件和8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和16.7%。
  • 中國天眼新發現!一顆「新太陽」正靠近太陽系,這是好事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探索宇宙方面有很大的話語權,自東方紅1號發射到現在的50年間,中國已經發射了超過400顆衛星。截至2019年,中國總共有323顆衛星仍在太空中正常運行,這一數字目前還不到美國的一半,位居世界第二。不止這些,中國還有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天眼」,它有500米口徑和500個以上直徑的足球場。
  • 4月24日,我國將宣布影響全球的一個重大事件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如今的火星登陸可以說是科學界的一個重大問題,除了我們常說的進行火星資源探索之外,最長久的目標我們是希望移居到火星上去,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火星移居」計劃。而如今也就只有美國發射探索器在火星上活動最多。
  • 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14日將在南半球上演,總時長4個多小時
    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將於北京時間12月14日至15日凌晨在南半球震撼上演,吸引全球的目光。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天文專家表示,此次日全食我國不可見,有興趣的公眾可藉助網際網路等渠道了解此次「天狗吞日」的盛況。日全食是最蔚為壯觀的天象之一。
  • 美射電望遠鏡倒塌後,美媒獨家探訪中國天眼,讚嘆之情溢於言表
    據悉,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大型射電望遠鏡於2020年12月初坍塌,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則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中國宣布中國「天眼」在2021年將對全球的科學家開放,此消息一出,引發世界關注。2020年12月,中國同意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進入天眼進行拍攝,這是第一家進入天眼拍攝的美國媒體。英若明是這次拍攝參觀的記者,他稱,中國天眼的核心裝備饋源艙,是真正的掌上明珠。CBS在2020年12月24日發布了拍攝的視頻,該視頻簡介中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單碟射電望遠鏡就坐落在中國西南地區,現在這個最大的「天眼」正向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