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射電望遠鏡倒塌後,美媒獨家探訪中國天眼,讚嘆之情溢於言表

2021-01-10 白狼觀察

據悉,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大型射電望遠鏡於2020年12月初坍塌,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則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中國宣布中國「天眼」在2021年將對全球的科學家開放,此消息一出,引發世界關注。2020年12月,中國同意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進入天眼進行拍攝,這是第一家進入天眼拍攝的美國媒體。英若明是這次拍攝參觀的記者,他稱,中國天眼的核心裝備饋源艙,是真正的掌上明珠。

CBS在2020年12月24日發布了拍攝的視頻,該視頻簡介中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單碟射電望遠鏡就坐落在中國西南地區,現在這個最大的「天眼」正向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開放。這座被稱之為「天眼」的巨型望遠鏡,足足有五個足球場大。視頻的開始,主持人就講到,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倒塌以及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的消息。

英若明在視頻中介紹,天眼在漢語中就是「天堂之眼」的意思。在這裡的望遠鏡可以迅速定位宇宙中的神秘快速射電爆發,尋找地外生命的跡象。他發出對天眼核心裝備饋源艙的讚嘆,稱這是真正的掌上明珠。天眼的饋源艙是由6根鋼索進行拖動,採用了輕型的支撐系統建造而成的,因此只有30噸重,而美國的饋源艙則重達千噸。該饋源艙主要工作是負責收集望遠鏡反射面接收到外太空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英若明還稱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中國天眼在附近五公裡的範圍內都設為「電磁波寧靜保護區」,這可以避免路人手機信號的幹擾,以確保收集到的是從外太空傳來的電磁波。FAST目前主要的觀測任務是,觀察來自宇宙中遙遠天體的微弱電磁信號,因此要求天眼觀測臺附近的電磁幹擾要儘量為零。為了實現更加科學的觀測,獲取更加科學的結果,減少附近的幹擾源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貴州政府還出臺相關指標,對臺址周邊的環境進行不同的保護。

目前,阿雷西博望遠鏡已經倒塌,中國天眼望遠鏡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天眼,它的意義對於全世界來說都十分珍貴。CBS採訪到了在FAST運營和發展中心主任王啟明,王啟明表示,天眼的望遠鏡靈敏度是全球最高的,中國願意與全世界的科學家分享望遠鏡,天文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中國在這一領域中,無疑是位於世界前列的,水平不亞於美國。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射電望遠鏡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領域的「四大發現」,就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可惜在美國已經擁有了35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之時,我國卻只能研究一些邊緣課題,也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大型射電望遠鏡。
  • 阿雷西博坍塌前,美巨型望遠鏡莫名坍塌,美國製造第一次地上摩擦
    從2020年8月10日那根支撐張力的鋼纜斷裂開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倒塌就一直在媒體中流傳,11月6日,當阿雷西博天文臺正準備替換斷裂鋼纜時,又一根鋼纜在塔架上崩斷,工程師預判,其餘鋼纜張緊分布的不均勻,會讓阿雷西博處在崩潰邊緣!
  • 從世界之最「中國天眼FAST」,多圖解析有關天眼的天文常識,乾貨
    ,中國批覆了這項工程建設,確認了這臺巨型望遠鏡的名字:中科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外號天眼/中國天眼!,FAST位於貴州省平塘縣名為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地之中,基於三項全部中國智慧財產權的自主創新——選址方法、索網主動反射面、柔性索結合併聯機器人的饋源支撐,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工程極限,建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
  • 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什麼?新發現證明中國天眼並不是個擺設
    趣味探索訊 自從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在中國貴州建成並投入使用後,中國在世界天文學領域地位一下提高了不少,在世界天文學研究領域從以前的「追趕」到現在的「領先」,顯然中國已躋身入世界天文學研究強國。然而作為中國驕傲的「中國天眼」卻一直被好多人質疑。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中國網評論員 牛慧穎2021年4月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這一消息引起了各國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前往中國天眼進行實地探訪時還表示: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
  • 被西方壟斷的天文學,建座「中國天眼」,留住科學人才
    寄人籬下是當時中國天文學家的痛。因此,在90年代中國逐漸發展起來後,南仁東為首的一系列工程師,在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要不 咱們也建一個射電望遠鏡吧」。但對於超大型射電望遠鏡來說,這才是工程的第一步,在選址選定後,緊接而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是建築工藝,中國對於建設射電望遠鏡的經驗不足。核心技術更是被外國掌握,最重要的是該工程的困難程度,也遠超了中國工程師的想像。在科學界一直以來都有著「百米極限」的說法,意思是口徑超過百米的射電望遠鏡,實現高精度是世界難題。
  • 「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新華社記者郭爽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科學家們常常通過射電望遠鏡來提升觀測宇宙的能力。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能看見更遙遠暗弱的天體,其高靈敏度將可能幫助科學家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使科學家有能力發現更多未知星體、未知宇宙現象、未知宇宙規律。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不知道的朋友可以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有何意義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兒能參觀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有何意義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兒能參觀嗎? 近日,據相關報導,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 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的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在過去的一年中,觀察到超過5200個服務小時,這幾乎是預期設計目標的兩倍。
  • 4月1日,全球唯一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自4月1日起,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詩詞:中華獨具生天眼,勘破微塵世界同
    2021-01-03南風覆壟 09:07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與此同時,中國宣布「天眼」將從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 ,引發高度關注。
  • 「天眼」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有關委員會將對申請進行評審並提出遴選建議,從8月1日起向他們分配觀測時間,預計第一年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在宇宙中究竟看到了什麼?看完全世界都為之振奮!
    中國天眼在宇宙中究竟看到了什麼?看完全世界都為之振奮!我國在載人航天事業上發展的發展十分迅速,並且取得了巨大性的突破。我國的航天事業雖然沒有美國時間長久,但是我國的航天技術進展的真的是無法言語。在很久之前,我們沒有先進的望遠鏡,但是經過科學家不斷的努力探索,我們也擁有了屬於中國的望遠鏡,那就是中國天眼。中國天眼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新聞上都沒有聽過這個望遠鏡,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天眼還不如普通的天文望遠鏡,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中國天眼它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但是它很少出現在人類的視線中。
  • 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等單位參與設計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超大空間結構工程創新與實踐」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工人日報》記者日前走進BIAD,探尋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  中國天眼FAST項目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設計負責人朱忠義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這個直徑500米、面積達30多個足球場大小的超級望遠鏡,在工程師的圖紙上並非平板一塊,而是由46萬塊三角形單元拼接而成。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中國天眼」於2020年1月11日正式開放運行。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中國天眼」於2020年1月11日正式開放運行。
  • 全國大學生「組團」走進「中國天眼」,聽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11月26日下午,由中國科協主辦,人民日報、貴州省科協、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司承辦的2020年「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科學家精神主題研討會在中國天眼基地舉行。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20餘名有參與《名校大師宣傳工程》主題話劇表演經歷的學生,與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面對面,聊「中國天眼」背後的那些故事。
  • 「中國天眼」 4月1日起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中國天眼」於2020年1月11日正式開放運行。
  • 【社會新聞播報】 1、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日前透露,俗稱中國「天眼...
    【社會新聞播報】1、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日前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2021年起,中國「天眼」將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 中國天眼對全世界開放!總工程師親自講述它的故事
    人類凝望宇宙的「大眼睛」,曾有兩個,一個位於中國,一個位於地球另一側的波多黎各。 2020年12月1日,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已無修復可能。只剩躺在貴州大山深處的「中國天眼」,靜靜凝望著深邃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