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關注: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成功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12月22日,中國新一代可重複利用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引發外媒關注。著眼未來「可重複使用」據塔斯社12月22日報導,中國周二首次成功發射了搭載5顆衛星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報導援引中國國家媒體報導,長徵八號於當地時間12時37分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中國網評論員 牛慧穎2021年4月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這一消息引起了各國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前往中國天眼進行實地探訪時還表示: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中國天眼」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其口徑達500米,綜合性能是著名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被譽為「中國奇蹟」。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中國天眼」 4月1日起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天眼」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有關委員會將對申請進行評審並提出遴選建議,從8月1日起向他們分配觀測時間,預計第一年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新華社記者郭爽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能看見更遙遠暗弱的天體,其高靈敏度將可能幫助科學家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使科學家有能力發現更多未知星體、未知宇宙現象、未知宇宙規律。「中國天眼」對全球開放的消息,讓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射電天文學家莫拉·麥克勞夫林「感到超級興奮」,她一直期待用它來研究脈衝星,包括在銀河系外的星系追蹤這些天體。
-
美射電望遠鏡倒塌後,美媒獨家探訪中國天眼,讚嘆之情溢於言表
據悉,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大型射電望遠鏡於2020年12月初坍塌,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則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中國宣布中國「天眼」在2021年將對全球的科學家開放,此消息一出,引發世界關注。2020年12月,中國同意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進入天眼進行拍攝,這是第一家進入天眼拍攝的美國媒體。英若明是這次拍攝參觀的記者,他稱,中國天眼的核心裝備饋源艙,是真正的掌上明珠。CBS在2020年12月24日發布了拍攝的視頻,該視頻簡介中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單碟射電望遠鏡就坐落在中國西南地區,現在這個最大的「天眼」正向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開放。
-
詩詞:中華獨具生天眼,勘破微塵世界同
2021-01-03南風覆壟 09:07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與此同時,中國宣布「天眼」將從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 ,引發高度關注。
-
「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圍觀這場超人氣盛會,外媒毫不吝嗇讚美之...
外媒的稱讚還真是360度、全方位!特殊時刻,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又逢深秋時節,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來自全球各國的新老朋友匯聚黃浦江畔,共赴這場「進博之約」。
-
抑鬱狀態人群大幅增多 外媒:法國警惕第三波「心理疫情」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外媒稱,法國衛生部長奧利維耶·韋朗18日在巴黎走訪一家專為12到25歲的年輕人服務的傾訴平臺時表示,法國政府希望「避免第三波」,即「心理健康問題」。據法新社巴黎11月18日報導,17日晚上,法國衛生總署署長熱羅姆·薩洛蒙提到,「處於抑鬱狀態的人大幅增多」,截至11月初,相關人數比今年9月底翻了一番。「我們希望避免第三波,也就是年輕人及年齡稍大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法國衛生部長在參觀完「青年健康熱線」平臺之後表示。該機構是一個面向青少年和18歲以上年輕人的傾訴平臺。
-
在這一領域,外媒對中國頻頻豎起大拇指
2016年8月,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英國《自然》科學雜誌稱其為「年度國際重大科學事件」,《科學美國人》將其列為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創新技術」。有數據顯示,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已累計獲得1.57萬項專利,位居世界領先地位。西班牙《起義報》稱,中國未來幾年內在人工智慧領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創新中心。
-
綜述:外媒高度關注中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綜述:外媒高度關注中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新華社記者 中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23日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多家海外媒體對此高度關注。
-
盤點外媒創造的中國特色詞彙
2012年12月21日曾被戲稱為世界末日,雖然世界末日並未來臨,但一個月後,北京卻遭遇嚴重的霧霾汙染,「空氣末日」(airpocalypse)一詞應運而生。這個新詞由表示「世界末日」的 apocalypse 演化而來。「末日空氣」並不是外媒為描述中國的空氣汙染而編出來的唯一詞彙,相比而言,「Beijing Cough」(北京咳)更為有名。這個詞還被白紙黑字的寫進了旅遊攻略,《Culture Shock!Beijing at Your Door》一書介紹稱:「北京咳」指不定時發生的乾咳或是喉嚨瘙癢,從12月份持續到4月份。
-
4月1日,全球唯一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自4月1日起,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虐兔女視頻引網友震怒 外媒稱中國網民正義感強烈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環球網記者王欣11月26日報導,約兩個星期前,一段年輕女孩殘忍虐殺兔子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引發了中國網民的憤怒。網友隨後通過「人肉搜索」等方式找到了肇事者,迫使她對公眾道歉。各大外媒對這一事件高度關注,並稱虐兔視頻案顯示出了中國網民「正義感強烈」。
-
中國日報紀錄片上新:美國小哥使出「殺手剪」丨好運中國
為了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日報美國小哥艾瑞克(Erik Nilsson)這次使出了「殺手剪」!他是怎麼把故事「剪」出來的呢?請看視頻!中國這麼多省份,你去過幾個?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去問艾瑞克,他會告訴你,中國大陸所有省份,他全都走遍了。這樣的行走並非走馬觀花。
-
外媒盤點2020年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
原標題:外媒盤點2020年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法新社巴黎12月15日發表報導稱,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蒙上濃厚的陰影,同時,在這一年,唐納·川普總統在跌宕起伏的美國大選中敗給喬·拜登,「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震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