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12月22日,中國新一代可重複利用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引發外媒關注。
著眼未來「可重複使用」
據塔斯社12月22日報導,中國周二首次成功發射了搭載5顆衛星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
報導援引中國國家媒體報導,長徵八號於當地時間12時37分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長徵八號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報導稱,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56次發射。
報導指出,長徵八號是中型運載火箭,使用低溫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發動機,對環境無害。它的主要任務是將太空飛行器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報導還指出,該型火箭將為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研發奠定基礎。那將大大降低每次發射的成本,使其對商業用途特別有吸引力。
另據德新社12月22日報導,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周二發射成功。
報導稱,全長約50米的長徵八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長徵八號採用了模塊化組裝理念。
報導援引中國國家媒體報導,火箭飛行正常,首飛搭載的5顆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報導指出,長徵八號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2.8噸級。火箭的部件未來可能會重複使用,例如助推器和芯一級。
此外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2月22日報導,在中國致力於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之際,該國的一枚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實現了首飛。
報導稱,長徵八號的新一代低溫火箭發動機採用「綠色」的液氫和液氧推進劑。據中國媒體報導,這種推進劑燃燒後會產生水,發射過程環保高效。
報導還稱,該火箭一子級以長徵七號火箭芯一級為基礎,二子級以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三級為基礎。
報導指出,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研發可重複使用的長徵八號系列火箭,從而有效降低發射成本。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說:「未來長徵八號火箭的發射周期將縮短至10天。」
又據路透社12月22日報導,中國的一枚新型運載火箭周二進行了首飛。這是一項研發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長期計劃,目的是降低任務成本並加快商業客戶的發射計劃。
報導指出,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研髮長徵八號系列可重複使用火箭。
報導認為,預計長徵八號未來的型號將使用垂直起降技術,從而使它們能夠進行不止一次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官員在11月的一個論壇上說,中國首型垂直起降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預計2025年前後完成研製。
航天成績單再添亮點
據路透社12月22日報導,長徵八號遙一火箭的發射,為中國航天計劃的繁忙一年畫上了句號。
報導稱,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從月球帶回了巖石和土壤,這是自1976年以來的首次月球採樣。7月,中國還啟動了首次獨立火星探測任務。
報導還稱,中國打算在2022年前後建成多艙段、有人居住的空間站。
報導指出,中國還希望到2045年實現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到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的航天運輸計劃。
另據德新社12月22日報導,中國在探測火星與月球和建立空間站等航天領域有雄心勃勃的計劃。
報導指出,上周四,中國的一項探月任務圓滿完成,這是人類時隔40多年再次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中國由此成為繼上世紀的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國家。
此外據法新社12月22日報導,長徵八號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努力的一部分,它可能降低任務成本,並為商業發射服務鋪平道路。
中國表示,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
據報導,長徵八號火箭的研製探索,可為後續其他大型、重型火箭的技術奠定基礎,大幅縮短研製周期、降低研製費用。
報導援引中國媒體報導,長徵八號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將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報導指出,作為其強化技術實力和科學探索的一個信號,北京對它的太空計劃進行了大量投資。
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