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長徵五號,新一代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個個不凡

2020-11-24 大洋網

執行「嫦娥五號」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除了這位個頭大、分量重的「明星」,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新一代長徵火箭家族還有許多成員,他們個個都不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向記者介紹了長徵運載火箭家族的「明星」們。

一箭多星——長徵六號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製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小型液體運載火箭。長徵六號為三級火箭,有700km高度太陽同步軌道500kg的運載能力。

長徵六號充分應用新一代運載火箭基本型的技術,研製周期短,簡化發射方式,縮短發射周期,滿足快速發射的要求。首飛時發射準備時間只需要一周。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於2009年獲得國家正式批覆立項,並於2013年12月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完成場箭合練。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飛成功,不僅標誌著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這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

2020年11月6日,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快響利劍、海上發射——長徵十一號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的新型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該火箭主要用於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衛星發射需求。

火箭全長20.8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00公斤,低軌運載能力可達700公斤。火箭接到任務命令後,24小時內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和發射,其中在發射點的發射準備時間不大於1小時,具備「日發射」能力。

2015年9月25日,作為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火箭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低軌運載能力達2噸的長徵十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正在論證中。

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黃海海域成功實施首次海上發射,以「一箭七星」方式,將七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空白。9月19日,由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建設和運營的「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3組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十一號遙七固體運載火箭「一箭五星」成功發射升空。5顆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與在軌的7顆衛星形成組網,實現12顆衛星在軌運行。

2020年9月15日,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目前,長徵十一號火箭已經取得了「十戰十捷」的優異成績,發射成功率100%,是新一代火箭中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

「快遞小哥」——長徵七號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新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其前身是長徵二號F換型運載火箭(縮寫:CZ-2F/H)。

長徵七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採用「兩級半」構型,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4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5噸。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於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徵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2017年4月20日,長徵七號遙二火箭成功發射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送出首個「太空快遞」的同時,圓滿完成了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的收官之戰。

拭目以待——長徵八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正在研製的一型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衛星發射任務。

長徵八號為兩級半構型,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6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2.5噸。火箭年執行發射能力為10發,任務準備周期為8-15日。

2019年11月19日,長徵八號已進入產品生產總裝測試階段,預計在2020年實施首飛。

胖五最胖——長徵五號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胖五」,是我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型號。

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設計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系列由二級半構型的基本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CZ-5)、不加第二級的一級半構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CZ-5B)組成,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中國空間站各艙段、火星探測器、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探測器及其大型高軌衛星都將使用該系列火箭實施發射。

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並精確入軌,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和新精度。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記者 肖歡歡 通訊員 錢航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一箭五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長徵八號由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如今越來越旺盛,而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在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長徵家族迫切需要引入一位「新成員」扛起重任。
  • 2020年5月5日18時,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
    最新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以長徵五號火箭為基礎進行改進研製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2020年傍晚6時,也就是今天,將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飛行任務。說起長徵系列火箭,毫無疑問,它是我國航天的驕傲!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今天,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在2個月內經歷了兩次航天失利之後,中國航天再次創造了新的奇蹟,而此次發射在中國航天史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對於中國後續的發射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為了適應空間站任務要求新研製了大型整流罩,並對全箭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火箭全長約53.7米,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
  • 長徵八號首發成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表示,未來長徵八號將逐步成為我國中低軌火箭的主力,可以以一箭一星、一箭多星的形式進行發射,承擔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系統組網發射等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全亮相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還標誌著「十三五」期間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已悉數完成亮相。
  • 長圖丨長徵系列火箭這一年:長徵八號入列,「胖五」擔重任
    2020年,「長徵」家族添新,長徵八號入列!截至12月22日長徵八號首飛,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今年實施33次飛行。隨著2020年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一箭五星升天!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目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在空白,具備中低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運載火箭只能將最多3噸的有效載荷送到太陽同步軌道,不能滿足發射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包括衛星)的需求。長徵火箭家族迫切需要引入一位「新成員」扛起重任。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五號「長徵五號」(CZ-5)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 抓總研製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完全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是我國目前研製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長徵五號B長徵五號B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個個不簡單!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身材壯實的「長徵五號」將用最穩固的陪伴,助「嫦五」開啟「九天攬月」之旅,書寫「浪漫故事」。  而如果走近長徵五號,它的背後可是有一支神秘的新一代火箭家族哦~  長徵五號:不是虛胖,是壯!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並精確入軌,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和新精度。  未來,長徵五號還會承擔中國載人空間站各艙段等更多發射任務。
  • 上午時分,文昌發射中心傳出好消息,長徵五號火箭已經抵達發射場
    據媒體最新消息,3月20日上午時分,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傳出一則好消息,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已完成總裝測試,隨後抵達發射場。目前火箭正在發射場有序進行合練任務,為之後的發射任務做前期的準備工作。根據公開消息顯示,4月中下旬,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會發射升空,到時候會攜帶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進入地球軌道,這一行動的意義十分巨大,因為距離上一次載人飛船試驗,已經過去了4年時間,在這個時候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無疑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 一箭20星的長徵六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新在哪裡?
    9月20日7時01分,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不僅標誌著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 長徵五號發射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紅旗插火星
    昨晚8點45分,搭載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實踐-20」號通訊衛星的長徵五號遙三重型運載火箭,在位於海南省文昌市的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長徵五號遙三發射瞬間
  •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西昌首飛取得哪些突破?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郝釧釧表示,指標提高近一倍,但任務難度增加的卻不止一倍。  運載火箭入軌精度由控制系統保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控制系統隨著其核心單機產品大平臺、小平臺、捷聯慣組的迭代更新,其控制精度始終在不斷提升。目前使用的八表光纖慣組產品已是性能最優的產品,如何進一步提升入軌精度?無疑是一次挑戰。
  • 我國2019年航天發射計劃披露:長徵五號7月中旬復飛 嫦娥五號任務重啟
    資料圖:2017年7月2日19時23分,搭載著實踐十八號衛星的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2016年11月3日首飛後的第二次發射任務。其中,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北鬥三號、高分七號等「大腕兒」均將登場。■時隔兩年,「胖五」要打翻身仗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將擔負我國空間站建設、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重大工程發射任務。
  • 長徵5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載人飛船」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18時0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飛射場首飛成功,解開了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的大幕。祖國現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小編感到由衷地驕傲和自豪。接下來,跟小編一起學習,「載人飛船」用英語怎麼說?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3.35米直徑的一子級和兩枚2.25米直徑的助推器取自長徵七號,再將長徵三號甲的三子級拿來做二子級,一個兩級半結構的新火箭型號就出現了。圖片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整體來看,長徵八號全長約50.3米,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超過4.5噸,相當於能一口氣將一輛大貨車發射到700公裡的太空。
  • 腦洞:易經與長徵五號
    易經思維可能是固化中國人腦子裡的,經常在你不知不覺時進行切換:比如晚上與兒子看 @科學史話吳京平 的科普欄目,裡面談到嫦娥5號的運載火箭長徵5號的尾焰噴火色。節目講得很不錯,非常通俗易懂,連5歲的兒子都看得津津有味,連我的腦子也在放鬆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切換到了另一種思維。
  • 我國的「胖五」長徵五號,放在世界上來看屬於什麼水平?
    直到2016年11月3日,中國長徵五號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的道路上取得新一步的發展,也將自身的航天水平拉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胖五」,是中國為滿足航天發展需要 ,彌補中外差距 ,自行研製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2006年立項,2016年首次發射成功,2020年,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成功
    12月22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成功!12月22日12時37分許,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新成員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2月22日12時37分許,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新成員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圖:趙昱樺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為兩級半構型,火箭捆綁2個助推器。長徵八號按照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思路開展研製,充分吸收了在役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成果,具有良好的繼承性、經濟性、先進性和適應性,可以進一步完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14噸,而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就只有8噸左右了,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登月版重達22噸左右,很顯然,長徵5號火箭不具備這樣的推力。 那麼我國用哪款火箭來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實現我國的載人登月夢想呢? 會是長徵七號系列火箭嗎?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發力低成本商業航天市場
    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能力空白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目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在空白。長徵六號和長徵十一號運載能力稍顯不足,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又有些「大材小用」,成本過高,均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