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磨一箭!長徵五號發射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紅旗插火星

2021-01-20 騰訊網

昨晚8點45分,搭載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實踐-20」號通訊衛星的長徵五號遙三重型運載火箭,在位於海南省文昌市的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長徵五號遙三發射瞬間

經過2223秒的飛行後,火箭順利完成助推器分離、拋離整流罩、芯一二級分離、二級發動機關機、二次點火等飛行程序,將載荷成功送入超同步轉移軌道,發射取得了圓滿成功。

這既是2017年7月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敗以來,中國航天在重型運載火箭領域打出的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也是咱們在走向星辰大海的旅程中又邁出的堅定一步!在這裡,我們要向所有參與了長徵五號研發、試驗項目的中國航天人說一聲:辛苦了!

長五遙三的成功發射是一場「翻身仗」?

說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是「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只要對長五項目的研發歷程、試飛工作略有了解的人都絕對不會否認這一點:眾所周知,長徵五號的首發箭長五遙一是在2016年11月發射的,但實際上中國航天獲取大推力重型運載火箭的努力,早在1986年就已經開始,從1988年到2001年,我國的航天研發部門對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總體設計、載荷要求進行了大量的概念設計與論證,並在2001年正式轉入預研階段,進行了更多的細化優化,其中,作為長徵五號芯一級主發動機的YF-77型氫氧機更是早在2002年就已經立項研發。

YF-77型氫氧機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2006年底正式立項,原定於2014年底前完成長徵五號遙一火箭首飛任務,但由於2012年6月火箭芯二級液氫燃料儲箱低溫試驗失敗,在未達設計壓力的情況下箱體焊縫即出現長達300毫米的裂紋,不得不推遲首飛時間到2015年,隨後又推遲到了2016年,一直到2016年年中,首制箭才全部通過驗收並向文昌發射場轉運。

長徵五號火箭芯二級液氫燃料儲箱

(圖源:愛航天網)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從中國航天開始攀登重型運載火箭高峰、到真正造出一枚可用的重型運載火箭,前後共花費了三十年時間。而完成從「造出重型火箭」到「造出技術狀態穩定的重型運載火箭」,更花費了三十三年的時間!這怎麼可能不是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呢?

長徵五號的研發之路充滿了坎坷

更不用說,從2016年11月發射長五遙一,再到2017年7月發射長五遙二,最後到2019年12月發射長五遙三,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中國航天人承載的壓力、受到的非議甚至超過了之前多年:2016年11月的長徵五號遙一任務,由於發射準備時連續出現了芯一級氫氧機預冷故障、發射架與箭體連接器故障、助推器氧排氣管道故障等一系列特情,零號指揮員的指揮口令出現了中國航天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混亂時刻」,在起飛時間延遲163分鐘後火箭才成功升空。而在火箭起飛後,又由於芯二級的YF-75D氫氧機指令信號異常提前關機,火箭末端速度增量不足,不得不動用了遠徵二號上面級延長點火時間,才將「實踐-17」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五號遙一

而2017年7月的長五遙二飛行任務則更是人盡皆知,由於芯一級的YF-77氫氧機一分機渦輪排氣裝置在起飛後346秒發生故障停機,導致火箭推力大幅度下降,一二級分離後速度增量不夠,最後星箭於南太平洋上空再入全毀;在經歷了兩次不成功的飛行後,長徵五號被迫於2017年下半年開始轉入歸零工作,查找設計缺陷,一直到2017年10月才初步定位為芯一級發動機氧渦輪泵故障,認為系機械共振造成的損毀。

長徵五號遙二

在這一判斷的基礎上,2018年4月完成了歸零評審。但是,2018年10月又一臺YF-77發動機的試車故障,幾乎又把所有的努力拉回到原點。這一改,就再度耗費了一年的時間,到2019年7月問題才在理論上被徹底解決並完成長試。中國航天人憋了三年的一口氣,就指望著昨天晚上首飛的長五遙三火箭成功。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

長徵五號的性能與載荷位於世界前列

而說長徵五號火箭是咱們向星辰大海邁出的堅定一步,只要看一看長徵五號的設計性能與載荷能力就不難得出結論。

本次發射的長徵五號遙三

咱們先說身為模塊化設計的長徵五號基本型火箭吧,長徵五號由「四大模塊」組成,一是芯一級模塊,安裝有2臺YF-77型燃氣發生器循環氫氧機,單臺地面推力約為510Kn,比衝3040m/s。二是芯二級模塊,安裝有2臺YF-75D型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單臺真空推力約為82Kn,比衝442s。三是助推器模塊,4部助推器各安裝有2臺YF-100型分級燃燒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單臺地面推力約1223Kn,比衝為2942m/s。除此之外,還有安裝有衛星的載荷模塊。

長徵五號構造圖(圖源:中國航天網)

長五箭體全長約57米,起飛總重量約為878噸,當然,得益於長徵五號芯一級與助推器的強大動力,其起飛推力可以達到約10904Kn;這一數據遠遠超出目前國產的任何一型運載火箭,帶來的載荷能力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最強」:其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可達25噸以上,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也可達到14噸以上,這兩個數據不僅遠遠超過了中國之前製造的全部運載火箭(均由長徵三號丙創造,LEO9.1噸,GTO3.8噸),即使橫向對比美、俄、歐、日四個主要航天強國的重型火箭也不落後。

目前美國發射聯盟(ULA)的Atlas-V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約為19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9噸。而俄羅斯的質子-M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23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7噸。歐聯局的阿麗亞娜-5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20噸,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約10噸。即使是目前作為美國最著名的私人航天公司的Space-X,其旗下的獵鷹-9型火箭(非復用型)的近地軌道載荷也只有22.8噸,同步軌道載荷能力則為8.3噸。目前在世界上正在運作的重型運載火箭中,其載荷能力能夠真正壓倒長徵五號的也只有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Delta-IV與Space-X製造的重型獵鷹。這麼橫向一比,長徵五號究竟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會清楚。

長徵五號對比其他國家的運載火箭

(圖源:軍事美學)

就以此次長徵五號遙三任務發射的「實踐-20」號通訊衛星來講吧,這是一顆基於「東方紅五號」重型衛星平臺的高通量新型通訊衛星,其總質量約8000千克,整星功率達28Kw,總通信容量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70Gbps,僅此一項性能就達到並超過了中國先前發射的所有通訊衛星的總和,堪稱人類歷史上發射過的性能最先進的通訊衛星之一;

「實踐-20」號通訊衛星

更不用說,伴隨著長五遙三任務的成功,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將在2020年正式進入密集發射時期,僅僅是2020年就有起碼三次發射任務,分別是2020年7月的「螢火2號」火星任務(一次完成火星繞、落、巡任務)、2020年9月的20噸級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任務(近地軌道測試)、2020年底的「嫦娥5號」月球任務(月球採樣返回);而從2021年開始,長徵五號還將承擔更多、更科幻的任務,如2021到2022年連續實施3次發射空間站艙段任務,確保在2022年建成由「天和」、「問天」、「天夢」三艙組成的中國空間站,2024年發射「嫦娥6號」任務、巡天太空望遠鏡、太陽極軌望遠鏡發射任務等。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

總之,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只是開始,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的時間裡,中國航天即將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因此,就讓我們擦亮眼睛,做好準備,迎接屬於中國航天的星辰大海吧。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一飛沖天,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丨大伊萬問答
    大伊萬: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五號遙五型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月面登陸/上升器組合體發射升空。  當然,首先,大伊萬還是要誇一誇咱們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一方面,伴隨著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的成功發射,意味著長五這麼一個堪稱中國航天「重中之重」的火箭型號已經正式進入性能成熟期,尤其是最近兩次發射先後將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中國首枚月面採樣返回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意味著咱們的「胖五」已經可堪大任了,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深空探測、空間站建設的大幕即將徐徐拉開;
  • 一箭五星!長徵八號首發成功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未】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員。22日12時37分,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長徵八號的成功首飛,意味著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已經全部亮相。
  • 不止長徵五號,新一代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個個不凡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飛成功,不僅標誌著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這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 2020年11月6日,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我國的「胖五」長徵五號,放在世界上來看屬於什麼水平?
    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在航天領域上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將蘇聯的航天技術收入囊中,承襲了蘇聯在航天工業中的大國地位,如今在運載火箭的發射活動中,依舊具有領先地位,中國最早算是蘇聯的盟國,而且很早也開始對航天工業的研究,如1970年發射的東方紅1號衛星,就是我國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如今的中國在航天工程上的實力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一箭五星升天!
    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2月22日12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我國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五星」成功發射
    中青在線北京4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獲悉,今天12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珠海一號」五顆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 「一箭九星」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
    「一箭九星」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央視網2020-09-1600:00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11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1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發射獲得了圓滿成功。
  • 一箭五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十三五」新一代火箭全亮相長徵六號2015年9月20日首飛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飛成功。長徵六號有700公裡高度太陽同步軌道500千克的運載能力,主要是滿足小衛星的發射需求。長徵十一號2015年9月25日首飛第一型固體(使用固體燃料)長徵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十年磨一「器」從昨晚6點至今,智東西一直在屏幕前關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進展。隨著發射塔周邊的燈越來越亮,我們知道,這意味著距離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今夜的月亮在肉眼看來略微有些發紅,不知道是不是月兔紅了眼,在迎接著「嫦娥五號」的到來。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以前的「嫦娥」探測器都完成了什麼任務?如果這次「挖土」任務完成對我國和地球人類有什麼意義?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文章探尋。 一、 十年磨一「器」 從昨晚6點至今,智東西一直在屏幕前關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進展。
  • 【「一箭九星」!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剛剛,中國在黃海...
    文 / 爾東琛2020-09-15 09:39:26來源:FX168 【「一箭九星」!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剛剛,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今天,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在2個月內經歷了兩次航天失利之後,中國航天再次創造了新的奇蹟,而此次發射在中國航天史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對於中國後續的發射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為了適應空間站任務要求新研製了大型整流罩,並對全箭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火箭全長約53.7米,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
  • 上午時分,文昌發射中心傳出好消息,長徵五號火箭已經抵達發射場
    根據公開消息顯示,4月中下旬,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會發射升空,到時候會攜帶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進入地球軌道,這一行動的意義十分巨大,因為距離上一次載人飛船試驗,已經過去了4年時間,在這個時候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無疑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行星探測」時代。在航天領域,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和在全球「太空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在運載能力為王的太空時代,誰擁有更強的火箭,誰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
    新華社太原11月6日電 一箭13星!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長圖丨長徵系列火箭這一年:長徵八號入列,「胖五」擔重任
    2020年,「長徵」家族添新,長徵八號入列!截至12月22日長徵八號首飛,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今年實施33次飛行。隨著2020年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
  • 「一箭九星」!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升空
    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6次發射。
  • 中國最強火箭——「胖五」發射成功,一箭沖天!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航天發射成功。此次發射地點在中國文昌,運載火箭按照算法把實踐20號衛星帶進預計的軌道中。距離上一次發射已經有兩年多,我國第三次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舉國歡慶!
  • 我國2019年航天發射計劃披露:長徵五號7月中旬復飛 嫦娥五號任務重啟
    資料圖:2017年7月2日19時23分,搭載著實踐十八號衛星的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2016年11月3日首飛後的第二次發射任務。(拖拽/保存圖片可查看大圖)(科技日報1月30日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29日在京透露,長徵五號遙三火箭計劃在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復飛,遙四火箭將於年底發射嫦娥五號。
  •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海陽出廠」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一飛沖天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