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濟南一月十五日過元旦

2020-11-15 濟南日報
當前位置:首頁 >> 文 娛 2012.12.24 星期一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次日正式通電全國改歷―――

那年濟南一月十五日過元旦

  □張繼平
100年前濟南人就過一個「年」
  濟南人把公曆元旦稱為「陽曆年」、把春節稱為「陰曆年」,歷史並不久遠。在100年前,濟南人還只過一個「年」,也就是陰曆年。那時人們不用西曆,當然也不知「陽曆年」是何物。辛亥革命後,獨立各省有使用黃帝紀年的,有使用幹支紀年的。孫中山回國後,建議援引格列歷,實行曆法改革。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日,正式通電全國改歷:「各省都督鑑: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各省都督接到電文後,隨即向民眾發布公告:「民國百度維新,應及時改為陽曆。」「期與世界各強國同進文明,一新耳目等因,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著改為中華民國元年正月第一日,從前行用陰曆一律變更。」
1912年1月15日,張燈結彩慶元旦
  由於改用新曆的通令發布時元旦已過,民國臨時政府又發布通令強調:「定於陽曆正月十五日,補祝新年。」這樣,濟南同全國一樣,歷史上的第一個陽曆新年是在1912年1月15日過的。那一天,走上街頭的濟南老百姓頗感詫異:離「大年三十」還有一個多月,怎麼就「過年」了呢?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民國了,在補祝新曆元旦呢。是日,濟南全城處處張燈結彩,火樹銀花。城裡各商店門前都懸掛紅燈彩旗,「各商號更皆閉門停止辦公」,都督府(今珍珠泉大院)門前還擺上以冬青、柏枝扎制而成「共和萬歲」、「總統萬歲」的標語;各公署也都放假一天,懸旗掛燈,以補祝元旦。
改歷後出現一年「四歷」怪狀
  改元改歷是王朝初建的重要程序,歷代不免。民國改歷後,民眾一時很不適應。據記載,當年舊曆春節期間,各地官員照常辦公,可民間則仍依舊俗過年。各地報紙也在此期間紛紛停刊。當時,社會上甚至出現了一年四歷(公曆、農曆、國曆和黃帝紀年)並用的怪現象。譬如,公曆1912年1月1日,既是農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又是大清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三,也是黃帝紀年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筆者見過1912年2月24日出版的一份《大公報》,其報頭右邊就列有三種紀歲方式:「大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廿四日 舊曆壬子年正月初七日 西曆一千九百十二年二月廿四號」。
濟南話「年時」即舊曆「去年」
  長期以來,濟南話中的「年」的概念,一直還是指的「陰曆年」。譬如,濟南話「年時」、「頭年裡」,指的是去年,這個「年」就是以春節劃分的。「年時」這個詞現在說的人不多了,但老濟南都還記得。
  「年時」雖然有些土,但古代大文學家也都這麼說過。蘇軾《蝶戀花》說過:「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董西廂?七》裡也唱過:「從別後臉兒清秀,比是年時瘦。」《金瓶梅》73回:「那一個因想起李大姐來,說年時孟三姐生日還有他,今年就沒他了。」《醒世姻緣傳》71回:「好鮮的果子,今年比年時到得早。」其中「年時」說的都是舊曆的「去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
    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時間:2017-01-01 13:2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 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
  • 關於「新年」@元旦@一月一日
    元旦,中國節日,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始為農曆1月1日,並延用。中華民國始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得以明確,同時確定農曆1月1日為「春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相對應地,春節稱為「舊曆年」、「陰曆年」等)。 「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已經沿用4000多年。起源變化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 元旦節是幾月幾日2021年 一月一日為什麼叫元旦
    伴隨著2020年的結束,2021年就要來了,大家所期盼的元旦假期也已經不遠。那麼一月一日為什麼叫元旦呢?一起來看看!  元旦節是幾月幾日2021年  元旦節是在公曆的1月1日,它也是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
  • 有著五萬年歷史的古老節日元旦的六個來歷:中國元旦只有72年歷史
    關於元旦的起源,在世界歷史上有六種來歷,其中最早的元旦已經有5萬年歷史了,(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埃及人的母親河,世界第一大河-尼羅河)我沒說錯哈,是五萬年而不是五千年,但中國最早的元旦確實是5000年歷史,而確立元旦稱為新年開始的歷史卻只有72年,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確定的,接下來說說世界上關於元旦起源的六種說法!
  • 元旦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1月1日定為西曆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後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原本以為教皇把耶穌誕生年作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穌有關聯,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還應該是12月25日耶誕日為過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沒有耶誕隆重。 埃及元旦的由來: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
  • 中國的「元旦」是怎麼來的?歷史上的元旦是哪一天?
    中國對各種節日的命名都非常有講究,雖然中國的「元旦」確立的很晚,但元旦這個詞出現的卻很早,這個詞早在《晉書》中就已經出現。元在古代的意思就是「始」,也就是開始的意思,比如公元元年就代表著公元年開始的年份。
  • 元旦到底是哪天?竟然變過這麼多次
    古六歷:各過各的元旦古六歷是傳說中的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魯歷。夏朝用夏曆,以孟春月(元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一月初一。商朝用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二月初一。周朝用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一月初一。
  • 中國歷史上的元旦都是哪天?不一定是一月一日
    現在說起元旦,就是陽曆1月1日,又稱公曆新年、陽曆新年。在民國建立改採公曆前,「元旦」指的是農曆新年,也就是春節。「元」表示開始、最初。「旦」表示太陽剛出地平線之際,即一日之始;因此「元旦」就是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天。所以,「正月一日為元日,亦云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
  • 元旦與春節的歷史溯源
    元旦,意指歲首一天,古人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一說。通俗理解,元旦就是新年第一月的第一天,一月因此又稱為「元月」或「端月」「履端」。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序》開篇語,「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很早就有「元旦」概念了,1960年大汶口時期陵陽河遺址出土灰陶上便發現了「旦」字。
  • 關於「元旦」,你知道多少
    那麼,關於元旦,除了知道是公曆新年,大家還知道多少呢? 多數國家稱為新年,為何我們稱為元旦? 新年,新的一年。元旦,元,「始」,旦,「日」,元旦就是「初始之日」,也就是新的一年。所以,新年和元旦都是同一個意思,只是稱呼不同。
  • 古代有元旦嗎,古代元旦是什麼時候
    ,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時期,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可見每個朝代的元旦都是不一樣的時間,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以每個月的第一天為元旦之日。  民國時期,孫中山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公曆的一月一日為新年,但當時還沒有元旦的叫法,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才叫公曆的一月一日這一天為元旦。民國時期,當時雖然定公曆的一月一日為新年,但老百姓不怎麼在意,當時只有一些學校機關以及政府部門放假一天,老百姓依然以農曆初一為新年。可見春節這個大年深入民心之深。  元旦,顧名思義,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 古代的「元旦」和如今的「元旦」,到底啥區別?
    北宋詩人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說的就是古代元旦的熱鬧場景。但你知道嗎?古代的「元旦」和如今的「元旦」,是有區別的。 「元旦」,就是每年陽曆的一月一日,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的新年。但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的意思,可不是指一月一日。
  • 元旦假期濟南特斯拉賣出近500輛 今日下單最快3月提車
    位於濟南經十西路2518號的特斯拉體驗中心店,於2019年11月27日正式營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濟南報導 1月1日,美國電動汽車及能源公司特斯拉丟出重磅「炸彈」——於中國製造的(以下稱「國產」)Model Y正式上市銷售,並大幅調低售價。 元旦過後,特斯拉瘋狂降價的新聞熱度不減,持續刷屏。
  • 「元旦」來源考,今日之元旦非古代之元旦,歷經變化!
    我們現在所過的「元旦『,就是指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而」元」一般是指開始的,第一,起的意思。正宗解釋是: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 【元旦】民國前,中國沒有「春節」;當時的元旦,就是現在的「春節」
    那年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換算為公曆、是哪一天? 有專家專門考究了這個問題。《科學》(上海)雜誌在2004年56卷06期上刊登過一篇文章,作者趙永恆與劉高潮按照《晉書》記載的內容「其時正月朔旦立春,五星會於廟,營室也」,根據朔日、立春、五星會聚、五星會聚於天廟(營室)四個條件,利用現代天文學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天象回推,並找出了能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的年代和日期,確定為公元前2807年2月26日。
  • 元旦手抄報圖片內容大全 2020元旦黑板報圖片元旦的來歷介紹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旦手抄報圖片內容大全 2020元旦黑板報圖片元旦的來歷介紹 再過幾天就是2020年元旦了,每年元旦老師都會布置學生們進行元旦主題的手抄報黑板報製作,那麼2020年元旦手抄報黑板報應該怎麼畫寫哪些內容呢?
  • 【新年快樂】元旦的故事。從三皇五帝時的顓頊、到民國,元旦就是過年
    那年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換算為公曆、是哪一天?有專家專門考究了這個問題。《科學》(上海)雜誌在2004年56卷06期上刊登過一篇文章,作者趙永恆與劉高潮按照《晉書》記載的內容「其時正月朔旦立春,五星會於廟,營室也」,根據朔日、立春、五星會聚、五星會聚於天廟(營室)四個條件,利用現代天文學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天象回推,並找出了能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的年代和日期,確定為公元前2807年2月26日。
  • 1949年才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在古代通常把陰曆1月1日稱為元旦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陽曆新年」。其實在中國古代並非是公曆1月1日被稱為元旦,元旦最初是農曆的1月1日。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巔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
  • 以陽曆計算的「元旦」,應該算「外來節日」還是「傳統節日」?
    慶祝了這麼多年的「元旦」,不知道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今天慶祝的「元旦」,是以公曆的1月1日來計算的,而我國明確規定使用公曆紀年的時間是在1912年。那麼,此前有「元旦」這個節日嗎?如果以當今農曆為參考的話,夏曆以一月為正月,殷歷以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十一月為正月,而秦又以十月為正月。直到漢武帝時期,司馬遷等人改良曆法,推定《太初曆》,以春季一月為正月,一月一日為「元旦」才被確定下來。「元旦」一詞雖然從目前的文獻來看,最早是出自《晉書》,但是這個節日卻是早就存在了,只不過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元辰」、「元朔」、「元春」、「元正」等等。
  • 話說元旦: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元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晉書》中:「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元旦這一天還有許多其他的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時代,具體所指的日子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