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寶龍入駐六合,讓這個在南京稍有些低調的區域又有了一次露臉的機會。與之相關的雄州廣場雖然算不上多洋氣,但對於本地來說,卻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
南門廣場、南門轉盤都是它曾經的稱呼,而之所以六合人對此有著特殊情感,與其向南的交通樞紐地位有著密切的關係,大部分人前往南京市區都必須經過雄州廣場,顯然雄州廣場就是六合的南大門,且比其他任何一個方向都更重要得多。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六合的城市框架已經擴大數倍,作為交通樞紐的南大門實際上已經向南遷移到龍池,而曾經的南大門雄州廣場目前實際上已經成為連通龍池、老城、新城以及江北副中心的中心節點,不僅如此,這裡還是地鐵S8號線和地鐵14號線(規劃)的交匯點,交通節點的功能非常突出。
同時六合的商業中心也在這些年的發展中逐漸南移,從最初的長江路到龍津路(滁河以北),再到如今的雄州廣場。
而這三次遷移恰恰對應商業發展的幾個階段:
長江路:沿街商鋪;
龍津路(滁河以北):以大型超市和電器商城為主的混合型商業街區;
雄州廣場:以超大綜合體組成的商業中心。
很顯然六合商業中心的南移,不僅是簡單的商業中心轉移,更多的是商業檔次的升級,而這其中必然伴隨著居民生活條件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更多期望。
也就是說,目前的雄州廣場是一個集交通(包括地鐵)中心節點和商業中心為一體的雙中心區域。很顯然以雄州廣場為節點,繼續深入打造六合版的新街口完全符合城市發展的規律。
那為什麼六合版新街口還有很多人質疑?質疑的點主要來源於這幾個方面:
六合沒有高端產業--有錢人少;
六合距離較遠--新南京人不願意去;
六合現有綜合體人氣一般--數量多,人口支撐不了。
這些質疑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一條條來看。南京六合產業方面一直是弱項,但這與南京總體產業布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南京將最主要的化工園區布局在八卦洲以北這片區域,先天使得六合包括大廠喪失了很多優質產業導入的機會,同時化工產業所帶來的潛在汙染風險也使得六合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有所降低。這是六合做出的犧牲,我認為大家不應該在產業問題上對六合過於苛刻。
不過高端產業的缺失並不代表六合居民沒有實力,實際上得益於江北快速路、地鐵以及像520路這樣的大站快車,六合與市區之間的交通效率還是比較高的,六合本地年輕人在市區上班工作的比例相當之高。另外,經開區正在打造的科創園,目前已經部分啟用,這對於六合的產業升級也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六合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比較偏遠,似乎對外地人沒有什麼吸引力。其實隨著這些年交通的持續改善,六合不僅擁有可以直達市區的快速路,地鐵也縱貫全城,並且房價置業成本相對友好。實際情況是,近些年新南京人選擇定居六合的並不在少數,尤其是滁河以南的新城一帶,龍池地鐵站附近尤為突出。
六合雖然面積極其開闊,僅次於江寧,但六合區的聚合感明顯要強很多,當下是典型的單中心結構,而江寧明顯是多中心結構,且受地形影響,各部分割裂感較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六合雖然不如江寧發達,但貴在聚焦一點,如此大範圍的區域支撐一處未來由4座商業體聚合而成的區域商業中心,我認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對於六合商業人氣的認識,我認為這其中也存在很大的誤區。不少媒體人對於六合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工作日對於六合地產相關的實探(比如土拍)。但實際上大部分商業最主要的人氣大多集中在工作日夜間以及周末時段,六合當然同樣如此。在南京能做到工作日白天人氣也熱鬧的綜合體,又能有多少?
而六合歡樂港、龍湖天街等,周末停車場找不到車位,排隊良久就餐的場景,又有多少媒體人願意在周末一探究竟?我想這是大家需要去獨立思考的問題。
六合版新街口如今已經初具規模,隨著更多新綜合體的陸續建成,未來能否對得起新街口的名號?我認為68萬人的六合完全可以,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