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十三五規劃」元年——2015年9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福建省發改委上報的《關於福建省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5~2020年)》(發改基礎〔2015〕2123號)。其中,就包括「漳州-港尾-廈門城際鐵路(部分利用港尾鐵路改建)」,俗稱「R3線」。
時過境遷,2015年,微博@廈門地鐵圈 發布的《廈漳海底隧道5年內不能開工 10年內不會進島》竟一語成讖。整個「十三五期間」,R3線進度鬧了幾回烏龍,公布了一則所謂的「環評」,搞了個所謂的「開工」,最終被各方打臉,尚無實質性進展,還在幻想階段。
實際上,國家發改委雖然原則上批覆「海西城際鐵路」,但同時一針見血的給出「量力而行、分步實施」,「落實建設資金來源「等下階段工作的核心指導意見。
不過,廈門對岸——漳州港片區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及相關從事人員,微博@廈門地鐵圈 早前稱之為「既得利益者」,仍然大肆炒作其不日將開工,未來「5分鐘直接到廈門環島路」等等,忽視重大項目的「不確定性」,對於普通購房者或者投資客而言,或被綁架套牢,或陷入長耗的廈漳工作與生活的往返中。
「R3線」頻發亮相各種官宣圖紙文件,但始終無法落地
對於此,廈門官方在經過多輪「糾纏式問詢」之後,無論市民以任何方式、任何口吻、任何平臺去問,似乎形成統一的一致口徑——「按照省市部署,廈漳城際軌道R3線由廈漳兩市鐵路建設指揮部牽頭,繼續深化前期工作。具體進展,請諮詢廈、漳兩市鐵路建設指揮部。」
相比,省發改委給予的市民諮詢回復,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不同層面剖析「R3」線動工開建的難度,著實相當中肯,拆解如下:
【R3線-推進進度】
廈漳城際鐵路(包括R3線)是廈漳泉同城化的重要基礎設施,2015年以來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協調推進重大問題。根據省政府部署,我委始終加強專題協調、溝通、推進,並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廈門、漳州兩市政府密切配合,已經深入開展了大量前期工作,完成廈漳城際鐵路R3項目線路方案研究和規劃選址、社會穩定評估、土地預審、環評,開展了地質勘察大綱評審、通航論證、地震安評等有關技術論證,組織對涉軍安全評估專家論證和涉軍資產評估,多次論證與廈門火車站銜接方案和交通疏解方案等。
【R3線-面臨攻堅難題】
由於廈漳城際鐵路R3線工程複雜(其中跨廈門灣的特長跨海隧道長約19公裡,地質構造複雜、穿越多條斷裂帶)、投資巨大,且涉鐵、涉高校、涉風景名勝區等多個環境敏感點,各方尚未就最後建設方案達成一致意見,同時線路穿越萬石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涉及廈門市城市總規調整需報國家批准等,廈漳兩市政府均表示還需對項目線路方案、建設模式和籌資方案等進一步深入研究論證,爭取儘早形成線路方案合理、資金籌措方案可行、技術可靠安全的建設方案。
【R3線-下一期計劃】
下一步,我委(福建省發改委)將繼續配合地方政府,積極做好項目跟蹤協調、審批服務工作,在確保項目依法依規、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前提下,爭取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綜上,我們復盤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中的「R3線」,可以看出「R3線」匯報計劃的時候,著實過於草率,但給予民間以極大的預期值,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1、建設資金成本巨大,項目建設主導權雖然由兩地建設指揮部負責,但資金來源誰投資誰受益,未具體明確;
2、涉及軍產、涉高校、涉國際風景名勝區等核心問題,廈門地方城市需再上報(吃力不討好),路線跨廈門,預期環評時民間阻力極大;
3、從早前的R3線核心工程「廈漳海堤隧道」採用公軌兩用通道(類比翔安隧道),到後面「只通軌道不通公路」,再到最終被無限期擱置,從上層設計,到片區開發商、到投資客,到普通吃瓜群眾,對於此過渡熱議與炒作,給予極大的預期。
《島內大提升 島外大發展》對外交通項目包含R1線工程
反觀,當前《島內大提升 島外大發展交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未見廈漳城際軌道R3線前期相關工作,但是廈漳泉城際鐵路 R1 線,包括R1線機場段預留工程在列;另外,《福建省城際鐵路建設規劃調整環評公眾意見徵詢》中,泉州-廈門-漳州(R1線)開始有序推進,各站點明確,廈門、漳州、泉州各自負責轄管內的工程。
所以,十四五期間,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應該說相當有戲,而R3線,從當前角度審視,仍然是懸在圖紙上的一條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