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時,比亞迪全球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隨意間勾勒出來的比亞迪設計中心還是一張草圖,僅僅一年不到,這張草圖卻成為了現實,通體黑色的比亞迪設計中心落成,從1995年開始20幾人成立的一個小公司,僅用幾年時間就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這也為如今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是王傳福帶領著比亞迪一路走來的這條路上受到了多少的不被看好?
誰還記得十多年前的比亞迪?
福萊爾作為比亞迪第一款車型問世,在當時來說並不被看好,而BYD這個車標所承載的含義在也被調侃出了許多不好的解釋,在那個年代看來,沒人會認同比亞迪走進汽車行業的做法,畢竟一個造電池的企業和造汽車完全是兩個概念,連長城、長安、吉利等等一流品牌都罵聲一片,比亞迪更像是在重蹈覆轍。
事實也的確如此,起初的福萊爾並沒有迎來好口碑,落後的技術再加上無人扶持,比亞迪第一臺車的路就步步為艱,福萊爾也並沒有像它的英文名字一樣飛起來,此後F3、F6等等車型也並沒有讓比亞迪大火,相反的是比亞迪在當時也成為了一個笑話,比亞迪也因此蒙上了更多不良口碑,但是直到一臺名叫F0的車型出現,比亞迪變了。
初代F0在嬌小的身材,時尚的外觀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而最重要的還是一個便宜的售價,F0的技術在當時看來仍然非常落後,但是3萬多的售價還是令其迅速熱火,F0甚至還"收穫"了一些不應該屬於它的稱號,什麼萬改之王,陸地流氓等等,F0銷量大增後比亞迪看似崛起,但是卻危機四伏,畢竟F0這樣的車不可能永遠熱火下去,F0較短的生命周期也在督促著比亞迪出新車。
可是F0似乎沒有讓比亞迪名利雙收,錢是賺到了,但比亞迪沒有落得個好名聲,比亞迪在"低端陷阱"中也難以自拔,而到了2015年時,比亞迪將唐放了出來,25-51萬的售價在當時看來令所有人驚訝,本身就是國產品牌,比亞迪更像是一個二流車企,憑什麼能賣到這麼貴,比亞迪是不是瘋了,唐也成為了當時最不被看好的車型。
但是也有許多人明白唐的研發成本有多高昂,也有許多人明白唐的製造成本有多高,雖然第一代唐的銷量不算太好,但是比亞迪的名聲卻就此好了起來,從唐出現以後,比亞迪脫離了低端陷阱,雖然第一代唐身上有許多不足,但是我們還是在比亞迪身上看到了進步,直到第二代唐的出現,比亞迪也終於和低端說再見。
如今看來一臺比亞迪唐成就了多少人的夢想,BYD含義也終於重回到build your dreams上來,如今比亞迪全球設計中心建成,有了沃爾夫岡艾格、胡安馬洛佩茲、米開勒帕加內蒂這三大汽車設計界頂尖人物加持,誰又能知道未來比亞迪還能成就多少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