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理念極端矛盾,生命其實並不存在!

2021-01-10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六部》(感知對話錄、14)

生存者:

你的意思是我們一不小心做了生命的角色,因此將共同存在分解成個體的存在,將同一個世界分散成每個人的世界,將相同的目的分化成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生命本身並非是一種具體的、實在的存在,生命其實就是一種理念,是倫理邏輯的出發點。說得更通俗一些,生命就是一種道理,有生命,就是有了這個道理,必須遵循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經由演繹發展就成了人間世界。你這說法的確聞所未聞,生命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客觀存在,生命是一個人為的概念,如果這個概念不成立,或者邏輯不通,生命就並不存在。事物得以長久存在是因其邏輯圓滿,邏輯不通,不能自洽的概念不能存在。我們讓生命概念存在,付出了邏輯混亂的代價,因此,我們受到了混亂邏輯的懲罰。

生命這個概念的流傳,給人造成了很大的錯覺,我們為生命而存在、人命關天、生命第一等觀念造成極大的誤會,我們為了一個概念,為了一個倫理理念不惜一切代價。我們竭力悍衛的不過是一個並不成立的生死邏輯,這其實並無實際意義。我們的生命觀念錯得離譜,認真思考的確會嚇一大跳,這完全不可思議。

感知者:

這是因為我們誤將生物的存在當成了生命,生物的存在並不是生命的存在,生物的存在並不關聯生命的倫理邏輯。也就是說,生物的存在與生命的理念毫無關聯。我們存在著,並不是因為我們有生命,是因為我們是生物——必須的存在主體。有生命和無生命是不符合邏輯的命題,誰有生命?誰無生命?難道有存在的生物無生命嗎?如果生物必有生命,這生命的概念不是多餘的嗎?不過對於我們,不但不多餘,恰恰被當作存在的根本。我們竭盡全力維持的,就是自己的生命,這生命是什麼?就是一個生發出許多倫理邏輯的理念,原來我們不惜一切代價護衛生命的實際意義,就是不要改變我們賦予的生命的理念,為了不改變這個被我們的精神意識創造出來的生命理念,我們人類前赴後繼,一代一代,無數代人都做了些什麼?

人從為了感知存在的生物變成了為了生命存在的人,這種變化的意義大到不可想像,為了感知世界的存在和為了生命理念的存在是有本質不同的存在。為了感知的存在極為簡單,就是具體感知到什麼。為了生命的存在就不可能簡單了,因為生命這種形式原來就沒有過,存在並無為獨立的生命準備的條件和相適應的倫理邏輯法則,當人按生命的理念來求生存的時候,意味著要重新在存在之理上另立道理。這個生存的道理是人類獨有的存在理念,它的運行與存在原有法則、法理不相干,我們人類開始按自己的意圖來解釋世界和求取生存。

生命對於每個人,就像天生背負的一個巨大的包袱,做一個生命的人是相當不容易的。不容易並非是指滿足活著的條件不容易,是指作為生命的人的心理立場、思想感情、人生命運、人際關係等一系列承擔不容易,因為這一切都是感知的生物所沒有過的,是得重新建立,重新學習和重新運行的另一種存在形態。其他生物天生就會存在,數億年不用學習就會良好的生活下去,而成為人以後就不行了,人誰也不會天生就會做人,我們每個人都得花大量的功夫來學習才會做人。我們會做人嗎?其實我們一直學到最終死去也不會做一個人。做一個人比做一個感知存在的生物不知道難上多少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做一個適應於生命倫理邏輯的人,對每一個只有簡單生物本能的人,不但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考驗,更是一場無法結束的災難。

做一個有生命理念的人的實際處境是極端矛盾的,這種矛盾就來自於生命的邏輯理念。同種生物本來就是相互共存的,現在卻開始了各自的存在,這種各自存在使得原有同存關係崩潰,但人又不得不互相依賴著生存。為了生存利益可以使人群以各種方式組合結盟,但個體獨立存在的心理形態卻是作為生物的我們從未承受過的,自我的產生真正地將人與人隔離開來。生命致使我們有了他人的概念和他人意識,而他人的處境實際上就是自我的處境,這讓每個人的存在都處在自我與他人不同的矛盾之中。這種心理上的背離實際上孤立了每一個人,讓人始終處於一種本不該有的心境之中。

我們的這些內心遭遇構成的心理空間是作為生物從來不曾有過的存在,這樣的心理存在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適應?從事實看來,人根本不能適應這種從未有過的心理處境,數億年沒有過的狀態怎能在數千年間接受並適應?所以,人產生了精神意識,但卻接受不了因此產生的心理處境,這才是人生存的真正困境。(接下)

相關焦點

  • 人類終於幡然醒悟:生命理念原來是萬禍之源!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26)《生命不存在,可能嗎?》人們很可能會問,生命不存在是一種科幻設想嗎?感知論提出替換生命理念不是一種假設,是人類世界回歸本來的必然過程。在此之前,人們沒有想到,人間遭遇的一切問題與矛盾衝突,其根源就是生命觀念,漏洞百出、邏輯不通的生命理念就是萬禍之源。人們從來沒有將人間遭遇的種種苦難與生命認識聯繫到一起,人們從未意料到一切問題都歸結到生命觀念本身的問題,既然如此,生命觀念為什麼不可以改變?智慧的人類怎能被生命這一個概念堵死?認識到這點,人類完全可能幡然醒悟。
  • 水星疑似發現生命,難道太陽系內圈的四顆行星,都存在過生命嗎?
    根據現有的數據,科學家們推測,火星上存在過生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後來科學家們又在金星上發現了過量的磷化氫,這意味著金星上也極有可能存在過生命;最近,科學家們又在水星上發現了生命可能存在過的證據。這裡我們不禁要發出疑問,難道太陽系內圈的四顆非氣態行星上都存在過生命嗎?
  • 金星發現生命跡象?地球大氣沒有的1種物質,為何是生命的標誌?
    尋找地外生命是一個既神秘又經久不衰的課題,人們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竭盡所能探索宇宙,只求為「我們孤獨嗎」這個終極問題找一個圓滿的答案。論文中提到的磷化氫是什麼?為什麼發現它等同於發現生命活動?地球上有這麼多生命,然而其實空氣中並沒有磷化氫。水的分子式是H2O,磷化氫的分子式是PH3,從分子式可以看出,磷化氫的化學結構像水一樣簡單。
  • 金星大氣中發現磷化氫,表明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事實上,此前科學家曾在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中發現過磷化氫,他們發現氣態巨行星上的極端環境可能提供能量上的幫助,克服磷原子和氫原子之間的排斥,使其自然形成磷化氫。而在地球上磷化氫只是厭氧生物的產物,很難通過普通的地質或大氣作用生成,並且這種分子極不穩定,要持續產生才能維持存在,這便是磷化氫被當成生命燈塔的原因。
  • 水星可能也存在生命?難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曾經存在生命?
    科學家根據推測,認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後來發現金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最近科學家又發現,水星上曾也有生命存在,難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曾經存在生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竟在太陽系?
    ,致命的宇宙輻射和紫外線會殺死任何生命體,包括彗星上的生命,因此攜帶生命的彗星是如何在險象環生的太空中將生命保存下來依然是個謎。 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幾個星體 第一個就是火星,雖然近期火星探測器在傳回來的火星地表很荒涼,沒有一絲生命存在的跡象或條件。但是科學家通過探測發現火星深處,在冰蓋的深處可能存在液態水,而目前火星探測器的功能僅止於地表,對於地下深層的狀況無法探知,所以對於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目前仍然是未知的。
  • 研究:天王星系統或也存在生命
    據外媒報導,在我們的太陽系中發現外星生命顯然會成為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幸的是,跟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前相比,我們在確認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方面並沒有更大的進展。儘管如此,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夢想水生生物在銀河系的一些冰凍衛星中生根的可能性。
  • 月球上曾經存在生命嗎?
    前情提要:據研究分析指出月球很有可能曾經是一個宜居星球,儘管現今尚無直接證據證實月球曾有生命痕跡,但不能否認在今後的探索中也許將會發現關鍵性證據。即使如今的月球因撞擊留下的火山口而顯得荒無人煙、麻麻賴賴,但是這項研究證實了它曾經為生命繁衍做出了貢獻。
  • 水星曾經是否存在生命
    水星是一個沒有大氣層的行星溫度可以達到430攝氏度水星炙熱 地形混亂 對此有一種新的解釋它開啟了一種可能性:這顆多巖石的行星地表下可能曾有過組成生命的成分這一理論提出水星的內部可能曾有過揮發性元素和化合物這些物質很容易地從氣體變成液體或固體揮發物 是包含水在內的一類化學物質我們知道在地球 生命的出現和維持離不開水當處於固態時這些化學成分可能會因巖漿或暴露於陽光而被加熱成氣體然後 從行星內部逃逸出來水星表面可能因氣體的快速釋放而變得不穩定產生了至今仍然存在於水星上的坑
  • 傑克·倫敦——崇拜生命的英雄主義者
    極端的個人主義,尼採的「超人」哲學,把傑克·倫敦帶進了一個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時期具有的向資本主義社會挑戰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漸消褪,他變成了一個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35歲,他公開聲明,他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錢。他在成名之後,得到很多的錢。他認為他有權過豪華奢侈的生活。他曾經用一大筆錢建造一條命名為「斯納克」(一種想像中的惡獸)的遊船。
  • 《上載新生》,從數字生命看生命的等級和意義,你願把生命上傳嗎
    這樣的體驗聽起來似乎很棒,死亡了並不意味著煙消雲散,而是在另一個世界生活,意識和思想還存在,還可以和家人朋友交流。而且因為是模擬世界,這個世界是可以被設定的,包括四季變幻,包括生活的環境生活的體驗,容貌都可以設置為最佳。這樣聽來,只要死亡時選擇將自己「上傳」,就像是一次「新生」,像不像是「天堂」,像不像獲得永生?
  • 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機率有多大?
    據外媒BGR報導,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副教授David Kipping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新的論文,探索了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機率,他列舉了一些硬性和非硬性的數據。「從進化的時間線來看,生命的迅速出現和人類的晚期進化,當然是有暗示性的,」 Kipping在一份聲明中說。
  • 此星球的海洋或已存在40多億年,外星生命會被發現麼?
    如果說海洋是生命之源,那麼誕生至今已有40多億年歷史的冥王星是否早已孕育出生命,只是人類看不見罷了?畢竟還有一層厚達150~200公裡的冰層覆蓋在海洋上面,以人類目前的科技還無法探測到冥王星的內心世界。除了冥王星,存在海洋的星球在太陽系內其實並不稀有。土衛二和木衛二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它們可能就是人類要探索的兩個存在生命的世界。而在宇宙面前,太陽系猶如滄海一粟。
  • 科學家們暫時還無法斷定,織女星系中是否會有外星生命存在
    「這個不規則的塵埃圓環告訴人們,那兒一定存在著許多行星,正是行星的存在導致了塵埃環的不規則現象;儘管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那些行星,但我們相信它們已在塵埃環中形成了巨塊,並隨同塵埃環一起繞著恆星運轉。如果英國天文學家的發現被其他國家的天文學家證實,那麼「第二地球」的確存在。因此太陽系外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因為固體類地行星上擁有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
  • 一個瘋狂的觀點: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可能存在過生命?
    金星我們不用太多的討論,因為從古至今,人們對於金星的探索就從未停止,上世紀前蘇聯對於金星展開探測,當時很多科學家都懷疑,金星上存在過生命,只不過如今金星溫室效應爆表,人類是很難近身的,否則,人類也不會捨近求遠的將火星當做「第二地球」。那麼,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呢?它有可能存在過生命嗎?
  • 什麼樣生命最尊貴
    命理世家/文生命不是因為尊貴它就能長久存在,身體不是因為愛惜它就能壯實;生命也不是因為輕賤它就能夭折,身體也不是因為輕視它就能孱弱。所以尊貴它也許不能生存,輕賤它也許不會死亡;愛惜它也許不能壯實,輕視它也許不會孱弱。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作為國內基因檢測領域的龍頭企業,華大基因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了學術和商業的雙豐收。
  • 如何理解「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原標題:如何理解「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黨的十九大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告訴我們,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
  • 天狼星有可能存在智慧生命嗎?
    據推測,他們還知道在天狼星系統中有第三顆恆星的存在,而這顆星直到今天還完全沒有被探測到。這一知識以及其他一些信息的存在被認為是多貢部落被外星人造訪並受其影響的證據。這裡歷史性的謎題,我們無從考究。但我們可以根據所能掌握的科學數據,來確定天狼星系統是否真的有維持生命的能力?
  • 生命中總有貴人相助,你遇到了嗎?其實,最重要的貴人就是自己
    人們總是希望能在生命的各個階段,都遇到自己的「貴人」。成長路上難免會走彎路,此時若得遇「貴人」,也許就能轉變人生的機遇。他們也許用一句話便可以點醒迷茫的你;也許是用一個行為便可以鼓舞猶豫的你;也許是用一樣事物便可以幫助辛苦的你……不管是哪一樣,得遇貴人相助,總是能讓人衝破現在的困境,達到更好的生命境界。 然而,「貴人」又似乎總在虛無縹緲處。看看身邊,芸芸眾生,似乎全是與我們相同的凡夫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