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陰溼地上蓋房屋,今天不哭明天哭」。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所謂的「陰溼地」,也被稱為「潮溼地」。這種地塊的基本特點就是少見陽光而且水位很淺。
陽光是太陽上的核反應發出的黑體輻射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由於陽光普照了大地,才使得整個世界變得奼紫嫣紅,五彩繽紛。
我們常說,「太陽是大地的母親」。正是由於有陽光的照耀,地上的萬物才能夠生長,地球上才有了生命的存在。倘若地球上沒有了太陽光的照射,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就會在不遠的將來全部消亡。
據科學研究發現,當陽光照射在人們的皮膚上後,人們的皮下血管就會得到擴張,血流就會旺盛,從而使人體增加對有毒物質的排洩和抵抗能力,同時,還能夠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使腸胃蠕動功能加強,最後促進食慾和消化。 而且,皮膚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將像麥角醇、膽固醇等的一些化學物質,製造成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D與鈣和磷一樣,都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一旦缺少了維生素D,其骨骼就會出現問題。
另外,陽光中的紫外線也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大多數細菌和某些病毒在陽光下暴曬半小時或數小時,就會被殺死。因此,陽光對於人類生存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水位很淺就意味著地面的潮溼。現代氣象學認為,人體較適宜的溼度是: 在氣溫15℃~20℃時,相對溼度應該在45%~55%之間;在氣溫25℃時,相對溼度應該在20%左右。 當環境溼度達到80%~100%時,人體中的汗液就會不易排出,即便是出汗,也不易被蒸發掉,從而會使人感到煩躁、疲倦、食欲不振。
據研究發現,如果睡眠的環境很潮溼,就會導致失眠多夢,而且,由於人體在睡眠狀態下抵抗力比較弱,就非常容易被因環境潮溼而快速滋生的細菌所侵害,從而引發許多疾病。
另外,如果居住環境過於潮溼,家裡存放的糧食就容易發黴,就非常不利於自己的生活,甚至在庭院中栽植一些花木也會因地下水位太高而遭受水漬,輕則,花木葉片發黃,重則枯死。因此,潮溼的環境還是非常不利於人們生存的。
倘若將房屋蓋在陰溼地上,人們就會因缺乏陽光和過於潮溼而不能很好地生活,一旦人們不能夠很好地生活,那麼,人們的心情還怎麼會好呢?恐怕不是今天哭或明天哭了,應該是天天哭才對呢!
其實,以上所述就是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徹底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