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陰溼地上蓋房屋,今天不哭明天哭」,是啥意思?

2021-01-08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陰溼地上蓋房屋,今天不哭明天哭」。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所謂的「陰溼地」,也被稱為「潮溼地」。這種地塊的基本特點就是少見陽光而且水位很淺。

陽光是太陽上的核反應發出的黑體輻射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由於陽光普照了大地,才使得整個世界變得奼紫嫣紅,五彩繽紛。

我們常說,「太陽是大地的母親」。正是由於有陽光的照耀,地上的萬物才能夠生長,地球上才有了生命的存在。倘若地球上沒有了太陽光的照射,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就會在不遠的將來全部消亡。

據科學研究發現,當陽光照射在人們的皮膚上後,人們的皮下血管就會得到擴張,血流就會旺盛,從而使人體增加對有毒物質的排洩和抵抗能力,同時,還能夠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使腸胃蠕動功能加強,最後促進食慾和消化。 而且,皮膚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將像麥角醇、膽固醇等的一些化學物質,製造成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D與鈣和磷一樣,都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一旦缺少了維生素D,其骨骼就會出現問題。

另外,陽光中的紫外線也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大多數細菌和某些病毒在陽光下暴曬半小時或數小時,就會被殺死。因此,陽光對於人類生存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水位很淺就意味著地面的潮溼。現代氣象學認為,人體較適宜的溼度是: 在氣溫15℃~20℃時,相對溼度應該在45%~55%之間;在氣溫25℃時,相對溼度應該在20%左右。 當環境溼度達到80%~100%時,人體中的汗液就會不易排出,即便是出汗,也不易被蒸發掉,從而會使人感到煩躁、疲倦、食欲不振。

據研究發現,如果睡眠的環境很潮溼,就會導致失眠多夢,而且,由於人體在睡眠狀態下抵抗力比較弱,就非常容易被因環境潮溼而快速滋生的細菌所侵害,從而引發許多疾病。

另外,如果居住環境過於潮溼,家裡存放的糧食就容易發黴,就非常不利於自己的生活,甚至在庭院中栽植一些花木也會因地下水位太高而遭受水漬,輕則,花木葉片發黃,重則枯死。因此,潮溼的環境還是非常不利於人們生存的。

倘若將房屋蓋在陰溼地上,人們就會因缺乏陽光和過於潮溼而不能很好地生活,一旦人們不能夠很好地生活,那麼,人們的心情還怎麼會好呢?恐怕不是今天哭或明天哭了,應該是天天哭才對呢!

其實,以上所述就是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徹底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俗語「蓋房不蓋口袋房,財源進門無處藏」,為啥?靠譜嗎?
    導讀:農村俗語「蓋房不蓋口袋房,財源進門無處藏」,為啥?靠譜嗎?
  • 今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晴,陰溼到清明」是啥意思?
    今天是農曆的臘月初一,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是晴朗的天氣,而且冷空氣已經退下,今天的溫度相對比較暖和。我們這一邊在前幾天寒潮強勁來襲時,低溫低到零下16度,是近些年來最低的一年也是最冷的一個冬天,但是今天卻出現了零上9度的溫度,中午溫暖如春。農曆的臘月初一是晴天,在農村有一句俗語:「臘月初一晴,陰溼到清明。」這句俗語所說的是真的嗎?臘月是指的我國的農曆十二月。
  • 「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滴淚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本期土味農村!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俗語文化可謂是獨樹一幟,不僅別具特色,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這些農村俗語作為祖先留下的經驗之談,一直深受農民的喜愛與推崇。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門樓高過堂,家人必定哭」,為何門樓不能過高?
    農村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有很多東西都是有講究的,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院子的大門和門樓,這也是家裡人每天的必經之地,所以在蓋門樓的時候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門樓高過堂,家人必大哭」,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2021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啥意思?
    導讀:2021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啥意思?今天是2020年最後一天,過了今天我們就迎來了2021年,經過了一年的奮鬥,筆者本打算在明年把家裡的老房子進行翻蓋,因為這個房子是98年那年建起來的,經過了22年的洗禮,現在也確實破舊不堪了,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和家裡人商量明年要蓋房的時候,家裡人都一致的反對,一是浪費錢不說,第二個就是因為明年是「寡婦年」「無春年」,在農村一直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關於這個俗語
  •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分享幾則很有意思的俗語。金秋十月,一個豐收的季節。走在農村的道路上,引入眼裡眼帘首先是道路兩旁即將收割的玉米,還有那三五成群,站在一個比較舒服地方,談天說地的老農。農村俗語大都是透過這樣的的方式傳播的。
  • 農村建房火熱,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啥意思?
    而在農村關於建房,老人們常說「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這是什麼意思?在以前人們在農村建設房子的時候都是經過艱難困苦才把它建設好。而隨著往後生活的逐漸富足,一些人就會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再加一層或者兩層甚至三四層的房子。而這樣中途加建的情況就是人們所說的「牆上牆」,對老一輩看來,這樣的建房方式是不好的。
  • 農村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老農民:原因在這裡啊
    農村俗語文化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可謂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風格。這些先人留下的經驗之談,一直受到廣大農民的推崇和喜愛。從古代到現在,鄉村俗語的內容,幾乎已包羅萬象,其語言通俗易懂,但也包含了許多科學的道理。
  • 農村蓋房子,為什麼忌諱「白虎蓋青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農業和農村、農民一起簡稱「三農」。「三農」問題卻包羅萬象影響甚大,意義深遠。因此我們要積極關注「三農」問題。我是甄欣,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百家號,讓我們一起為三農助力。如今,我們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很多農村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一些農村破舊不堪,到如今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子,甚至蓋起了小洋樓。
  • 俗話說:「門樓高過堂,家人必定哭」,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有很多東西都是有講究的,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院子的大門和門樓,這也是家裡人每天的必經之地,所以在蓋門樓的時候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門樓高過堂,家人必大哭」,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屋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住大房子不好嗎?農村這一俗語是說農村人在日常生活裡,富裕的人不喜歡住大屋,窮人怕走遠路出遠門的道理。哪麼。這句農村俗語說明了農民什麼問題?究竟有什麼道理呢?符合社會現實嗎?下面農村老人鄂東三農,憑藉對農村俗語的了解,談談自己的想法。
  • 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無春不起房,寡年不結婚」,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無春不起房,寡年不結婚」,啥意思?一件是男女終生大事,也就是婚嫁的事;還有一件就是動土起房子,而當婚嫁遇到我們民間所說的無春寡婦年的時候,這兩件事在這一年都會認為是不宜的,當然,這只是一種民間風俗說法,我們今天具體來了解一下。
  • 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無春不起房,寡年不婚嫁」,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無春不起房,寡年不婚嫁」,啥意思? 今天是12月31號了,而明天可以說就已經是明年了,也就是陽曆的2021年元月1號,但是我們所說的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並不是指陽曆的,而是指陰曆2021年,這要到陰曆2021年正月初一才進,這個年才是無春寡婦年。
  •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對此你怎麼理解?
    對農村人而言,人生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婚姻,二是建房。兩件事都馬虎不得,建房和娶媳婦一樣,事前要經過嚴密的規劃,房子一旦建好,那就是百年大計,不能輕動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忌諱,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敗人亡」,啥意思,閨女回門也有忌諱?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敗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近年,農村生活越發的富足了,可是,也越發的感覺朋友以及鄰裡之間的冷漠,如今的人們,下班回家鮮有串門的,吃過飯,沙發一躺,拿起手機,就開始不斷地翻看,前不久,在網絡中,看到這麼一句俗語「野花進房,家敗人亡」,有人將其聯想到,農村有閨女回娘家不能與丈夫同住的習俗,對於這種說法,在理嗎?說出來,你別不相信,或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俗語!
  • 今天小寒,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今日小寒,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今年啥時候最冷今天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小寒也是全年的致冷時刻,白天吸收的熱量遠沒有夜晚釋放的多,南北各地的氣溫都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小寒雖然非常寒冷,但並沒有達到全年最極致。
  • 農村俗語「房前有破屋,家敗損人丁」,什麼意思?
    在農村,俗語有稱諺語,是流傳在勞苦大眾的短句!在用詞上,俗語不甚講究,多以通俗的語句,講述一些處事的道理!在農村,房屋建造時,不僅要根據環境的不同,對布局進行合理的規範,其目的是為了實現住宅與環境的統一,但也有一些「規定」是老人們根據流傳下來的俗語,為了尋求心理的安穩而建造的,其中就包含以下三則俗語,你們認可嗎?一、 北風過堂,家敗人亡在北方,農村住宅多坐北向南,為的是更符合四季環境的變化,做到冬暖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