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陶罐,有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發

2021-01-08 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

九個陶罐和麋鹿,按照一定的規則埋在房屋下面。房屋的主人每天就像騎在麋鹿身上,向諸部落氏族宣示自己是呼應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

5月7日,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河洛古國」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發布會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對「北鬥九星」的解說妙趣橫生。專家推測,房屋的主人應該是一位有地位且諳習巫術和天文的古國首領,以這種方式設計自己的居室實際是在神化自己。

「北鬥九星」示意圖

人們常說的「北鬥七星」

其實是「北鬥九星」

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人們在夜晚看北鬥七星來辨別方向。七星明亮,形狀像勺子,極易辨認和判斷方位。一年中,北鬥七星的位置還隨季節而變,先人因此總結出了根據鬥柄辨別四季的民間諺語: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作為我國古代天文觀測的重要成就,先民們不但藉助北鬥七星進行定位,從事曆法活動,還賦予了其深刻的文化含義,比如稱令人景仰之人為「泰山北鬥」。

但在古籍中,卻是北鬥九星,而非七星。先秦文獻稱「北鬥九星,七見(現)二隱」。

宋代道教天書《雲笈七籤·卷二十四·日月星辰部二》記載:「右九皇君、九夫人內姓隱諱,知之延壽千年。常夕夕觀之,想見皇君夫人形象威光,憶其姓諱,諦存在心,得見第八、第九星,延壽無窮。」

五代徐鉉《步虛詞》詩曰:「整服乘三素,旋綱躡九星」。

北鬥九星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與左輔、右弼。在中國道教文化和古代中國天文書中,北鬥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為: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瑤光星,及隱暗的洞明星、隱元星。北鬥九星在民間崇拜中稱「九皇」,逐漸演變為禮鬥之俗。古時我國多地如廣東、雲南、四川、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等,均於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連續九天盛行禮鬥之俗,被稱「九皇會」。

從北鬥九星到七星

「消失」的兩星是怎麼回事?

有人認為那是兩顆死亡消失的恆星,也有人認為是古人劃分星象不嚴謹,將兩顆不相干的星星劃了進來。也有專家稱,其實是由於歲差或觀察地的原因,其中兩顆星或比較暗,肉眼不易看到,導致七現二隱,便有北鬥七星之說,就像人體的「九竅」。

大家常說的是「七竅」,即雙眼、雙耳、雙鼻孔及一口,其實還有「二竅」是隱藏起來的,即尿道和肛門,所以說人死是「九竅不暢」,人死後,此九孔都不通暢了。北鬥九星與人身上的九竅對應,人們便說「北鬥注死」。

青臺遺址出土的陶罐

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麋鹿骨架。圖/新華社

雙槐樹遺址非首次發現北鬥九星

發現用陶罐模擬天上北鬥九星的天文遺蹟,是顧萬發作為雙槐樹遺址考古領隊最得意的。在發掘過程中,他們注重對天文、祭祀、宗教、禮制等「形而上」遺蹟現象的研究。在雙槐樹遺址的中心居址區內,陶罐埋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考古人員一一貼上了數字標號。

北鬥九星天文遺蹟在雙槐樹河洛古國所處的位置,非常特殊而重要。河洛古國的中心居址區已有典型的甕城建築結構,居住者非同一般。就是在那裡,顧萬發和考古人員發現了4排大型房址,其中最大的一個房址面積達220平方米。擺成北鬥星形狀的九個陶罐,就是在這所房子前面的門廊裡發現的。

在北鬥九星遺蹟上端,即北極附近,還有一頭首向南並朝著門道的完整的麋鹿骨架。麋鹿在古人眼裡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大部分鹿類在夏天脫角,只有麋鹿在冬至脫角,所以統治者把麋鹿脫角視為吉祥的象徵,並把麋鹿與一年最重要的節氣冬至關聯。此外,道教有「三蹻」的說法,指龍虎鹿三神獸,它們是幫助神巫上天的橋。顧萬發認為,麋鹿也應有鹿蹻的意思。

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在發布會上表示,雙槐樹遺址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的內涵,尤其是北鬥九星及諸多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被後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襲和發揚,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主根脈有望追溯至此。

其實,這並非第一次在考古中發現北鬥九星。去年,顧萬發及其團隊,在青臺遺址也發現了陶罐擺放而成的北鬥九星圖案。這被認為是國內考古發掘出的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

青臺遺址位於河南滎陽,與位於河南鞏義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同在現在的鄭州市轄區,相距不足百公裡,而且同屬於時代近似的文化遺存。在青臺遺址內有一處約為4000平方米的類似於祭祀廣場上,發現了9個由陶罐排列成的類似於北鬥星形狀的遺蹟。後經國內權威科研單位30多位天文學家、天文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論證,認為青臺遺址發現的北鬥九星為天文遺蹟無疑。

更加有意思的是,兩處遺址發掘出的北鬥九星陶罐,按七星形狀排列的陶罐都較大,在七星的東北和西南兩個方位則是兩個較小的罐子,正好對應天上的九星形狀。這表明,早在5300多年前,先民對「北鬥」天象和「鬥柄授時」的觀測利用就已非常精確,也應證了古書上關於北鬥九星的記錄,這使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先民所掌握的天文知識與觀測技術,也為破解九星消失之謎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實物參考。

專家認為,雙槐樹和青臺遺址的北鬥九星遺蹟,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禮儀化思維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觀已經形成,可以認為是中國古代文明高度重視承天之命特徵的早期代表。

北鬥九星遺蹟隱藏了多少秘密

北鬥九星天文遺蹟的發現,表明5300多年前的「北鬥」崇拜是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其中一顆如今已看不到的星,專家推測可能是景星,即超新星。《河圖》記載:「黃帝治,景星見於北鬥也。」也就是說,在北鬥附近出現景星的時候是黃帝治理天下的繁盛時代。這9個陶罐,有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發,目前相關研究還在進行中。如果情況屬實,將是對世界天文學史的巨大貢獻。

顧萬發說,「北鬥九星遺蹟有政治禮儀功能,主人藉此神化自己,表達自己是呼應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也表明當時人們已經具有相對成熟的『天象授時觀』,用以觀察節氣、指導農業。」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兩處北鬥九星鬥柄的指向,都正好與冬至的方向吻合。顧萬發說,冬至對於古人的意義重大,一般古人都會選擇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活動。這就說明,早在5000多年前,中原先民對「北鬥」天象和「鬥柄授時」的觀測利用就已非常精確,並且已經有了天文、人文、地文合一的初步文化觀念,並且也表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團結、向心、中和的禮制核心早已出現並有確切的科學來源。參照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6500年前的北鬥和東西方星象擬物的考古學發現,專家推測,這一思想在5000多年前的時候已不只是雛形,而是相對成熟了。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由鄭州文物考古院提供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雙槐樹和青臺遺址中的陶罐能解釋成北鬥九星嗎?|後漢書·天文志|...
    《科技日報》5月9日刊發了其記者喬地採寫的新聞《9個陶罐,有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發》,再次重複了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等人關於「青臺遺址和雙槐樹遺址中9個陶罐為北鬥九星」的觀點。此前我已經寫過兩篇關於「北鬥九星」的文章,看過喬地記者大作,我覺得有必要再闡述一次。
  • 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北鬥九星奧秘被揭 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炸
    它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炸為何命名為「河洛古國」?這要從雙槐樹遺址的地理位置說起。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遺址面積達117萬平方米,伊洛匯流後在這裡匯入黃河,結合《易經》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河洛古國」之稱便呼之欲出。
  • 宇宙中最可怕的天文現象—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是恆星進入演化末期發生的劇烈爆炸,人類歷史上曾有關於超新星爆發的記錄。兩千年來的歷史文獻,可以確認為是超新星爆發的記載也只有8~9次: 公元185年,人們看到了半人馬座方向的一次很耀眼的超新星爆發,由文獻記載判斷,它的星等可達負8等。
  • 兩個月來參宿四光度陡降一倍,是超新星爆發預兆嗎?隨時都有可能
    處於紅超巨星階段的參宿四,也正位於其主序星階段的末期,在我們最熟悉的恆星中,它是最有可能發生超新星爆發的。 那麼參宿四發生超新星爆發,會影響到我們地球上的生命物種嗎?
  • 參宿四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我們即將目睹650年前發生的一顆...
    這或許意味著,現代天文學家也能有幸目睹一次「超新星爆發」事件。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在網絡上熱傳。維克多援引的其中一部分觀測數據,來自一名叫做湯姆·保拉基斯的空天工程師。保拉基斯本人回覆說,維克多大概想多了。或許是這個法國研究生的英語不太好。考慮到誤差範圍,只能說近一周左右參宿四的變暗趨勢似乎放緩了,但絕不能說它變亮了。「超新星爆發」是什麼?
  • 參宿四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
    這或許意味著,現代天文學家也能有幸目睹一次「超新星爆發」事件。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在網絡上熱傳。維克多援引的其中一部分觀測數據,來自一名叫做湯姆·保拉基斯的空天工程師。保拉基斯本人回覆說,維克多大概想多了。或許是這個法國研究生的英語不太好。考慮到誤差範圍,只能說近一周左右參宿四的變暗趨勢似乎放緩了,但絕不能說它變亮了。「超新星爆發」是什麼?
  • 參宿四即將成為超新星?忽明忽暗不是爆發的「真憑實據」
    目前它表現出的明暗變化,是超新星爆發的前兆嗎?「半徑的變化會使參宿四的亮度發生明暗交替變化,歷史上人類監測到它至少發生過1個星等的變化,所以目前出現的小幅度亮度變化並不能直接說明它即將爆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張天萌分析道。紅超巨星是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的結局之一,其大小可能會超過數百倍太陽半徑。
  • 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走到生命盡頭時「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多久會發生一次呢?> 3.第3顆被全球廣泛觀測到的「超新星」是「SN 1054」,爆發於公元1054年7月4日,在金牛座東北面,距地球約6300光年遠的地方,中國,阿拉伯,日本和美洲原住民等有關的記錄,《宋史·天文志》記載:「(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已醜,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餘稍沒」。
  • 探秘參宿四專題之二 超新星:恆星的豪華葬禮
    超連結:那些曾被「看見」的超新星爆發公元185年(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南門客星,這是人類發現並記錄的第一顆超新星爆發事件,由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記錄在《後漢書•天文志》中,此次超新星爆發於半人馬座方向,亮度達-8 等,肉眼可見20個月。
  • 獵戶座參宿四亮度突然變暗,是不是快要超新星爆發了?
    參宿四這就是獵戶座著名的亮星參宿四,是太陽系附近唯一一顆即將超新星爆發的恆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4-15倍,但體積已經膨脹到太陽的7億倍,已經處在極度膨脹和超新星爆發的邊緣,簡單的說它隨時都可能超新星爆發!參宿四當然這早已不是新聞,因為參宿四很久以前就這樣了,但NASA根據哈勃望遠鏡的觀測,在十月底發現參宿四突然變得明顯暗淡,這表示什麼含義?
  • 參宿四什麼時候會爆發成為超新星?數萬年後?或是今晚?
    這顆超新星候選星雖然在衰退,但預計會在2020年初再次變亮,在未來會變成一顆超新星。獵戶座是冬季星座中最具標誌性和最為熟悉的星座之一,你有沒有發現它看起來有點不一樣?罪魁禍首是它肩膀上部的獵戶座阿爾法星,也就是獵戶座參宿四。它看起來非常暗淡,這是21世紀以來最暗淡的一次。這顆附近的候選超新星什麼時候爆發?如果爆發了會是什麼樣子?
  • 獵戶座參宿四亮度異變,是超新星爆發嗎?恐怕我們沒這個眼福
    獵戶座參宿四亮度異變,是超新星爆發嗎?由於參宿四已十分「老邁」,不少天文學愛好者猜測,它是否將要超新星爆發(甚至已經超新星爆發,因為光從那裡傳來就要700年)。面對這樣的猜測,有人遺憾「冬季大三角」失一柱,有人期待觀看壯麗的宇宙煙花,也有人擔心地球受到威脅。但據天文學家的最新解讀,參宿四的亮度變化可能只是一種周期性現象,並非超新星爆發,遑論威脅到地球生態。
  • 獵戶座的參宿四超新星爆發迫近?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傳言參宿四即將超新星爆發的理由何在?像參宿四這樣大質量的恆星,會在結束生命時大規模爆發。由於質量極大,而核聚變卻發生在極小密度的天體中心核,加速了重元素的產生。直到最終生成穩定的「鐵」為止,其後伴隨重力收縮之下,溫度急劇攀升。
  • 虛驚一場,以為參宿四要超新星爆發,結果只是被塵埃雲遮擋
    參宿四屬於紅超巨星,具有很大的質量(太陽的11倍)和直徑(太陽的900倍),但是壽命卻很短,可能只有1000萬年,在它生命周期的最後階段,將會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形成變成中子星或者黑洞。有科學家預測參宿四目前已經處於生命的末期,可能會在數百萬年內就發生超新星爆發。在2019年秋天,參宿四的亮度開始顯著變暗,到2020年2月亮度已降低三分之二。
  • 史上最亮超新星,光亮夜晚能看書,千年前驚動皇帝但被認為是吉星
    恆星是宇宙間會發熱發光的天體,但是其一生之中不同時期的亮度也是不同的,對大質量恆星來說,一生最亮的時刻就是超新星爆發的時候了,一般認為質量在太陽8倍以上的恆星,到了主序星末期的時候,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一瞬間釋放出超過太陽百億年核聚變能量許多倍的能量,因此在那一瞬間,超新星可以發出極為強烈的光芒
  • 英仙座超新星爆發放出史無前例的光芒,科學家稱其可能吞噬了鄰星
    這次超新星爆發的光芒史無前例 圖源 | Fox新聞據分析,這顆恆星可能是在吞噬了鄰近自己的另一顆恆星後才出現如此規模的爆炸的。這次被官方稱為SN 2006gy的爆炸變得更加明亮,測量到的能量是典型超新星爆炸的數百倍,但是科學家們並不確定是什麼特徵使這次事件變得如此獨特。
  • 1604年10月9日,克卜勒發現蛇夫座超新星
    1604年10月9日,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發現蛇夫座超新星,這是在銀河系發現的第三顆超新星,後被稱為「克卜勒超新星」。    克卜勒超新星是400年來最後一顆只靠肉眼就可以觀測到的超新星。
  • 參宿四已爆炸為超新星了嗎?它會摧毀地球嗎?
    此前幾天,它曾經短暫變亮,以至於很多人又激動地以為它已經爆炸為超新星,忙不迭地寫文章,甚至宣稱世界末日要來了。但是,要判斷它是否真的已經爆發為超新星,必須等幾天,因為超新星爆發之後十天左右(甚至五天左右)會比爆發前亮大約幾萬倍以上。
  • 如果參宿四爆發了,地球會受到影響嗎?答案你或許不會想到
    參宿四超新星爆發時對地球會有什麼影響(不僅是輻射,還有噴射出的氣彈)?參宿四是附近的一顆紅巨星,預計很快會發生一場壯觀的超新星爆發,因此它為很多天文恐怖故事賦予了靈感。而這些故事常常掩蓋的一點是,「附近」和「很快」都是相對意義上的措辭。天文學家使用這些詞的方式與我們在日常對話中使用這些詞的方式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