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二戰結束後,大國之間一般是不會爆發特大規模的激烈戰爭的,因為這往往雙方損失都很大,得不償失,而且全球一體化後,各國之前的經濟政治聯繫錯綜複雜。大國之間通常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即使是美蘇冷戰的時候都是如此,通常出現什麼事情都會先聯絡,避免戰略誤判造成的災難性後果。
那麼,大國之前怎麼爭鬥呢?那當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了,談判,下絆子,代理人戰爭等等。大國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小國就不一樣的,有些小國很可能規模只有大國的百分之一,對於他們來說,經濟產業等都只靠大國維繫,大國的一些公司稍微一點點動作,就能對它們造成災難性影響,甚至戰爭。
這裡有一個著名例子——1969年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之間的足球戰爭。
這個戰爭的名稱很有意思,是和足球有關嗎?是的,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1970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外圍賽。在比賽期間,兩國球迷對立非常尖銳,多次出現大規模血腥鬥毆,前兩場比賽分別在兩國首都進行,兩國各在主場勝一場,1969年6月27日,兩國進行加賽,最後一場比賽在第三國墨西哥進行。
此戰真的是生死之戰,打得是天昏地暗,最後宏都拉斯 2 - 3 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失敗。
這次失敗引發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絕不僅僅是國民的失望而已,一名宏都拉斯女孩自盡,她的葬禮竟然驚動了總統,總統親自出席,宏都拉斯媒體表示:她不願意自己的祖國跪在別人面前。
1969年6月27日,兩國宣布斷絕邦交,雙方關係急速惡化
之後呢?竟然開戰了,1969年7月14日,薩爾瓦多對宏都拉斯發動攻擊,理由是宏都拉斯殺害了自己的國民。薩爾瓦多陸軍空軍出動,入侵宏都拉斯,打了半天,戰事焦灼。1969年7月18日晚間,在美國與美洲國家組織施壓下,戰爭以籤訂停火協議收場,宏都拉斯軍並於當晚21:30停止前進,22:00撤離薩爾瓦多。而薩爾瓦多軍則到8月5日才退回國境。
薩爾瓦多死了900人,宏都拉斯死了2000人,這兩國當時的人口都不到300萬,可謂是損失慘重。戰爭本身唯一有意思的是:這是世界上最後一次活塞式戰鬥機彼此交火。畢竟這兩國都是窮國小國,玩不起高精尖的。
對於小國來說,可能一項體育運動就是國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這可以理解,比如對於阿根廷、哥斯大黎加等國來說,若是他們的足球隊哪天在球場上踢出中國隊的水平,那毫無意外將會迎來全國性的暴動。不過鬧一鬧也就過去了,怎麼可能影響到政治問題。畢竟,決策層的政治家不是傻子啊。
所以說,足球只是個導火索,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這兩國之間長期的矛盾。
這兩位是哪裡不對眼呢?其實和土地有關,薩爾瓦多人多地少,當時有300多萬人,土地卻只有2萬平方公裡;而宏都拉斯則相反,地多人少,200多萬人卻有著1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而薩爾瓦多國內矛盾尖銳,一堆地主佔了大部分土地,於是大量貧苦居民跑到了宏都拉斯境內開拓土地生存。而薩爾瓦多人在這裡的開墾活動也早就過了數代人的時間,很多人都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宏都拉斯人了。
這本來就有矛盾,但不至於激化,然而宏都拉斯國內後來也出現了矛盾,政府就想用民族情緒轉移矛盾。1969年,宏都拉斯決定分配土地給宏都拉斯農民,同時沒收薩爾瓦多農民的土地。
這導致薩爾瓦多人極大的憤怒,這些移民被迫回國,心中滿是怒火;而薩爾瓦多政府呢?他們唯恐這些人會加大要求土地改革的聲浪,損害地主階級的利益,於是也可以禍水東引——引導國民將所有怒火都發洩在宏都拉斯人身上。
於是,兩國之間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最終以足球為導火線,薩爾瓦多入侵宏都拉斯。
最後的結果呢?雙方都損失慘重,而薩爾多瓦尤其如此,由於沒有達到目的,加之大量移民回流,導致薩爾瓦多社會矛盾加速劇烈化,這成為後來的薩爾瓦多內戰的重要因素;而宏都拉斯下場也很糟糕,大量移民的流出導致經濟萎靡很多年,至今宏都拉斯都相當窮困,也成為全世界謀殺率最高的國家。
順便說一下薩爾瓦多隊在世界盃決賽圈的成績,薩爾瓦多和蘇聯、墨西哥、比利時一起被分到第一組,最終在小組賽連輸三場一球未進,倒數第一提前出線。
而這兩國一直到十一年後的1980年10月30日才籤訂和約,結束緊張的關係。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