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為什麼要過潑水節、浴佛節

2021-01-15 閩南網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尼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傣族

傣族的三大傳統節日

  1、浴佛節

  浴佛節,又名「潑水節」,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浴佛節成為傣族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

  浴佛節一般在傣歷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曆四月中旬。浴佛節這一天要用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後來逐步發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在西雙版納地區,浴佛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經過西雙版納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動,浴佛節被宣傳成「潑水節」,成了西雙版納傣族最隆重的節日。

  2、入夏節

  傣語稱「豪窪」,意為入夏。時間在傣歷9月15日(農曆7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3、出夏節

  傣語稱「昂窪」,意為出夏,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時間在傣歷12月15日(約在農曆九月中)。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故人們稱之為「開門節」。忌禁解除後,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遊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為什麼要過潑水節、浴佛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相關閱讀:

  2018潑水節是幾月幾日在什麼時候?今年潑水節持續4天

  2018泰國潑水節是什麼時候 今年泰國宋幹節好不好玩

  潑水節的來歷由來及節日故事 潑水節的歷史傳說介紹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雲南潑水節有什麼傳統活動

原標題: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潑水節的傳說及習俗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西雙版納傣歷新年,「潑水節」前的「除夕」怎麼過?
    潑水節或浴佛節名聲在外,成了西雙版納傣族新年的代名詞,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感知中的傣歷新年成了潑水、浴佛的節日,但潑水、浴佛只是傣歷新年慶典中的一項活動或儀式,不能與整個新年節劃等號,傣泐人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是持續數天、舉行數項儀式或活動、擁有完整程序、蘊藏民族文化的新年慶典。
  • 龍井市第十屆「中國朝鮮族農夫節」系列之龍井朝鮮族潑水節(流頭節...
    龍井市第十屆「中國朝鮮族農夫節」系列之龍井朝鮮族潑水節(流頭節)開幕 作者:隋欣    編輯:劉佳旎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19-07-27 19
  • 潑水節|更正:四個水池!
  • 張子楓潑水節被潑一臉水,一點妝容都沒了,眉毛卻依然像畫的
    有種素顏叫張子楓,潑水節被潑一臉水,一點妝容都沒了,眉毛卻依然像畫的。說起現在演藝圈中的新生代演員,實力是越來越強了,他們雖然年齡小,但是演技方面卻很突出,並且還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打底,學東西特別快,張子楓就是其中一位。
  • 這種民族語言在哪?獨特,風情!
    有漢族、傣族、哈尼族、瑤族、回族、壯族、景頗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彝族、佤族、苗族、13個民族融合相處。不問哪個季節,你都可以選擇去西雙版納旅遊,這裡是雲南省境內唯一沒有一年裡冬季的地方,即使在最冷的1月,這裡的平均氣溫也只是16℃,而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也只有28℃。
  • 在這些節日裡去泰國此生難忘!2019全年泰國節日時間表
    這裡我特意準備了2019年泰國的各種重大、傳統節日具體時間表給大家參考,十分建議選擇在節日期間,去深度體驗泰國的各種民風民俗,才不枉此行啊!萬佛節可是泰國十分隆重的節日,連國王都會親自參加政府舉辦的慶典儀式!2月19日的萬佛節剛剛過去,不過沒關係,從4月份開始,泰國的節日就多起來了,3-4月這個時間也正逢泰國的旅遊旺季,一定記得提前訂票做好旅遊計劃哦!
  • 釋迦牟尼佛浴佛節
    農曆四月初八,是浴佛節,為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各地信眾包括寺院的僧人,開始過一年一度的浴佛節。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浴佛儀式在印度的婆羅門教中早有一種浴像的風俗,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佛誕日(即浴佛節)成為了我國重要的佛教節日,不過更重要的是,從魏晉發展到明清,佛誕日逐漸從釋門走向社會,成為民間盛節。
  • 你還知道與水有關的傳統節日嗎?
    6000多年前就孕育了「半坡文化」,5000多年前華夏族在黃河領域的中原地區形成、繁衍,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維繫炎黃子孫的血脈,黃河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的象徵。這就是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原因。
  • 4月份節日有哪些?4月份電商節日大全
    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別玩笑由於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從而產生較大規模反響並且衍生成為(傳媒)謠言和都市傳說,所以對於人們來說一般會加以避免開如有關災難之事的玩笑。 4月13日:泰國•宋幹節 宋幹節 (Songkran Festival)也稱作潑水節,是泰國、寮國,中國傣族聚族區,柬埔寨的傳統節日。節期3天,每年自公曆4月13~15日舉行。節日的主要活動有齋僧行善,沐浴淨身,人們互相潑水祝福,敬拜長輩,放生及歌舞遊戲。
  • 農曆陰曆,漢歷傣歷藏曆,民族當自信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咱們古代歷史上,將這三百六十五天劃分為十二個月份,但是對於不同的民族其月份的劃分卻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傣歷和藏族。一年十二個月,單月都是大月,雙月是小月,但是十二個月卻只有354天。這樣陽曆年同十二個陰曆月之間要差十一天,因此傣歷新年每年要後推十一天左右。
  • 比印度潑糞節還重口,男女在泥漿裡打滾,日本這個節日你想不到
    而文明又進一步形成民俗、傳統文化、民族性格等等深具意義的東西。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見識各地不同的風景,更重要的是見識各地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傳統,而體會一個國家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參與他們的節日。節日向來都是各國人民釋放天性、表達自我、抒發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世界各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特色節日,如西班牙的番茄大戰、中國傣族的潑水節、中國福建的媽祖節、歐美地區流行的「無褲日」等等。
  • 農曆四月初八是什麼日子 臨沂人了解浴佛節嗎
    對於很多農曆的民俗節日,大家不是很清楚,比如再過幾天就是農曆四月初八了,根據傳統這天是洗佛節,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些這個節日的含義。   洗佛節,亦稱浴佛節、佛誕節,是佛教節日,在農曆四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
  • 一個極愛水的古老民族,以孔雀大象為圖騰,崇拜佛教具有獨立語言
    「傣族」大多聚集在滇西地區的德宏傣族自治州內,也是雲南省內人口比較多的少數民族,有著一百多萬人口,他們與水比較有緣分,也是他們純潔的聖物,孔雀和大象為這個民族的圖騰,去過德宏州的人都會發現他們的房子都比較具有特點,以金黃的顏色為主,屋簷上都雕刻著金色的孔雀,有些寨子裡自家的獨棟房子或者寺廟門口或許還會地方一對大象,在唐宋時期這裡的傣族人口就流入到緬甸境內的伊洛瓦底江的上遊,至今他們還有頻繁的交流
  • 豐收節是什麼意思意義介紹 豐收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一方面,對於有著數千年農業文明的古老中國而言,這個節日的設立極具一種儀式感:春種秋收,春華秋實,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時節碩果纍纍,最能體現出豐收的喜悅。  同時更是當代人準確把握住時節規律,用現代思維點綴傳統文明的一種上佳表現,將每年的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氣時令「搖身一變」,成了具有鮮活現代感的重要節日,這從某種程度上,恰是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生活的一種契機與自然而然。
  • 中華文化圈都怎麼過農曆新年?8國新年習俗逐個看
    在中華傳統文化裡,農曆新年無疑是一個最重要的日子,但儘管同樣都過農曆新年,世界各地的華人卻有著不一樣的禁忌和講究,有些禁忌千萬不能碰,而有些事情又非做不可,本文就盤點了世界上比較有代表性的8個國家華人圈,分享他們不同的慶祝農曆新年的方式,讓你一看就懂。
  • 尼泊爾節日:「露天洗澡」的巴拉珠聖浴節
    尼泊爾旅行Nepal_trip尼泊爾不丹第一華文自媒體尼泊爾旅行"活著,是一場盛大莊嚴的旅行"尼泊爾以「節日之邦」著稱於世,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個節日,有時甚至一個節日接著一個節日,其節日之多,世所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