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初八,是浴佛節,為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各地信眾包括寺院的僧人,開始過一年一度的浴佛節。
信眾參加浴佛節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
浴佛一景
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浴佛儀式
在印度的婆羅門教中早有一種浴像的風俗,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佛誕日(即浴佛節)成為了我國重要的佛教節日,不過更重要的是,從魏晉發展到明清,佛誕日逐漸從釋門走向社會,成為民間盛節。
浴佛玉身像
佛祖誕辰過生日宴,洗完澡,唱過生日歌,在民間成為節日,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記載,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期之時,路經藍毗尼園,行至無憂樹下(亦稱婆羅樹或波羅叉樹),誕生了悉達多太子,此時,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另一說有九龍)吐清淨水,灌太子身。這一歷史傳說在古印度時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羅伐底出土的佛傳雕刻,都有反映這種情景的構圖。
釋迦牟尼佛法像
後世浴佛是在佛陀誕生之日舉行,今年由於疫情的特殊情況,各地寺院和信眾,不聚集,寺院裡有僧人閉門浴佛,信眾可以在家浴佛,也可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釋迦牟尼佛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