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紋因紋樣形如「回」字而得名,又稱回字紋,是由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的幾何紋樣。青銅器上的回紋身影一般出現在青銅器頸、腹、足等位置,做為地紋來烘託主紋,也有直接用回字紋做主要裝飾紋樣單獨出現在器物的頸部和足部位置的情況。
回紋線條呈方折形捲曲,有的是單體間斷排列;有的是一正一反相連成對,也就是俗稱的「對對回紋」;還有的呈連續不斷的帶狀等。回紋圖案寓意吉祥富貴,所以民間稱連續的回紋為「富貴不斷頭」。
馬家窯文化 | 回紋雙耳罐
回紋圖案起源於早期陶器,在商代開始大規模興盛,以它簡樸凝練的風格使得青銅器祭祀禮器更具莊嚴、厚重之感。商末周初,回紋還變化形成了幾種變體的新型裝飾紋樣,如曲折樣式、三角樣式、鉤連樣式等。春秋戰國時期又發展出了菱形和方形樣式,做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排列,並開始使用金銀絲或者金銀片來進行鑲嵌裝飾。但隨著青銅器的沒落,回紋也隨著青銅器的消逝而淡出人們的視野,只是充當配角作為輔助紋樣。
宋代 | 回紋陶碗
到了宋代,由於宋代上層封建統治者提倡復古,回紋在兩宋時期又盛極一時,這種規則有序又富於理性的結構特點符合了當時宋人重理的審美情趣。
明代 | 雙螭耳回紋玉杯
清代 | 玉獸面紋鉞(局部)中以弦紋、回紋相隔
後來回紋再度流行,已經是明清時期了。回紋涵蓋了織繡、地毯、木雕、瓷器、金銀器、青銅器、家具、服飾、剪紙、雕塑、石刻和建築裝飾等,被廣泛地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主要用作邊飾或底紋。
如玉人生 | 和田玉白玉回紋龍鳳對牌
如玉人生 | 和田玉白玉回紋龍牌
——END——
參考文獻:《國粹圖典·紋樣》
中國畫報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