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大戰,真的風平浪靜了嗎?

2021-01-09 三聯生活周刊

5月19日,中美雙方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一度劍拔弩張的貿易大戰暫時偃旗息鼓。不過,對於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而言,貿易領域真的從此再無戰事了嗎?

對於這場全球矚目的貿易大戰,中美雙方的聯合聲明可謂精簡到極致,中文版本的聲明不到400字。不過,即使是一份極簡的聲明,也還是透露出不少信息,美方此前的主要訴求——減少貿易逆差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在聲明中都得到了明確回應,而中國一直期待的美方擴大高科技產品出口等訴求,在聲明中並未提及,美國農產品和能源成為對華重點出口對象。

至於美國的貿易逆差具體將縮減到何種程度,這份極簡的聯合聲明並沒有披露,預計等到日後中美各自的進出口數據公開之後,這些細節終將水落石出。對於中國而言,如果對美方縮減的貿易順差規模過大,預計將會對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壓力。

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開始進入下降通道,當年依靠4萬億政策的刺激,在2010年短暫回暖,但是隨著4萬億效應消退,隨後中國經濟增速逐年放緩,從高達兩位數的增長回落到7%以下。直到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過去7年來的首次反彈,主要原因在於外需市場回暖。但是進入2018年以來,中國的外貿再度惡化,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現了28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是2010年以來的首次季度貿易逆差,如果從下半年開始,中國開始實施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意味著今年的進出口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去年一度企穩反彈的中國經濟增速再度放緩將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重新提及「擴大內需」,顯然也是對外需市場的惡化開始未雨綢繆。中美貿易大戰暫時休戰之後,中國可能需要更多的手段來對衝潛在的負面衝擊,如果穩增長的壓力重新抬頭,中國經濟改革的步伐和節奏也可能受到影響。

圖 / pixabay

從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計劃對中國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到5月19日雙方達成聯合聲明,這場貿易大戰持續將近2個月時間。在貿易大戰之初,中方對於美方的反擊可謂針鋒相對,尤其是美方在4月初公布擬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之後,中方很快做出回應,對美國商品做出了同等規模和同等力度的對等反擊,大豆,汽車、飛機等敏感商品均在清單之列。但隨著美方在4月中旬宣布對中興通訊實施制裁,美方開始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對於中國而言,如果只是純粹的商品貿易戰,中方還可以憑藉龐大的市場優勢予以反擊,但當戰火燒到高科技領域,中方對等反擊的籌碼開始減少。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2.3億美元,美國經濟總量19.4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總量的60%多,中國經濟增速目前每年比美國高3%-4%,以此計算,大概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經濟總量就可能超過美國。改革開放數十年取得這樣的成就,無論以怎樣的角度來看都可以算得上一個巨大奇蹟。

不過,經濟總量的超越,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全面領先,中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更多依靠人口和市場紅利,而不是技術創新的驅動。即使中國經濟總量在未來十幾年內超越美國,但在高科技領域和軟實力上的差距,遠非十幾年時間可以趕超。

不僅是中興事件暴露了中國經濟在高科技領域的軟肋,最近美元反彈引發阿根廷等多個新興市場的劇烈動蕩,也再次提醒人們,即使經過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美元的強勢地位在當今世界依然難以撼動。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國和美國的差距也同樣巨大。美元的一舉一動不僅對阿根廷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存在極大影響,即使是中國這樣的第二大經濟體也很難擺脫美元霸權的衝擊。2016年人民幣陷入空前的貶值恐慌之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美元升值所致,而去年人民幣擺脫了貶值的陰影,主要原因也在於美元走軟。中國不僅在高科技領域受制於人,在金融市場同樣也要看美元的臉色,如果人民幣匯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元影響,意味著國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大打折扣。即使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幾年之內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對於迄今仍在資本管制的人民幣而言,未來也很難取得美元今天的全球霸主地位。

在當今世界,大國之間爆發直接戰爭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經濟摩擦,經濟領域的戰爭成為大國之間衝突的主要形式。對於中美兩個超級大國而言,如果只是在商品貿易領域發生摩擦,中國還可以憑藉龐大的市場優勢與之一戰,但當戰爭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比如在高科技和金融市場等等,中國的優勢就不復存在。這一次中美貿易大戰,可以算是給崛起的中國經濟一味清醒劑,而只有正視差距才有追趕的可能。

雖然中美雙方已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了聯合聲明,但並不意味著就此風平浪靜。簡單回顧一下川普上任以來的對華貿易政策不難發現,基本上是一次要求得到滿足之後,很快就會有更高的要求。去年4月份,中美提出經貿合作的百日計劃,計劃在一百天之內讓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取得明顯成果,中方甚至解除了長達14年的美國牛肉進口禁令,但這份百日計劃不僅沒有換來川普的認可,反而在去年8月,川普對華啟動了301調查。去年11月,川普任內首次訪華,中美之間籤訂了高達2535億美元的巨額合同,創下了兩國經貿合作的記錄。但即便如此,川普還是在今年3月份宣布計劃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由此拉開了貿易大戰的序幕。以此來看,這一次中美籤訂聯合聲明,也並不意味著雙方的貿易大戰將會就此休戰。

一個是過去數十年的全球霸主,一個是即將成為頭號經濟體的趕超者,未來十幾年,經濟摩擦可能才是常態,而暫時的風平浪靜只是中場休息。

大家都在看這些

是枝裕和的金棕櫚:家庭倫理與煽情童年「搶人大戰」中的重慶這部五月最火的電影,你可能還有這些不知道魚油保健管用嗎?全網製造「社會人佩奇」《後來的我們》:中國父親田壯壯⊙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最後一個浪漫派:沈從文」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與促進均衡貿易的意義
    中美經貿關係一直是中美兩個大國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今年以來,由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部分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稅,以及中國政府宣布對美國部分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引起了中美兩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不僅嚴重威脅中美雙邊經貿關係,而且對世界經濟也有負面影響。
  • 洛杉磯成為中美雙邊貿易「橋頭堡」
    洛杉磯成為中美雙邊貿易「橋頭堡」 2008年03月26日 12: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洛杉磯三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張煒)美國洛杉磯地區在中美雙邊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中美貿易摩擦大局之下,臺灣能「事不關己」還是成「犧牲品」?
    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臺灣作為一個貿易依存度高,又同時與大陸和美國貿易往來密切的經濟體,在這輪巨人較量中應對不易,「兩大之間難為小」成為臺灣當前處境的寫照。要了解中美貿易摩擦對臺灣的衝擊,可以從幾個宏觀數據入手。按照臺灣貿易主管部門的統計資料,大陸已長期位居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
  • 易經思維與「反比較優勢之謎」——探討中美貿易問題新視角
    中美貿易摩擦至今,比較優勢理論受到質疑,有研究者指出,要證實比較優勢理論十分困難,因為實證案例非常罕見。有作者提出「反比較優勢之迷」:即美國在其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對中國出口額相對較少;且其行業生產率超出中國越多,該行業對中國的出口佔其世界總出口的比重則越低。這與比較優勢貿易理論認為比較優勢越大,出口越多的認識相距甚遠。
  • 中美貿易戰,怎麼計算輸贏?
    窮得叮噹響的時候我們就能打贏軍事上武裝到牙齒的美軍,21世紀的今天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製造國、世界第一大市場,我們在不惹事不怕事的情況下,還打不贏一場被強加的貿易反擊戰嗎? 說起貿易戰的輸贏,問題就來了。我們時常說,貿易戰沒有贏家,那麼貿易戰到底該如何計算輸贏呢?這是一個很有必要深入探討並說清楚的問題。
  • ...隨著中美貿易的下一關鍵時間節點12月15日的逼近,投資者也愈發...
    其次,隨著中美貿易的下一關鍵時間節點12月15日的逼近,投資者也愈發保持謹慎。此外,英國將在12月12日舉行大選,若實際結果與目前的民調出入較大,恐引發劇烈波動。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州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將籤署中美貿易協定,「我認為會在1月15日...
    2020-01-10 12:28:04來源:FX168 川普在接受俄亥俄州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將籤署中美貿易協定
  • 《風平浪靜》電影劇情講什麼 《風平浪靜》評價好看嗎
    《風平浪靜》電影劇情講什麼 《風平浪靜》評價好看嗎  近日,第2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舉辦啟動儀式,在眾多參選影片中,電影《風平浪靜》作為唯二的「特別推薦影片」脫穎而出。導演李霄峰和製片人頓河出席啟動儀式,談到作品取材於現實土壤,導演表示「電影人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是很幸運的,時代變化中誕生了很多故事」。
  • 樓繼偉:中美是命定的夫妻,敞開門打架,是沒教養表現!
    美國可能認為中美可以不是夫妻,認為我美國可以再找一個。但是我想提醒美國的是,「中美是命定的夫妻」,中美只能是對手和夥伴。以下為內容全文:樓繼偉理事長在50人論壇中美圓桌對話會上的發言(有刪節)2018年3月27日開場發言今天我們討論的題目是,「中美經貿關係:夥伴、對手還是敵手?」我先做一點觀察,最後再做結論。
  • 梁紅:對衝貿易摩擦的政策首選
    近期,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關稅升級。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成員、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負責人梁紅撰文指出,考慮關稅升級會導致貿易條件惡化、影響外匯市場預期,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貶值壓力,對衝關稅上升的政策首選仍然是通過減稅和降低社保費率來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其次是增加財政支出,支持消費和投資。貨幣政策繼續實施定向寬鬆,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 1999,中美逆轉的48小時
    拉鋸這種「掀桌子甩臉子」的橋段,是美國代表團的傳統表演項目,在長達幾十年的中美貿易談判中,上演過多次。1992年10月10日,中美就301調查的貿易談判到了最後一天。午後,美方副代表突然說不談了,首席代表Hills要去歐洲開會,三點半要上飛機。中方代表佟志廣神情自若:不談拉倒,並馬上要求在談判記錄記上:美方中止談判。
  • 張靜:鄧小平與中美科技合作的開展(1977~1979年)
    美國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但中美兩國未建交的政治狀態限制了科技合作的開展。就職之初,美國總統卡特對兩國貿易的關注超過了關係正常化,而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則始終堅持優先與建交國家發展貿易。1978年,隨著中國大舉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將中美貿易同政治關係「掛鈎」的策略作用顯現:受科技合作潛藏的商貿利潤刺激,卡特最終決定,在兩國建交談判的同時開展科技合作。
  • 中美正式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止戈」利好全球經濟
    當劉鶴和川普籤下各自的名字時,中美這全球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終於告一段落。除了應聲大漲的全球股市之外,從矽谷巨擘到製造業工人,也終於可以從陰晴不定的經貿局勢中安下心來。「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習近平主席曾在2017年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時如此強調。
  • 10個數字+11個問答,告訴你中美貿易戰,中國為什麼能硬氣!
    貿易摩擦擾亂了全球價值鏈,導致世界貿易秩序的紊亂,損害了全球投資者的信心。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表明,2017年、2018年全球跨境投資都是下降的,而且是以兩位數的幅度下降。G20上會有「習特會」嗎?中美貿易美國吃虧?來算算帳!記者:美方強調,美國對華貿易當中有巨大的逆差——甚至有數字達到5000億美元,認為美國在中美貿易過程當中是吃虧的狀態,中方對這樣的聲音做怎樣的評論?
  • 中美經貿協議,終於達成共識,聽聽王毅談論重要性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13日消息,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協議文本包括序言、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
  • 1999年11月15日 中美籤署我國「入世」雙邊協議
    (中美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在北京籤署)  1999年11月15日,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和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分別代表中美兩國政府在京籤署了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這標誌著中美就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貿易組織的雙邊談判正式結束,從而為中國「入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1972年以來中美雙邊關係大事記
    訪問期間,毛澤東主席會見了尼克森總統 () ,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森總統舉行了會談,兩國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2月28日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第一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1973年5月1日,中美兩國在對方首都設立的聯絡處開始工作。1975年12月1日至5日,美國總統福特訪華,毛澤東主席會見福特總統。
  • 盡釋前嫌,華盛頓見證歷史時刻,中美經貿協議籤字,外交部點讚
    在川普就任總統以後,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就在不斷升級,一方面,美國軍艦頻頻入侵南海,挑釁中國領海主權,另一方面,華盛頓政府肆意揮動「貿易大棒」,與中國進行貿易戰,除此之外,美國還不斷以「間諜」罪名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進行打壓。可以說,自從川普上臺以後,中美兩國的「對抗」就沒有停止過。
  • 保爾森訪華 中美開啟「雙子星座」時代
    中美經濟相互高度依存,中國的成功對美國十分重要。  中美經濟戰略關係連升三級  在過去六年執政中,布希政府對於中美戰略關係的定位一再躍升。柯林頓時代的中美「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曾在布希第一次競選總統時,冷降為「戰略競爭對手關係」;當選之後修訂為「建設性合作關係」;進而到佐利克時期的「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到如今的與美國經濟高度依存的「全球經濟領袖」。
  • 胡利奧·裡奧斯:美國遏制政策是中美關係惡化主因
    文章摘編如下:我們不應忽視以下事實:在2002至2012年,當前趨勢就隱約可見,中美對抗有長期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就提出了「轉向亞洲」政策,希拉蕊·柯林頓2011年還在《外交政策》上公開發文,提出美國要在亞太地區實現軍事和外交上的再平衡。中美對抗也並非憑空發生。柯林頓政府和小布希政府也採取了重要步驟遏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