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困境少年為題材的電影《棒!少年》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被媒體譽為「本屆FIRST最強黑馬」。極低的排片量也擋不住電影超高的口碑, 豆瓣更是打出了8.7分的好成績。
和以往棒球類題材的電影不同,該電影重點不是講述選手為了爭奪榮譽的熱血勵志故事,而是講述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和「事實孤兒」,在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棒球隊的故事。
「燃」的背後隱藏冰冷沉重的「喪」
電影中以馬虎、梁正雙兩個棒球少年為代表,真實地展現了留守兒童和孤兒的群像狀態。
圖片源於網絡
主角之一,是一位叫做馬虎的男孩。正如名字一般,他是一個性格很「虎」的孩子,不愛讀書,喜歡影響別人上課,桀驁不馴,經常和身邊夥伴發生爭執,甚至在宿舍大打出手。他在隊中淘氣打鬧、拉幫結派,成了隊員和教練的眼中釘。甚至放話,「我打架就從來沒怕過!」
然而,鏡頭轉換,關注馬虎的家庭背景,幾乎沒有人會忍心責備這個12歲的少年。馬虎出生在寧夏,童年充斥著貧困和孤單。三個月大時媽媽就因為和爸爸打架而離家出走;父親常年在外靠賣羊肉串為生,將他託付給了姑姑,但是姑父不喜歡他,因此他自小吃著奶奶討的百家飯長大。
從小父母缺位,馬虎在鄉村裡困頓地生長。 雖然影片沒有展現他童年的具體經歷,但觀眾們似乎能理解是什麼讓他從小就設定了自己的處世哲學: 以武力解決問題,甚至將攻擊當成了某種交流語言。「 如果馬虎出生在一個正常家庭裡,他會成為那種讓大人驕傲的小孩。 」導演許慧晶說。
圖片源於網絡
如果說馬虎是用拳頭對抗世界,小雙回應的方式就是沉默。這個在基地裡扛大旗的「最佳投手」,卻是有著常人都無法想像的身世。父親喝酒成癮,在他出生前因腦出血去世,母親也在生下他與雙胞胎哥哥後,離開了家,兩兄弟由大伯撫養。
「家裡養不起我們倆兄弟,想把我送走,但我生下來瘦小,別人都不要我,後來就換走了我哥哥,留下了我。」影片中,小雙躺在床上,向小夥伴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語氣裡儘是雲淡風輕。「他是一個非常讓人心疼的小孩。」導演許慧晶說,「在10多歲的時候,他就把別人未來幾十年可能要經歷的事情都經歷過了」。
圖片源於網絡
電影以外,困境兒童生存現狀
電影中的強棒天使隊,是困境兒童群體的一個縮影 。關於困境兒童的定義,2020年《青年時代》第三期指出,困境兒童主要是指兒童個體身心存在問題以及失去監護人保護和照料的未成年人。
2017年,據《流動兒童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1日,作為流動人口子女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群體總數約1億人。他們要麼跟著父母在外打工,成為流動兒童;要麼就如電影中馬虎那樣,留在農村老家成為留守兒童。
現實生活中,像梁正雙一樣失去雙親的孤兒也不在少數。2019年,民政部在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全國共有孤兒34.3萬人。34.3萬孤兒中,社會散居孤兒27.5萬,佔總數的80.2%;兒童福利機構內集中養育孤兒6.8萬人,佔總數的19.8%。
我國地域遼闊,各省經濟和生活條件都相差較遠,其中最新我國各省市的孤兒數量的一個排名情況中,湖南省成為孤兒數量最多的一個省份,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孤兒數量超過3萬人的省份。
圖片源於網絡
由於困境兒童自身存在某種缺陷、家庭經濟條件差、監護人監護不到位等種種因素,使得困境兒童的衣食住行、就醫就學等物質生活得不到保障,生存狀況令人堪憂。
2020年,在《我國困境兒童生存現狀及原因分析》中指出困境兒童的生存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困境兒童生活水平低下,營養不良,體弱多病,健康狀況不佳;二是困境兒童得到的監護人的監護和照料少,對人冷淡,性格孤僻,不善與人交往,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欺凌和毆打等,面臨人身安全威脅;三是困境兒童的學業教育幫扶不足,學習困難,不自信,遇到有作業困難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輔導,學習成績不佳。
致使兒童陷入困境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一是兒童由於自身心理和生理上存在先天性缺陷,面臨遭人歧視、虐待以及遺棄的困境,如殘疾兒童、重病兒童、棄嬰;二是由於家庭結構不完整,兒童失去依靠,如流浪兒童、父母監獄服刑留守兒童;三是由於監護人對兒童的監護不及時、不到位,致使兒童受到欺凌、性侵等不法侵害。
讓困境兒童共享陽光與溫暖
《棒!少年》影片的目的是幫助少年們在困境中涅槃,正如這部影片的導演許慧晶所言,「希望棒球可以帶給他們快樂,獲得生存的能力和尊嚴,有更多的人幫助和關照他們的成長,這也是影片最終的目的。」
影片下的現實中,困境兒童的問題逐漸被社會看見,各大公益組織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愛睏境兒童的隊伍中,開展」關愛睏境兒童「活動,給他們帶去物資和精神上的幫助。
近年來,廣東省民政廳以兒童優先為原則,密集出臺一系列事關兒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有效實施一批與兒童密切相關的民生實事,推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走向體系化、專業化,讓全省1.7萬餘名孤兒、9萬餘名困境兒童(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近16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共享新時代的陽光與溫暖。
除了各個省市,國家也發出「讓困境兒童共享陽光與溫暖」的號召,201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以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問題導向,優化頂層設計,強化家庭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的意識和能力,為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其中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保障基本生活,二是保障基本醫療,三是強化教育保障,四是落實監護責任,五是加強殘疾兒童福利服務。
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相比普通人,困境兒童的處境更加艱難。電影雖然結束,但是困境兒童的生活並沒有被按下暫停鍵。
解決困境兒童問題固然任重道遠,但當我們看到那些正與命運周旋、在困境的複雜性中不斷嘗試的少年們,請不要忘記你我也都是這條通往更光明的道路的鋪路者。 在「看到、說起「之外,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