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慢》——木心

2021-01-17 致遠書局

從前慢

——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詩評:每天鳥兒喚我醒來

朦朧中還念叨著

今天是該早起不然買不到熱豆漿

每天路過鎖匠鋪嚯嚯聲,

我聽著都一樣

但在鎖匠眼裡每一把都是小心思

每天我都去一趟郵局不是因為那窗口小哥眉清目秀

不是因為路邊大媽的包子肉更多

不是因為村口左轉有棵油桐很認真的把自己開滿了花

只是,只是因為想看看出了新的郵票沒有?

我好寄給你啊

只是想看看你的信到了沒有?

我好回信給你啊

每天路過鎖匠鋪我多想多想叫他打一把最好看的鎖

我好寄給你啊

可是鎖太重了

送信的馬兒太累了它怎麼載得動我的小心思呢?

唉,這樣說來我寄的每封信馬兒都駝得很累吧

所以它才走的這麼慢。

嗯,沒關係那我也慢慢想

該怎麼跟你說剛剛我在路上看到了一棵好奇怪的樹哦

相關焦點

  • 木心的詩歌《從前慢》賞析
    字裡行間,木心的確有種民國文人特有的味道,那腔調現在讀起來有種悠遠感,卻更具傳統中國文化的底氣。(民國文人是很獨特的一個群體,他們沒有古人層積下來的之乎者也的酸腐,卻有著傳統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從前慢》是木心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歌,詩中透露詩人對從前慢生活的喜歡與懷念,從前的慢生活不僅僅是節奏慢,也是人與人間那份誠懇熱忱,對待情愛的認真負責,以及生活品味的樸實精緻。
  • 除了《從前慢》,你了解的木心還有多少?
    幾年前,《文學回憶錄》的暢銷以及被改編為歌曲的《從前慢》讓已故的著名作家、畫家木心大火了一把,使文藝青年以外的更多人開始熟知木心這個名字和他的生平、作品。木心,1927年出生於浙江烏鎮東柵的大戶人家。他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
  • 有聲|曾湉朗誦木心: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探尋聲音境界 還原誦讀本質曾湉-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03:06來自聲境界從 前 慢作者|木心 朗誦|曾湉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在罵木心,在貌似客觀地給木心熱減溫度。罵木心的人有兩種,一種人很小聰明,就是蹭熱度。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他知道自己不行,很沒出息,沒水平,就是來蹭個熱度露個臉,生存之道嘛,可以理解,不予理會就好了。還有一種是有點成就的人。這種人很蠢,因為他們真的認為自己實在是應該撥亂反正,打假反營銷,自以為很了不起。
  • 木心:你的眉目笑語使我病了一場
    ▲ 木心 | 攝於紐約來源 | Flora Fang 英語相伴木心先生自身的氣質、稟賦,落在任何時代都會出類拔萃。——陳丹青01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 木心: 你的眉目笑語使我病了一場
    BGM |《Eg veit i himmerik ei borg》木心先生自身的氣質▲ 木心 | 攝於紐約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 木心,美術界的文學大師?文學家餘華:他的東西矯揉造作沒有人味
    木心在他的《從前慢》中這樣寫道:「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很多人都借用這句話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一時間這句話在年輕人當中風靡,木心也因此出現在了眾的視野當中。太多的人都對他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木心的才氣和繪畫技藝都出類拔萃,是被嚴重低估的文學家,也有人認為他的作品矯揉造作沒有人味。
  • 讀木心《素履之往》:微言大義,道盡淡然人生
    走進木心的世界,便是從《素履之往》開始的。《素履之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素履之往》是木心先生的一本散文小札。木心先生在本書自序的第一句就說:「總覺得詩意和哲理之類,是零碎的、斷續的、明滅的。」 此句十分貼切地形容了本書的特點,字數不多,卻雋永悠遠。誠如木心先生所言,「哲學家,言多必失,失多必謬。」先生惜字,文筆精煉,字字珠璣。
  • 木心的作品中有哪些經典的句子?
    源 |《雲雀叫了一整天》3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源 |《從前慢》4有人說,時間是最妙的療傷藥。此話沒說對,反正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裡。源 |《艾華利好兄弟》5從前的人,多認真,認真勾引,認真失身。峰迴路轉地頹廢,做生活的導演,不成。
  • 大家|木心:我要一個字一個字救自己
    這並不是陳丹青第一次寫木心,之前還有《文學回憶錄》《木心談木心:〈文學回憶錄〉補遺》等,幫助人們知道木心,了解木心。「很早很早木心就要我日後寫寫他,」陳丹青寫道,「近三十年,我親見他多麼渴望有人寫寫他。」進入新世紀,木心重回大眾的視野,被一些學者關注、重視。木心認真閱讀他們寫他的文章,甚至對其中的詞語片段「背誦如儀」。「那是他在人間聽到的可數的回聲。」陳丹青寫道。
  • 木心被禁22年,66頁紙寫65萬字,沒有一字抱怨人生
    那時的木心,不太合群,有人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就把罪名推給木心。木心不承認,他們就每天批鬥他。他被關在防空洞,沒有門窗,終年陰暗潮溼冷凍,6月的天氣都要穿著棉衣棉褲。不論白天黑夜,木心隨時都會被拉上去批鬥,他們把他的雙手綁起來,胸前插一個牌子,上邊寫著:反革命分子。就是在這樣的批鬥下,木心仍舊沒有磨滅對藝術的熱忱。
  • 夜讀|在魯迅與木心之間
    那天第一次得知了木心的名字,陳丹青說起他,有點興奮的樣子,他認為文壇還不知木心這個人,很有點可惜。那一番感嘆,給眾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陳丹青峻急的魯迅與飄逸的木心當時大陸還沒有出版過木心的作品,對於其人其文,無從判斷。陳丹青的文章卻已開始流行了,他的新書《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已經頗受好評。
  • 陳丹青談木心_年代訪頻道_鳳凰網
    他將自己定義為木心美術館的建設者,虔誠求問「我怎麼能夠做的更好一點?」他希望自己從談論木心的高臺上退隱,對記者和顏道:「你們多聽聽其他人講木心」。「這是他的命」,木心一課經年,陳丹青明白世上有許多珍重事比愛憎更大。建設,承擔,守住,傳續……陳丹青說「我是個老人了,我可以平靜的做這些事。」
  • 過去,太陽很慢,我一生只愛一個人
    木心曾說:「一個地方的風景,在於它的傷感。」我不知道為什麼,當我沒有去烏鎮的時候,烏鎮給了我這樣一種感覺,空氣微微潮溼,熹微的晨光和潮溼的藍石小巷,從拿著油紙傘的女孩身邊經過,江南長長的時光好像有個影子,這讓欲罷不能想靠近他,如果你想見我,我就在悲傷和幸福的交匯處!(木心)。
  • 木心:一個文學的「個體戶」,在孤島上,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
    木心曾經用「文學的個體戶」調侃自己。上世紀80年代初,在木心離開中國去往紐約時,「個體戶」一詞代表著沒有歸屬,沒有身份,帶有貶義。想必木心對自己當時的處境有著痛徹的認識:被廟堂拒之門外,又失去了知識分子價值歸屬。011927年,木心出生於江南烏鎮的大戶人家,家境殷實。
  • 木心《從前慢》:老時光的舊記憶,李知彌的中國畫太有味道
  • 駱以軍:文明場景的偉大幻術——追問追思木心
    今天是情人節,也是木心先生的生日年輕時我讀木心常似懂非懂,不解其意(他那些警句又似禪宗偈語裡繁若星辰的大哲人、大藝術家
  • 駱以軍:木心文學靈魂的近親,其實是曹雪芹,或張岱.
    似乎那個沉鬱冷誚、那個議論起培根、華格納、埃默森、蒙田、託爾斯泰……像隔鄰老友,那個「結結實實的懷疑論者」的木心,不見了,或是不像了。木心在《魚麗之宴》裡的幾篇應答編輯或學者提問,有許多段落至今讀了仍令人心驚,譬如:「……『文學』,酸腐迂闊要不得,便佞油滑也要不得,太活絡亢奮了,那個『品性的貧困』也到底不是『行路』、『讀書』就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