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徽柔出嫁在即,很多人都在罵趙禎,那麼寵愛自己的女兒,可是卻自私地把她嫁給了李瑋。如果我們站在趙禎的角度看,會覺得李瑋是一門好婚姻。李瑋是自己的娘家人,這麼多年又老實本分,而且以李瑋的性格,絕對不會欺負徽柔的。
趙禎認為,李瑋會像自己一樣珍視徽柔,但是他卻忽視了,李瑋有一個非常不堪的娘。
造成徽柔悲劇的根源在於李瑋的娘。
1、李瑋彪悍的娘把李瑋養成了「媽寶男」
相比曹評,李瑋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曹評長得好,又生性風流,從他擊丸和教人彈箜篌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專情的人。或許他會遵循曹家的家規,不會在外面亂搞,但是他對女生不設防這一點,就足夠讓徽柔吃醋了。
趙禎是個男人,他怎會看不透曹評呢?
而李瑋就不同了。
他小時候就曾幫助徽柔偷蜜餞吃,長大後更是記掛著徽柔,雖然他看著憨憨的,但是心裡卻是真的疼惜徽柔的。
如果沒有他的娘,或許他能夠感動徽柔,讓徽柔漸漸愛上他的。
可惜他的娘早已把他養成了一個「媽寶男」。
我們可以看看,他的娘一出場,就是在罵李瑋,說他沒出息,居然敢偷東西吃。
趙禎問李瑋話,也是他娘幫著回答,幫著提點。
李瑋之所以木訥、呆傻,恐怕就是他的娘罵的吧。
不分場合地訓誡孩子,換成誰,心裡都有陰影的吧。
婚後,更是他的娘教著他對付徽柔,甚至讓他打徽柔一巴掌以顯示自己「出息了」,連公主都敢打。
徽柔的悲劇,不是因為嫁給了不愛的人,而是因為嫁給了一個「媽寶男」。
真正美好的愛情,一般都是成年人與成年人之間的風花雪月,而不是巨嬰與巨嬰之間的苦大仇深。
一旦嫁給巨嬰,那就是一場災難,嫁給一個巨嬰家庭,那是一場煉獄。
2、嫁人前,不僅要看嫁的人,還要看他的家人
徽柔結婚前,不管是官家還是皇后,還是她的姐姐,都是把她捧在心尖上長大的。
為了陶冶她的性情,趙禎還特別重視讓她學習詩詞,看她喜歡畫畫,還特意讓畫院裡最有名的崔白教她畫畫。
當初選擇李瑋,更是因為皇后拿出來李瑋送徽柔的點心蜜餞的帕子上的畫。
李瑋送給徽柔的畫,也曾得到過官家的稱讚。
官家以為,婚後,徽柔一定能和李瑋產生共同語言。
可是沒想到的是,李瑋的娘卻是極為粗鄙之人,徽柔還沒過門,就想著讓她生孩子。
嫁給這樣的家庭,最可怕的,就是三觀不同。
徽柔在娘家,就算再囂張跋扈,可是皇后還是願意給她細細地講解道理,幫助她看透人生的苦樂。
可是李瑋的娘就不同了。她在徽柔面前,可是擺足了婆母的款,甚至還說:公主怎麼了,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媳婦,跟其他女人沒什麼區別。
更可怕的事情是,徽柔在家裡受盡委屈,竟然家族沒有一個人去管管她的婆婆。
或許,這個家族認為,李瑋的娘這樣做,是非常正確的。
細思極恐呀。
結婚你不是嫁給了某一個人,而是嫁給了這個人全部社會關係,你們倆的結婚就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他娶了你,就等於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會關係,你的父母……
嫁給怎樣的老公,就有著怎樣的家庭,也註定了你往後是怎樣的命運。
嫁對了,白頭到老。
嫁錯了,墜入苦海。
3、應該嫁給能珍視你的家庭,而不是珍視你的人
最近看《知否》,我覺得英國公才是最疼女兒的人。看他當初為女兒選擇的鄭家,那是多麼幸福的家庭呀。可惜被小沈氏截胡了。
小沈氏嫁給鄭家後,雖然哪做得也不好,可是不管公婆還是大嫂,都極力維護她。
小沈氏的婚姻,才是最頂級的婚姻:不僅丈夫愛她一輩子,他的家人也都愛她、寵她。
遇見一個對的人,那是件美好的事情;可如果遇見一個對的家庭,那才叫幸福。
李瑋或許是懂得珍惜徽柔的人,可是他的家族卻不懂得珍惜徽柔,更沒有理解趙禎託付女兒的那一片苦心。
所以,可憐的徽柔,就這樣被父親綁上漂亮的絲帶,送到自己的母家,增添門楣去了。
徽柔的不幸,不是因為嫁給了自己不喜歡的人,而是嫁給了一個不懂得珍惜她的家庭。
試想,如果李瑋有一個明事理的娘,徽柔有一個好婆婆。那她的婚姻,也許就不再是悲劇了。
一個人的未來怎樣,要看一個人擁有怎樣的原生家庭;而一個女人的未來怎樣,更要看她嫁的人的原生家庭怎樣。
你嫁給怎樣的家庭,就有怎樣的命。
如果可以,一定要嫁一個全家都愛你的男人。
畢竟,這才能稱得上是頂級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