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奮鬥的光輝融進祖國的星座
8月27日,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對8名「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28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進行了公示。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國家最高榮譽。頒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國家功勳榮譽表彰條例》的規定。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時進行,有需要時可以及時授予。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
公示的「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中,有長期領導並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的著名核物理學家于敏;有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的孫家棟;有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的袁隆平;有隱姓埋名幾十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核潛艇研製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黃旭華;有60多年來深藏功名,埋頭工作的張富清……
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中,於漪,長期躬耕於中學語文教學事業,為推動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衛興華,長期從事《資本論》研究,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作出重要貢獻;王蒙,創作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開拓性意義文學作品,發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作家,為中國當代文學繁榮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王繼才,32年如一日,和妻子奉命守衛開山島,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無私奉獻給國防和海防事業;郭蘭英,塑造了眾多光彩奪目的舞臺藝術形象,為中國民族歌劇表演體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藝術的發展作出開拓性貢獻……
「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在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歷史進程中,不懈奮鬥,無私奉獻,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作出傑出貢獻、建立了卓越功勳。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和工作崗位上,作出了重大貢獻、享有崇高聲譽。他(她)們,都是道德品質高尚、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奮鬥奉獻是其集體的精神圖譜。
有一首歌曲唱道,「在徵服宇宙的大軍裡,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歌頌我,不渴望你報答我,我把光輝融進祖國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這首歌頌大漠深處航天工作者的歌曲,也是無數為人民幸福、祖國發展、民族復興的奮鬥者、奉獻者的精神寫照。功勳模範人物,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群體,黨、國家和人民不會忘記。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功勳榮譽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規定(試行)》,按照「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激勵為主」的原則,對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工作待遇等方面享有的禮遇作了規定。禮遇功勳模範人物,是應有的尊重和褒揚。
大力褒揚、宣傳功勳模範人物的豐功偉績,就是向全社會發出關心英雄、珍愛英雄、尊崇英雄的強烈信號,將進一步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促進全党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激勵和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祖國更加繁榮強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作者:王志軍
編輯: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