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巨頭同床異夢:張勇說阿里全力以赴,馬化騰說騰訊只做連接

2021-01-13 朱飛

除了區塊鏈,時下最火熱的科技商業話題當屬新零售了。如果說在區塊鏈上阿里巴巴和騰訊還只是暗中發力、互相較勁,那麼在新零售層面兩家的競爭可謂全面鋪開、爭鋒相對了。

日前招商證券總結了一份中國新零售市場的參與者圖譜,得出AT爭霸的局面已經形成,雙方過自創或投資併購,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兩軍對壘局面。在上一篇文章(《阿里騰訊對壘新零售 這幾個信號值得警惕》)中筆者簡要分析了兩家做新零售「初心」的不同,指出騰訊的一些做法值得警惕,沒想到很快雙方高管就各自表態,親自闡述了自家的新零售策略。

簡言之,阿里巴巴集團CEO,同時也是高鑫零售董事會主席的張勇發表股東信認為,正是因為全心全意地相信新零售的未來、全心全意地以用戶和合作夥伴為中心,才使得使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戰略的推進中有「充足的信心」、「清晰的路徑」和「全力以赴的投入」。

這仿佛再一次印證了馬雲當年的那句「不是因為看見而相信,而是因為相信而看見。」在這一信念下,早在今年1月的阿里管理者戰略溝通會上張勇就說,「所以,我們的所有投資、業務布局就是三個原則:第一,能否激發商業的革新;第二,能否提升用戶體驗,特別是服務體驗;第三,是否是變革性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簡言之,阿里做新零售是全心相信、全力以赴、變革創新、落到實處,激發新的商業空間。

反觀騰訊,馬化騰25日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示,很多人看不懂騰訊在新零售的布局,為什麼會花這麼多錢去買新零售?「因為我們看到了很多需求在變化,我們的主要目的並非是做新零售,我們看中的點是希望微信用戶與線下實體商鋪連起來,這裡面就有很多利益商機。」

馬化騰還補充說,包括雲計算未來的發展都需要大數據的支持,連接的好,還有廣告收入,未來會用數位化方式在社交體系裡投放廣告,意味著我們的廣告收入也會增加,騰訊做的是連接。

簡言之,騰訊做新零售的主要目的不是做新零售,而是做連接,力爭讓流量更好地應用。

通過雙方高管的直白不難發現,儘管AT對決新零售大勢已成,但兩家的策略可以說大相逕庭,可謂「同床異夢」。再通俗地講:阿里是做深,騰訊在做淺;阿里自己也上陣,騰訊只做背後支撐;阿里要創造新商機,騰訊是發現新商機。

這兩種策略孰優孰劣?相信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客觀地講,阿里和騰訊畢竟出身不同,做出這樣不同的戰略打法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小菲認為,若從公司長遠規劃、行業變革發展的更高層面去看,阿里在新零售上的所作所為明顯領先了騰訊一個時代。如果說騰訊的新零售是新零售1.0,那麼阿里已然步入了新零售2.0時代。

一方面,正如王興首談並被大家認可的網際網路下半場理論所說,網際網路下半場要求網際網路公司深耕線下,融入到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化變革中去,才能抵禦線上流量枯竭帶來的損失,同時創造新的商業機遇。很顯然,依靠騰訊的小程序、二維碼等以接口、流量為目的的輕解決方案,至多停留在信息化層面,離數位化和智慧化相去甚遠。

反觀阿里的做法,除了同樣的投資併購外,還自己孵化、親自開設了盒馬鮮生、無人超市、天貓小店等新物種,身體力行探索數位化、智能化如何和傳統零售相結合。垂直行業的從業者都知道,若不懂具體的業務細節、不具備深厚的行業實踐經驗,單純的網際網路+就是空中樓閣,治標不治本。

另一方面,從海外成功經驗來看,收購全食的亞馬遜走了一條和阿里巴巴類似的道路,即先親自「下海」——比如設計開設無人智慧門店,從生鮮著手改造出新物種樣本——而從未見谷歌或Facebook單憑流量在這個行業做出大動靜,至少目前還沒有。

熟悉谷歌發展的可能知道,這家流量巨頭曾經嘗試在搜索結果中加入Buy按鈕,意圖截流電商用戶,但最終也沒掀起多大動靜,歸根結底就是「淺嘗輒止」玩不轉複雜多變的零售行業。線上電商如此,線下零售更是如此。

綜上,表面上中國新零售市場已形成AT對決局面,但實際上兩家是「同床異夢」,初心和玩法大不相同。孰優孰劣小菲先拋了一塊磚,接下來希望看到讀者諸君的洞見。(朱飛)

相關焦點

  • 現實主義者馬化騰和理想主義者馬雲
    馬化騰抨擊阿里巴巴在各種場合宣傳的「為其它企業賦能」是以中心化思路控制小公司,說「如果以後我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你的生態裡的時候,基本上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上了,利潤也掌握在別人手上」。他說騰訊要做「去中心化」的賦能,騰訊「不擁有房子,不會說出租給你、讓你租我的櫃檯做生意,而是讓你建房子,粉絲、客戶,以後都是你的。」
  • 阿里來自火星,騰訊來自金星
    現在這個時代,是AT雙巨頭的時代。最近有好事者比較了三家2017年的投資。騰訊的項目最多,但阿里最狠,大部分情況下,出手一個就是億當量級。所謂騰訊謀求去中心化,廣撒米。阿里謀求控制權,要麼不投要投就大筆銀子砸下去控盤。鈦媒體刊發了一篇兩家投資風格比較的文章,推薦閱讀。
  • 為什麼騰訊、阿里都在聯姻農業巨頭?|甲子光年
    3月25日,騰訊雲對外公布消息,新希望與騰訊共同出資成立新騰數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並透露合資公司將作為騰訊雲和新希望落地農業網際網路、智慧城鄉和數字政府等重大項目的實體單位。外界解讀,這顯示了騰訊布局農業網際網路的野心。在此之前,阿里也曾牽手中化、北大荒等農業公司,入局數字農業。
  • 阿里把中臺變薄,背後邏輯是什麼?
    前文提過,中臺適合做組合式創新,不適合做顛覆式創新。那麼顛覆式創新如何做呢?各家巨頭做法不太一樣,騰訊使用「賽馬機制」。馬化騰沒有想到,10年前的那場「賽馬」,最後跑出來的是一個叫張小龍的人和他所帶領的「微信」團隊,而他們此前,從來沒做過任何通訊工具。總之一句話,時代選擇了張小龍。在阿里,情況有所不同。
  • 騰訊、新東方、蘇寧 三大巨頭三段成長史,引人深思
    央視財經微信公號11月2日報導騰訊、新東方、蘇寧 三大巨頭三段成長史,引人深思。1.騰訊故事說起騰訊公司,這個擁有4萬多名員工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和我們的生活都有關係。騰訊旗下的微信和QQ的月活躍用戶數都接近10億,幾乎是一個國民應用。
  • 百度、騰訊、阿里的2020年度關鍵詞
    12月19日,接班馬雲的張勇下發內部信,新官上任攘外先安內,經過一番組織架構調整後,逍遙子希望阿里來年把勁使到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雲計算三個領域上。另一頭,21歲的騰訊自上而下不厭其煩地傳遞「科技向善」之說。雲啟大會上,湯道生展示騰訊的2B雄心,在外界看來早前的向善論像是對著群B們說的。去年對於百度來說同樣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 騰訊20年發展進程變化 一文了解騰訊的戊戌變革
    2017年4月,蘋果封掉了微信讚賞功能,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終於意識到微信要做的是「作業系統」,更是騰訊「連結一切」的觸角。2018年6月,微信官方宣布讚賞功能回歸,新的名字是「喜歡作者」,但騰訊與蘋果這兩個巨頭一損俱損,不像幸運的直播平臺那樣,微信和蘋果均不會從打賞中抽成,這也幾乎斷絕了它從C端獲得收益的可能。
  • 馬化騰今日過生,但「不再被待見」的騰訊能買了嗎?
    來源:新浪港股10月29日,今天是馬化騰的生日,「最有錢的星座天蠍座」的生日月來了!除了BAT的馬化騰和李彥宏、華為掌門人任正非,以及曾經連續十幾年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還有張朝陽、曹國偉…他們都是天蠍男!你身邊的天蠍座可能都是潛力股。胡潤研究院10月10日發布《2019 LEXUS雷克薩斯·胡潤百富榜》,上榜門檻連續第七年保持20億元。
  • 巨頭相繼落座後 社區團購如何「唱新戲」?
    回頭來看,包括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等一眾網際網路巨頭已相繼在這一領域落座。顯然,翻新後的社區團購賽道再也不是曾經那個由地頭蛇軍團構成的場地,而是一個迎來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短兵相接的新戰場。  那麼,在興盛優選仍舊佔據細分領域頭部位置的背景下,這些有錢有技術有流量的巨頭未來誰會在這一領域拔得頭籌?巨頭加碼後又會給社區團購產業鏈帶來一些怎樣的影響?
  • 阿里張勇:馬雲和我像兄弟 一起喝咖啡談工作
    近日,阿里巴巴執行長張勇談與公司聯合創始人馬雲的會面就像闊別已久的兄弟聚在一起喝咖啡,兩人在一起相互交流新的想法以及如何在企業新的理念上進行合作,為了阿里巴巴的未來共同努力。隨著張勇即將接替馬雲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董事長,他倆的關係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繼任行動宣布以來的首次電視採訪中,張勇透露了他是如何與馬雲會面,為公司提出新想法以及他與即將卸任的董事長發生的幾次意見不合的事情。兩位領導人定期舉行茶話會,但除了討論「經驗」之外,還討論了商業問題。張勇表示兩人的談話與商業有關,與個人以及個人的經歷無關。就像是許久未見的兄弟坐在一起喝咖啡。
  • 馬化騰又孵化出一隻獨角獸,估值1149億,或成為支付寶最大對手
    進入新世紀以來,騰訊和阿里巴巴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馬雲和馬化騰兩位創始人也相繼成為中國首富,可以說風光無限。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大網際網路巨頭,騰訊靠社交起家,而阿里則靠電子商務起家,但近年來,雙方開始涉足很多領域,騰訊自己做電商做不起來,但卻是京東,拼多多的最大股東,和美團也有著莫大的關係,而阿里在社交領域也可謂下足了功夫,花大手筆投資了微博,又開發出了釘釘軟體,目前釘釘的用戶已經超過了3億,雙方都在暗自較量。
  • 阿里喜歡先手,騰訊喜歡後手,如果阿里騰訊被拆分誰更強?
    如果,我說的是如果,如果阿里和騰訊未來將被拆分,那麼這兩家公司誰會陷入困境呢?我的答案是阿里。為何呢?縱觀這兩年騰訊和阿里兩家巨頭的發展走勢來看,騰訊目前在社交領域上依然找不到對手,而阿里則電商領域則面臨多個對手的競爭。
  • 阿里的缺口-新聞頻道-和訊網
    2010年的騰訊,從3Q大戰中進入艱難的休整期,這場PC時代最後的戰爭反而讓騰訊開始了戰略的改變,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遊戲及非主流的社交QQ外開始尋找更多維度的突破,業務廣度開始涵蓋遊戲、社交、電商、文娛、網約車等業務。  幸運的是,騰訊臨門一腳拿到了微信這張移動網際網路船票。那時,騰訊還做了兩個正確的決定:一是all in 微信;二是砍掉電商等所有不擅長的業務。
  • 新零售的冰火兩重天:國內高歌猛進,國外裹足不前?
    直到網際網路發展進入成熟期,線上獲客成本升高,逐漸與線下的獲客成本相持平甚至是超過線下,為保證資本的回報額實現最大值,以阿里為首的電商巨頭開始提出新零售,計劃通過兩個渠道的融合,找到將獲客成本縮小至最小值,利潤實現最大值的模式。那麼,新零售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可以用一形態,二價值,三特徵來概括。一形態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用數位化作為驅動的泛零售。二價值即提高零售行業的流通運轉效率。
  • 張勇:95後、50後和小鎮青年,正成為消費的生力軍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這次雙11阿里在下沉市場、新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戰略,阿里巴巴是如何制定出這些戰略?這些戰略的出臺背景是否與新消費有關?張勇:所有這些新戰略和新洞察,本質上都是我們看到了新消費時代帶來的歷史機遇。可能很多人知道,雙11最早的誕生,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當時的淘寶商城剛剛誕生,我們想做一個活動,讓更多人來記住我們。
  • 阿里之外,孰與巨頭共舞
    推動開放發展,浙商迎來新的歷史機遇。總想改變「大樹底下無小草」的魔咒。或者說,希望浙商的方陣中,走出一支成功「逆襲」寡頭的隊伍。不得不承認,當前經濟發展正日益進入「寡頭時代」。事實上,整合集中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一馬當先是風景,三陽開泰、萬馬奔騰才是風光。浙商的精彩就在於其族群式的崛起,在於其以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姿勢與世界寡頭共舞。
  • 騰訊豹變史:1998~2018
    追溯2002年,騰訊公司劃定新組織架構的動機,是由於移動夢網業務的順利推進為公司所帶來的豐厚利潤所致,我們甚至可以說彼時騰訊整個組織架構都是以夢網業務為主導的。騰訊公司早期按照M線和R線的劃分,所依據是基於僅有的兩大核心產品:當隔壁無線業務部門月入百萬利潤時,即使是吳宵光麾下的QQ產品開發部也不得不為夢網項目讓路。
  • 網易雲音樂獲7億美元融資 阿里百度聯手抗騰訊?
    巨頭鎖定的市場然而,目前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頭部寡頭玩家已經鎖定騰訊。2018年10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IPO招股書稱,2018年第二季度,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包攬了中國移動音樂應用的前四名。
  • 我對騰訊2016全年財報的8點看法
    根據財報,截止2016年12月,騰訊行動支付的月活躍帳戶及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我在想,會不會真如馬化騰在某內部會議所說,微信支付的線下份額已經超過支付寶?騰訊新聞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專業新聞應用,聚焦深度新聞內容。快報通過有吸引力的以及高度個性化的休閒閱讀內容,亦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新聞應用之一。」可以看到,基本上,騰訊新聞對標的是類似傳統門戶的app們,而天天快報對標的是今日頭條領銜的新一代個性化推薦為主打的app們。
  • 騰訊收購搜狗 與奇虎360舊恨未解又結新仇
    2、搜狐借搜狗與騰訊結盟,百度孤軍奮戰正如錯失搜狗的360董事長周鴻禕的結論,「恭喜張朝陽及搜狗,這個價格還是不錯的,也希望張朝陽藉此機會,讓搜狐公司發展更好。」搜狐這位大贏家,除了使得搜狗估值增長近十倍,自己也獲得復興機會。中國網際網路巨頭被稱為BAT3,即市值超過百億美金的騰訊、百度、阿里和360。老三大門戶搜狐、新浪和網易則早已沒有昔日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