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著《心靈奇旅》電影票走進影廳的時候,姐和很多人一樣,沒想到自己會因為一部動畫片熱淚盈眶。
被封為 皮克斯年度動畫的它,順利拿下「近期熱門電影榜」 No·1,豆瓣評分高達 8.9。
從電影的排片量就能看出來,一開始它完全被低估了。
上映第一天的排片佔比只有 2.7%,首日票房不過 409 萬。
哪怕到現在,電影的排片佔比仍舊不超過 10%。
很多人為它鳴不平:
一部極有可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一部迪士尼皮克斯近乎滿分的作品,排片量……就這?
但在影片上映 15 天后,《心靈奇旅》的票房突破 2 億,完全是靠口碑實現逆襲。
先說《心靈奇旅》的製作公司——皮克斯,這三個字就是一顆定心丸。
穩坐動畫公司頭把交椅的它,每年出品的視頻都是奧斯卡獎的大熱門。
皮克斯製作的《玩具總動員》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長片,以 1.92 億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動畫電影的紀錄。
電影被稱為繼《米老鼠》賦予動畫片聲音和《白雪公主》賦予動畫片色彩之後的第三次飛躍——賦予動畫片 3D。
時至今日巴斯光年和胡迪的形象仍然深入人心。
隨後皮克斯出品的《怪獸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都在不斷刷新票房紀錄。
真可謂: 逢出品,必精品!
而《心靈奇旅》延續了皮克斯以往的製作水準,劇情、細節、畫面都值得稱絕!
戳視頻,細品一下。
為了讓好片不被埋沒,姐忍不住想為它多說幾句。
愛上生命的一瞬間
才能讓生命激起火花
《心靈奇旅》的主角喬-加德納,標準的打工人(還是散工),在一所中學裡兼職做老師。
他心中一直有一個追逐音樂的夢想,但卻在逐夢路上不斷碰壁。
突然有一天,學校說他可以轉正了,五險一金、人生有兜底,可以說是擁有了一個「鐵飯碗」。
但喬卻高興不起來,他覺得自己應該在聚光燈下彈鋼琴。老師?未免太普通了。
正當他猶豫去不去學校入職的時候,喬偶然參加了知名爵士樂隊面試,靠一段 Freestyle 贏得偶像認可:
「今晚九點,一起來演出啊。」偶像對他說。
本以為喬馬上就要走上人生巔峰,沒想到他居然在回家的路上摔死了。
在他重新投胎的路上,喬非常慌亂,他不能接受這麼錯過來之不易的演出機會。
「我不能死,我的人生才剛開始。」
憑藉這股信念,喬脫離等死大部隊,不小心闖入了「生前之地」,在這裡聚集著尚未出世的各種靈魂。
只要找到「火花」,靈魂就能得到去往地球的通行證,變成地球人。
但偏偏有一個「冥頑不靈」的靈魂對此毫無興趣,它就是厭世的 22。
22 已經在「生前之地」不報任何希望地活了幾千年,它以碌碌無為為樂,一點兒也不想去地球。
最強導師陣容阿基米德、甘地、特蕾莎修女、拳王阿里等絞盡腦汁,都不能幫它激起一絲火花。
為了重返地球,喬成為了 22 的導師,他跟 22 說,反正你也不想去地球,不如我幫你激起火花,你把通行證給我,讓我回去。
22 一聽,也行,不去地球怎麼都好說。就這樣,二人順利達成友好協議。
為了重返地球,喬和 22 開啟了尋找生命火花之旅。
可陰差陽錯間,喬和 22 身份互換來到地球,22 變成了喬,喬變成了一隻貓。
他們在地球經歷了一天,一起看天、走路、在大街上橫衝直撞。
喬偷來了披薩,那是 22 第一次嘗到食物的味道,22 感到無比滿足。
他們還一起來到理髮店,22 用喬的身體跟老闆、客人暢聊,跟人分享人生觀。
在喬身體裡的 22 甚至幫想要放棄音樂的女孩,重新拾起演奏音樂的夢想。
對 22 來說,一切都充滿新鮮感,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原本對做人萬般牴觸的 22,這一刻居然發現做人其實也不錯。
從地球返回「生前之地」時,他們驚奇的發現,22 居然點亮了火花。
雖然中間經歷了一些波折(留個小懸念,大家可以去電影院自行揭秘),但喬還是如願拿到了重生通行證,返回地球。
他實現了自己的夢寐以求的事,在舞臺上演奏了鋼琴,贏得了人們的掌聲。但當他完美完成表演後,他激動地問偶像,接下來我們該幹些什麼?
偶像說,明天同一時間,這個表演再來一次。那一瞬間,他突然發現原來前半生的追求,居然不過如此。
喬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曾以為生命的火花一定是宏偉的目標,實現夢想的那一刻他無比興奮,感覺走到人生巔峰。
這種巨大的幸福感很難忘,但也十分短暫。它不足以抵消逐夢過程中的艱難和壓力,夢想實現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無盡地空虛。
回到家,他繼續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生命的火花?當往事如電影膠片一樣一幕幕閃過,那一瞬間他才發現:
生活的真諦不是永遠追逐某個目標,而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愛上生命,才能激活生命的火花。
只有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不斷感受日常小事帶來的幸福感,才能在實現夢想後繼續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
夢想很偉大,但日常小事帶來的能量也不可小覷。
《心靈奇旅》是皮克斯在年末給大家帶來的安慰劑,奔波、疲憊的打工人看完或許會得到一絲慰藉。
看電影之前,姐以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為夢想奮不顧身的故事。
相反,電影想要說的恰恰是演出結束後,女爵士手跟喬說的那樣: 不要為了所謂夢想,忽略了眼前的景色。
很多人總以為快樂體驗是從遠大目標中獲得,卻沒發現其實快樂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有夢想,為了夢想去拼搏、努力,沒毛病。喬不也實現夢想,成功獲得演出機會了嗎?
不要讓夢想成為自己生活的全部, 活在當下,才是電影試圖傳達的理念。
if 姐想說的是,夢想和當下,其實並不是對立的。
從小到大,我們被灌輸了太多的遠大理想和抱負,卻沒有學會好好體會小事帶來的快樂。
努力拼搏沒有錯,但只追求目標,忽略自我感受的「唯結果論」,不僅不會讓你快樂,反而會帶來很多負面體驗,甚至最終摧毀你的夢想。
有多少人,在早九晚五機械性的忙碌後,驀然回首,發現自己每天忙的要命,但其實並不快樂?
有多少人,最開始為了熱愛進入一個行業,卻不知不覺間再也找不到初心,迷失在他人的要求中?
又有多少人,因為沒有實現最開始夢想中的生活,而感到無趣、疲憊、「人間不值得」?
看不到生活中的樂趣,環繞在身邊的只有源源不斷的壓力和焦慮。
if 姐每次採訪完明星,都會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愛與美好,如何傳遞愛與美好?
大家的回答往往不是實現多麼偉大的目標、獲得哪些獎項,反而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切切實實的感受到愛。
電影的最後,喬破例返回地球,別人問他:
「那你認為你會做什麼?你將如何度過一生?」
喬說:
「我不確定,但我知道,我將珍惜每一分鐘去活著。」
或許,這也是喬帶給我們的啟發。從現在開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一邊為夢想努力,一邊尋找生活的火花。
吃一塊美味的披薩,看樹葉靜靜落下,這些無數觸手可及的,都應該成為你快樂的理由。
皮克斯的隱藏細節
你看懂了嗎?
《心靈奇旅》是皮克斯第一部以非裔為主角的動畫長片。
電影中隱藏的各種小細節,值得一品。
為了準確表現非裔的社會文化,皮克斯還專門請來多位文化顧問,可謂用心良苦。
片中的理髮店就高度還原了非裔電影人 Kemp Powers 常去的一家主要服務非裔居民的紐約理髮店。
皮克斯在電影中試圖打破種族間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掛在喬家裡的一幅名畫《班卓琴課》。
這幅畫的作者是著名非裔美國藝術家 Henry Ossawa Tanner,他曾生活在紐約的非裔社區哈萊姆。
在此生活的非裔文化精英合力挑戰白人主流社會的種族偏見和歧視。
《班卓琴課》中,非裔祖孫二人所彈奏的班卓琴,正是刻板印象裏白人的玩物。
《心靈奇旅》將 2D 與 3D 穿插運用,讓畫面更豐富,對比更強烈。
電影塑造了現實世界與靈魂世界兩個次元。在靈魂世界中,人物大多是以 2D 效果呈現,與 3D 的現實世界形成鮮明對比。
2D 生前之地
3D 現實世界
但看似簡單的 2D 造型其實並不容易。
動畫師製作了大量金屬絲雕塑來研究人物在不同角度以及運動狀態下的外型變化。
最終才讓 2D 造型毫無違和感地出現在了 3D 動畫中。
這個畫面構思不禁讓人想起畢卡索晚年集大成的簡筆畫。
簡潔,就是最終極的高級。
左:畢卡索簡筆畫
右:《心靈奇旅》人物
《心靈之旅》的成功和音樂的選擇有緊密的聯繫,爵士樂就是電影的點睛之筆。
截止目前,這部電影配樂已經拿下了四個大獎。
眾所周知,爵士樂特別有氛圍感,每當音樂響起,就會讓人迅速跟隨劇情進入忘我的狀態。
很多人看完電影時都會被音樂打動。
從各方面來看,《心靈奇旅》都稱得上是一部優質之作。
但不光是電影本身的精彩,皮克斯最厲害的地方,是總能從最原始、質樸的感情中帶給我們共鳴和思考。
當下的社會,我們確實不得不面臨內卷,面臨無處不在的壓力。
但,別忘了,享受此刻的歡愉,是每個人的權利,也是每個人的功課。
夢想很重要,但夢想只是你的一部分。
從今天開始,更愛自己一點,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