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三毛,原名陳懋平,漢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出生於重慶,於1991年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她的一生,完全可以用浪漫坦蕩來形容,也可以用隨性灑脫。總之,三毛的一生是很值得很多人去豔羨的一生。至於三毛這個名字從何得來,是因為當時三毛流浪記很是流行,還有一個原因是說她認為她的文章值不了三毛錢。而原來的名字是父母一輩希望她能夠平安,這個世界能夠和平。只是中間的懋字再也沒讓她寫過,每次寫名字都直接跳過去,父親也拿她沒辦法,就拿掉了名字裡面這個繁雜的字。
1964年她進入文化大學哲學系學習後來去了留學,德國等國 。中間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她又回到了臺灣,在其原來上學的地方任教。1964年她進入文化大學哲學系學習後來去了留學,德國等國 。中間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她又回到了臺灣,在其原來上學的地方任教。看也看出來三毛確實一生顛簸,但是如果要了解這位作家的話,還是得從她遇見她命中注定的愛人,荷西開始說起。
其實三毛的初戀並不是荷西。而是那個她去聽課時遇到的,當然,最後這段感情草草收場,初戀就是初戀。後來去留學的時候認識了荷西,後來就被表白了,儘管相差八歲,但是荷西告訴她六年後一定來找她。一段感情就這樣悄悄地成長了起來,儘管女方並不知道。她返回去的之後沒多久就開始了和一德裔男子的愛情故事。但是悲哀總是來的那麼多突然,這位未婚夫還沒能歡呼,倒是真的離深愛的女人別去了。
三毛是個極其簡單純粹的一個人。但是在她的文章裡往往能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能表現出不一樣的她極其單純,在單純中卻有一種驚人的深刻。無論是做人還是寫作,筆調自然輕快,不經意間說著最在意的人和事。像極了她對待愛情的態度。三毛第一次戀愛是以失敗後告終。
據說當時荷西給三毛再見的時候是喊著英文名字說再見。只是當時男方讓女方等六年,荷西真的做到了,六年期限一到,就來找三毛了。重逢之前的三毛還有過兩段感情,第一段是已經被求婚甚至也答應了才知道這位是有婦之夫,第二段遇見的則是一名德國的老師,這回連訂婚都有了,就差結婚那一步,他突發心臟病而去世,自己的婚姻又結束了。
難免會對自己產生失望,但是只知道自己是極其疲憊的,尤其是身體。而這時,六年之約到了,朋友把三毛約過去,閉著眼睛等候。然後三毛就被抱了起來,看見荷西如約而至,他們倆個的故事只是命運,一切不夠晚也不算早,是必定要發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