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中太歲神象徵帝王,帝星之後的太陰神又指什麼?頭戴鳳冠

2021-01-08 源易緣

民俗文化中太歲神象徵帝王,帝星之後的太陰神又指什麼?頭戴鳳冠

在前幾期的傳統文化易學付費專欄系列文章裡,「源易緣」曾結合古籍《四庫全書》,分別談到了民俗文化中的「太歲神」、「大將軍」等所臨方位,以及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今天,我們將繼續談一位女性的神仙——太陰神。

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中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四象」,包括:少陰、少陽、老陰和老陽。

用阿拉伯數字代表,少陰為「8」、少陽為「7」,老陰為「6」,老陽為「9」。其中老陰和老陽,分別代表著陰的極致和陽的極致。

古人說,逢「極」必動,逢「極」必變,因此,在實際的易學運用中,每逢遇到數字「6」和「9",就會出現爻變和卦變。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曾出現過太陰星,居於月宮之中,還是嫦娥仙子的」上司「。

唐僧師徒取經進入天竺國,本已接近取經尾聲。在此地卻遇到了一位玉兔精。玉兔精從月宮中下來,化身天竺國公主,試圖以假亂真,與唐僧成親,破壞唐僧的真陽之氣。

當孫悟空與玉兔精大戰決出勝負,孫大聖準備對玉兔精痛下殺手之時,太陰星君帶著嫦娥仙子出現,讓孫悟空莫要動手,棍下留情。

初見太陰星君,孫悟空與玉兔精打鬥得正起勁,聽到太陰星君的聲音,悟空慌的收了鐵棒。

然後,躬身施禮道:老太陰,從哪裡來的?老孫失迴避了!

《西遊記》原著中描寫的一個「慌」字,一個「失迴避」,可見孫悟空對太陰星君的敬重!

當星君說明玉兔的來歷,並為之求情時,悟空的第二個反應就是:既有這些因果,老孫也不敢違抗。

大聖口中的一句「不敢違抗」,又可見太陰星君的高貴地位。

傳統民俗文化中,將太歲神比喻為一歲之君,統領諸神,威不可犯。那麼,」太陰神「指的又是誰?

古人認為,太陰神頭戴鳳冠,又衣著華麗、典雅端莊,有母儀天下的氣勢,每當這位女神出現在不同的方位,就會有相應的預兆。人們所做的事情就需要相應的去做調整。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又該如何查詢太陰神所臨之方位,以及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呢?

今天,」源易緣「就結合傳統文化和文學作品知識,來談談這些話題,供大家交流探討。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相關焦點

  • 通用大吉神太陽與太陰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能發光,且九大行星是受太陽引力的影響成為一個完整體系。故稱星中天子,為萬宿(天上星宿)之祖,諸吉星之宗。由於太陽為「祖"為「宗」,故天而無日(太陽)則萬古長夜。月星諸宿,其體何光。太陽照諸方,萬德齊全,吉善之星遇之而增其光輝,兇惡之星遇之拱手而伏。
  • 「太歲」是指什麼?
    太歲(又稱歲陰),原來是古代觀星術中所指的一顆行星,後來演變成了一種神祇信仰。早在戰國時期,國人就使用「歲星紀年法」,用歲星在天上的位置來表示年度,一年一個辰,12年一循環。《續文獻通考·郊社考卷一百九》上記載:「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面一周天,若不然也。
  • 「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
    所以,真實的犯太歲,不是迷信,而是真實地存在,是中國最早的科學。 什麼是太歲?中國古代天文學從原始社會就有了萌芽。早在堯帝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在早期的天文觀察中,他們發現天空有一顆星星,亮度僅次於太陽和月亮,它的運行很有規律,差不多12年就會走完一輪迴,回到最初的位置。 用它記錄時間最好不過。這顆星,就是木星,古人管叫它歲星。
  • 星神六兇煞:金神大將軍、黃幡、豹尾、披麻煞、殘冠、五鬼
    01開篇序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之中,擁有著許多的民俗文化傳承至今,也許有人對那些充滿玄幻的傳說不太相信,但是了解一下亦是無妨,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民間常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星神六兇煞:金神大將軍、黃幡、豹尾、披麻煞、殘冠、五鬼。
  • 太歲文化的由來(上篇)
    太歲之說是屬於我們中國的民俗文化的範疇,民俗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
  • 古代的太歲神,及什麼是犯衝,什麼是對衝,什麼是偏衝
    太歲又稱太陰、歲陰,本是古人佔星時杜撰出來的一顆與木星(古人稱歲星)相對的星宿,其主要功能為紀年。後來人們將太歲視為一位主管吉兇禍福的神進行祭祀膜拜,《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因而太歲又被人們稱為太歲星君、歲君。
  • 太歲神是什麼神?可有諸神迴避,衝撞不祥這一說法!
    西漢末年的劉歆根據上古資料整理出歲星在天區中停留的十二個位置,稱為「十二次」;這「十二次」分別是: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太歲神對應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年中天子,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那麼他又有何能力呢?
  • 上古神話中帝星是紫薇大帝,吉星、兇星、魔星和星神是誰?
    在上古神話之中星辰是神話最為重要的一種存在,星辰往往和神靈聯繫在一起,而星辰之神我們知道也有不少,比如五行星君有太白金星、比如北鬥七星之中的各位星君,除此之外的吉星、兇星、魔星以及星神分別是誰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
  • 來看民俗文化!2020年五大生肖犯太歲
    轉眼進入2020年,新的一年開始啦,今年的當值太歲是盧秘,生肖運程鼠兔馬羊雞犯太歲。而對於中國民俗說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總有人信,了解一下太歲及吉兇知識,總之來瀏覽看看也無妨。道教以六十年循環一個周期,稱為六十花甲,在這六十年之中每年都有一位神值班,為值年太歲,俗稱太歲神,今年的當值太歲是盧秘大將軍。庚子年太歲神盧秘大將軍,為明代江蘇崑山人,官職曾為睢州同知,因體恤睢州百姓力抗禦史徵召,深得當地百姓愛戴。後在任上仙逝,家徒四壁,無法發喪;當地自發為他送葬的老百姓雲集而至,當時天降大雨但百姓無一退避,冒雨為其發喪。
  • 豬在中西方文化中象徵什麼?
    boar意為「野豬」,hog指餵肥之後供食用的豬,pig是總稱,也可指「令人不快的人,貪婪的人」,這一點與漢語中的文化含義相對應,而豬屬於六畜,從認知上看,生肖豬是家豬而不是野豬,所以用year of pig表示豬年最為合適。豬在十二生肖中處於末位,與十二地支中的「亥」相對應,即亥豬。
  • 不論在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中,木星都是大吉大利的象徵
    不僅如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木星也是大吉大利的象徵,因此,它有一個很討喜的古代稱謂,即「福星」。在民俗信仰中,福星是一個神仙,帶有幸福、好運、美滿、快樂等吉祥寓意。福星的形象往往是頭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賜福由此而來。
  • 太歲源流考
    說到「太歲」一詞,我們並不陌生。時常會聽到「XX今年犯太歲、衝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這些話,然後就需要去拜太歲,買太歲錦囊 禳災祈福,但是太歲到底是什麼,是如何發展至今天的六十太歲神形式,你真的知道嗎?
  • 「犯太歲」中的「太歲」究竟是什麼?2019年將近,有哪些生肖會犯
    「犯太歲」中的「太歲」究竟是什麼?2019年將近,有哪些生肖會犯太歲也叫歲陰、太陰,有時也被稱作青龍,最初為天文曆法名詞,以後逐漸被神化。在古代,人們稱木星為歲星,並逐漸總結出其運行軌跡,發現歲星每十二年運行一周。
  • 道教五嶽大帝是指哪幾位尊神?
    昨天推文中,小道士與各位聊了下湖南崀山龍頭香,提到了山神以及五嶽大帝。五嶽我們都知道,在金庸武俠裡還塑造過一個江湖幫派:五嶽劍派,裡面各個是人才,說話聲音又好聽,特別是嶽不群和林平之,那小聲音,真叫一個燕語鶯聲,嬌翠欲滴,餘音繞梁,珠圓玉潤…(嶽不群表示贊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濃厚的山川崇拜信仰基礎,道教承載傳統,認為萬物有靈、山川有神。五嶽對應五行,又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帝王受命於天的象徵。
  • 中國上古諸神裡,四方之神不是特指四位神仙,而是四個官職
    換言之,誰擔任四方職務就是四方的神。《山海經·海外東經》: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句芒(gōu máng),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司掌木神、春神、農事,又叫句龍、句重、芒童、木正、木帝。句芒在古代非常重要,在《山海經》中記載它住在東面,鳥身人面,乘兩龍。而在春秋以後他的面目就成了我們現在在年畫中看到的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的樣子。
  • 太歲頭上不能動土,您知道民俗中的「大將軍」出現,又需注意啥?
    太歲頭上不能動土,您知道民俗中的「大將軍」出現,又需注意啥?在傳統文化中,有60年一甲子的說法,又稱「六十花甲子」。中國的道教文化根據60甲子,還創造出了道教神仙,稱之為「六十元辰」。傳統神話傳說裡,道教信奉的60甲子神或60元辰,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因為,他代表了可以趨吉避兇的60位「本命神」——太歲神。熟悉傳統文化《易經》的朋友可知,60甲子的來歷,是古人在上古時期根據自然規律,發明創造出的一種紀時方法,叫做「天幹地支法」。
  • 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昌文化
    在四川省梓潼縣城北七曲山上,有一座元、明、清三代形成的古建築,殿宇樓閣雄偉壯觀,正殿供奉著高大的鐵鑄造像,神情威嚴,兩目深邃,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梓潼文昌君帝。古往今來,到處流傳著種種關於文昌的神話,特別是唐朝以來,歷代帝王競相追封文昌,道教也把文昌列入神壇,到了元明清時期,更是舉國學子,有讀書之處都必須奉祀文昌帝君。文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影響頗為深遠,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說。
  • 太歲星君是道教神,只有道士才能化解,別人幫不上忙!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可以關注我們拜太歲是很多信眾關注的話題,同正月初五請財神一樣,拜太歲也是典型的道教信仰與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的民風民俗之一
  • 道教中的「五德星君」指的是哪五位尊神?分別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東方歲星真皇君,名澄瀾,字清凝。南方熒惑真皇君,姓皓空,諱維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姓皓空,名德標。(北方)辰星真皇君,名啟咺,字積原。(中央)鎮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此名目又見於《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訣》及《太上飛步五星經》等書中。五炁真君,又名五德星君,五星君,五曜星君是道教的五位星神。
  • 道教文化中的四位女神仙,她們才是真正的女神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士的修行目的就是得道成仙,因此,道教文化中有一個龐大的神仙體系,比如地位最高的三清道祖,其次的四御真人等等,有的是由人身修煉成仙,有的是古靈精怪修煉成仙,比如鼠仙和蛇仙,那麼,你知道道教文化中有哪些著名的女神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