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江湖人稱「文學鬼才」「馬親王」, 著有《古董局中局》、《風起隴西》、《顯微鏡下的大明》等著作,他就是大陸內地新晉作家——馬伯庸。今天我們來分享他的《長安十二時辰》。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當下的每一刻。
提到長安,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唐朝,那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朝代之一,煌煌盛世,萬國來朝。而長安,則是唐朝的國都,我們分享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長安十二時辰》的火爆,源於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同名古裝懸疑劇。
看完之後,很多人都說感覺回到了唐朝:唐天寶三年,元月十四日,長安城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張小敬身上。主人公們必須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否則整座長安城及生活在長安城內的百萬民眾危矣。於是,我們仿佛跟著主人公們,從早到晚,走過一百零八坊,走過那個盛世最好的模樣。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小說的緣起,馬伯庸是這樣說的:「這部小說的最早想法,來源於有人在知乎提的一個問題:如果你給《刺客信條》寫劇情,會把背景放在哪裡?
《刺客信條》是一個沙盤類的電子遊戲,主角穿梭於一個古代或者近代的城市裡,執行各種刺殺任務,我很喜歡玩。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腦子裡最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唐代長安城。唐代的長安城對我來說,是一個夢幻之地。這是一個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偉大城市,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諸色人物雲集其中,風流文採與赫赫武威縱橫交錯,生活繁華多彩,風氣開放多元。在那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實在是一個創作者所能想到的最合適的舞臺。想像一個刺客的身影,在月圓下的大雁塔上躍下,追捕他的火紅燈籠從朱雀大街延伸到曲江池,驚起樂遊原上無數的宿鳥……這是一個充滿了畫面感的片段,神秘與堂皇同時糾葛,如果能寫出來,這該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
於是,《長安十二時辰》誕生了!
一百零八坊星羅棋布的長安城,恰似一張棋盤,每一輪見招拆招都在這之間:有人在暗處行兇,有人在明處追捕,有人在案前推演全局,還有人在深宮之中坐收漁利。在蒙太奇式的場景切換中,明線暗線縱橫交錯,織就一張精巧的敘事網,節奏緊湊,懸念迭起,扣人心弦。
書中的男主角張小敬遭朝廷戕害成為死囚,在別人眼裡,張小敬本可以伺機逃走的,他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只是社會底層的小角色,但是他沒有。期間他面臨無數次生死抉擇,每一步都受到敵方的阻撓剿殺,「沒人支持,沒人相信,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但他依舊堅守「不退之信念」,他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呢?書中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張小敬沒有把他攙扶起來,也沒有出言諷刺,他摩挲著腳邊細犬的頂毛,緩緩仰起頭。視線越過姚汝能的肩頭,看向遠處巍峨雄偉的大雁塔,眼神一時深邃起來。
「汝能啊,你曾在穀雨前後登上過大雁塔頂嗎?」
姚汝能一怔,不明白他為何突然說起這個。
「那裡有一個看塔的小沙彌,你給他半吊錢,就能偷偷攀到塔頂,看盡長安的牡丹。小沙彌攢下的錢從不亂用,總是偷偷地買來河魚去餵慈恩寺邊的小貓。」張小敬慢慢說著,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姚汝能正要開口發問,張小敬又道:「升道坊裡有一個專做畢羅餅的回鶻老頭,他選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餅剛出爐時味道極香。我從前當差,都會一早趕過去守在坊門,一開門就買幾個。」他嘖了嘖嘴,似乎還在回味。「還有普濟寺的雕胡飯,初一、十五才能吃到,和尚們偷偷加了葷油,口感可真不錯。」
「張都尉,你這是……」
「東市的阿羅約是個馴駱駝的好手,他的畢生夢想是在安邑坊置個產業,娶妻生子,徹底紮根在長安。長興坊裡住著一個姓薛的太常樂工,廬陵人,每到晴天無雲的半夜,必去天津橋上吹笛子,只為用月光洗滌笛聲,我替他遮過好幾次犯夜禁的事。還有一個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當年公孫大娘。她練舞跳得腳跟磨爛,不得不用紅綢裹住。哦,對了,盂蘭盆節放河燈時,滿河皆是燭光。如果你沿著龍首渠走,會看到一個瞎眼阿婆沿渠叫賣折好的紙船,說是為她孫女攢副銅簪,可我知道,她的孫女早就病死了。」
說著這些全無聯繫的人和事,張小敬語氣悠長,獨眼閃亮:「我在長安城當了九年不良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這樣的百姓,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著。」
他說到這裡,語調稍微降低了些:「倘若讓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這樣的人。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人過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我會盡己所能。我想要保護的,是這樣的長安——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九死一生無怨無悔——不是為了某一位帝王、某一個朝廷,而是為了這座長安城和生活其中的許許多多普通人。
正如書中那即將身死卻依舊眼神溫柔光芒不改的波斯王族後裔,那死的冤屈都不願瞪向別人的徐賓,那在漆黑望樓上點亮「不退」信號的木訥書吏姚汝能,那「雖是修道之人,亦有濟世之心」冒死給予張小敬唯一信任的李泌……
書中未費點墨去刻畫感情,但卻處處打動人心。除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背叛,那種被推上絕路時的無力與掙扎,面對「犧牲少數無辜者換取更多人的生機」的命題時的無悔選擇,同樣令人動容。
故事的最後,我們的英雄張小敬「一瘸一拐地穿過賀府廢墟,站在高高的樂遊原邊緣,俯瞰著整個長安城。
在他的獨眼之中,一百零八坊嚴整而莊嚴地排列在朱雀大街兩側,在太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氣勢恢宏。他曾經聽外域的胡人說過,縱觀整個世界,都沒有比長安更偉大、更壯觀的城市。昨晚的喧囂,並未在這座城市的肌體上留下什麼疤痕,它依然是那麼高貴壯麗,就好像永遠會這樣持續下去似的。
一滴晶瑩的淚水,從張小敬乾涸已久的眼窩裡流淌而出,這還是他來長安九年以來的第一次。」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得遇此書,當浮一大白。答應我,《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著小說你一定要看!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智慧沙漏少東家!電子書資源後臺留言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