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又來挑事:莫迪根本逃不出中國手掌心?不料慘遭現實打臉

2021-01-10 號外視點

據觀察者網12月7日報導,日前美國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詳細分析了中國和印度邊境地區的衝突過程,甚至提出了「一切如中國所願,印度逃不出中國手掌心」的論調。雖然從某種程度上看,文中的分析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可借鑑性。但是其中的一些說法卻過於激進、與現實存在很大出入,甚至有渲染「中國威脅」的可能。

中國為什麼不把印度當作競爭對手?

文中指出,中國之所以不把印度當作競爭對手,主要就是因為它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遠遠落後於中國。不過從長遠角度上看,中國確實將印度視為可能的未來競爭對手。此前根據各種國際組織的預測,到2050年或者以後,最大競爭對手很可能會從美國轉向印度。

比如,世界經濟論壇曾預測,到2030年時,印度的經濟實力將超過美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包括莫迪在內的印度決策者對印度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興奮不已,但是他們卻並沒有採取任何可行的具體措施、來確保印度會沿著這一經濟增長軌跡發展下去。更為關鍵的是,印度領導者似乎傾向於思考那些本國經濟、外交能力不能解決的問題,而這種態度很可能將會使得印度偏離正確的發展方向。

中國拖延解決邊境問題?無稽之談!

在西方媒體看來,無論中國想解決邊境問題還是想拖延解決這一問題,它所優先考慮的似乎一直都是怎樣實現其長期戰略目標。很明顯,中國既不希望印度太弱小,也不希望印度太強大。與此同時,印度外長蘇傑生也認為,以川普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領導人的想法和中國一樣:一個弱小的印度不符合西方利益,同時一個在經濟、軍事方面都很強大的印度同樣也不符合西方利益。

然而實際上,中國一直都希望儘快解決中印邊境問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多次敦促印度正確看待邊境問題,雙方共同促進邊境地區實現和平穩定。因此所謂的「拖延解決」都是無稽之談。

中國進口印度大米,釋放友好合作信號

此外,中國長期專注自身發展、並不會幹預別國內政和經濟問題。如果印度有示好信號,我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也會樂於與其合作。前段時間從印度進口了10萬噸大米就是最典型示範。由於疫情影響,印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遭受了巨大打擊,尤其是農業領域更是一片慘澹。再加上政府的嚴格封鎖,印度農民只能將穀物積壓在倉庫裡,使他們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困境。此時中國伸出援助之手,與印度達成大米交易合作,可以說是「救了印度農業」。顯而易見,中國和平友好的外交立場從未改變,西方抹黑中國的行動也必將落空。

相關焦點

  • 莫迪慘遭打臉,印度人終於回過神來:中國產品的誘惑力太大了
    據印度市場的數據對比可以得出:在印度政府對中方的手機應用進行管制之後,中國手機在印度的銷量居然不降反升。這一消息一經公開後印度民眾都對此議論紛紛。要知道,當初莫迪政府對中方的手機應用進行大量封鎖,其目的就是推銷印度的國貨手機。現在中方手機居然在被印度政府管制了大量手機應用的情況之下,還在印度如此暢銷。這次印度人終於回過神來:中國產品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而慘遭打臉的莫迪政府又該如何應對這類情況呢?
  • 莫迪高呼用國產,中國手機在印銷量卻創新高,自力更生抵不過真香
    眾所周知,今年印度與中國不大對付,從中印邊境摩擦開始,莫迪就一門心思地開始報復中國,比如煽動印度民眾發起了抵制中國商品的運動,呼籲印度人用國貨,試圖擺脫中國自力更生。想法很美好,現實卻令莫迪有些難堪。今年中旬,莫迪政府對中國手機軟體下"禁令"的事還歷歷在目,至今超過200款中國app仍被印度當局強制性禁用,甚至印度一度出現了"一鍵清理中國軟體"的手機應用,然而這件事如今也顯得有些打臉。據印媒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報導,在禁止中國手機應用之後,中國手機依舊是印度民眾眼中的"香餑餑",這點集中反映在了銷量上。
  • 禁用中國APP後 印媒猛然發現不對勁,中國產品不降反升,莫迪尷尬
    莫迪政府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限制中國在印度經濟中的存在。比如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大關稅制裁力度、限制在印中企正當經營以及禁用中國數百款中國APP。然而,近日,印媒卻發現一個尷尬事實。據環球網12月30日報導,綜合印度媒體及新加坡《聯合早報》消息,莫迪政府禁止中國手機應用之後,中國手機依然受到印度消費者的青睞。印度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0月,中國手機在印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0萬部。印媒指出,國際數據公司(IDC)根據印度手機線上與線下銷售記錄發現,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今年10月(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2%,總出貨量達到2100萬部。
  • 西方國家看到財富密碼,蜂擁而上與華合作,日媒:就莫迪還在做夢
    日本媒體《日經亞洲評論》就寫了一篇報導,題目就是:當中國力量讓西方相形見絀之時,印度卻在自我孤立。在中國暴發新冠疫情後,西方國家完全是一種看熱鬧的心態。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這些國家開始緊盯著中國不放,把本國疫情失控的責任都甩給了中國,完全一副與中國「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
  • 莫迪求助美英法等國,卻根本沒人理睬他,這是為什麼?
    中國要放棄對西方國家幻想,印度是中國的鏡子,做好自我強盛,敢於迎敵。自我感覺太好、印度因地理位置所致它幾乎沒有被戰爭過、所以民眾對它國沒有大的仇恨、多數是欺負周圍小國有點底氣、就想和鄰居大國較量被踢了、現在又憑著人口大國就臆想與歐美平起平坐、人家會在乎他嗎?
  • 莫迪要改革聯合國,巴鐵很生氣,當場打臉
    在聯大高級別會議上,印度總理莫迪的發言,就展現出和以往不同的高姿態。他認為聯合國成立的初衷仍未完成,時代在進步,而只有「改革後的多邊主義才能應對當今的挑戰」,莫迪堅持認為聯合國需要改革。 為此他還給支了幾招,說如果聯合國需要解決目前的信任危機,就必須進行全面改革。
  • 中國發展迅速,印度眼紅後想要全面複製,印媒:這是在做夢
    這條路似乎在中國身上被應驗,只要民眾更勤奮,經濟形勢就會越來越好。只是印度想要全面複製中國模式、鼓勵印度民眾像中國人一樣勤奮似乎有些不符合國情。對此,有印媒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在做夢。關鍵問題在於,「自給自足」並不一定能給印度帶來長足發展,而印度再如何拼命生產,也不一定能解決印度當下的經濟困境。事實上,印度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本國生產服務於世界,而不是滿足印度自身需求。同時印度還需要考慮如何集中力量,打造屬於印度的出口中心,這將關乎印度能否在未來快速擺脫當下經濟困境的根本。
  • 中印邊境傳出重磅消息,中國部署重型火力,莫迪這回終於騎虎難下
    目前,中國境內,通往實控線附近的公路,以及周邊的防空洞等等,都已經陸續投入使用。通過大規模、大批量的基礎設施,解放軍基本已經實現了從武器到補給的全線貫通。印媒稱,目前,在實控線附近,已經可以看到解放軍的坦克運輸車,這證明,以目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已經有大量的重型火力可以暢通地隨時運往前線。
  • 中國不挑事也不怕事,美國無論打什麼牌,中國都有足夠的反擊力量
    當日據《紐約時報》消息,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全面禁止中共黨員及其家屬赴美。據稱,正在草擬的禁令還將限制中國軍隊和國有企業高管前往美國。這一消息被曝出的當天,白宮、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土安全部都未對此作出回應。而時隔一天之後,白宮發言人凱莉·麥肯納尼(Kayleigh McEnany)終於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此事,但也沒有什麼實質內容,這位發言人既沒承認,但也沒否認。
  • 都是窮兵黷武惹的禍,印度沒錢買飛機還頻頻摔飛機,人民不答應了
    實際上,從美印兩國在結盟路上越走越近那時候開始,美國就成為了繼俄羅斯之後印度第二大武器供應國。儘管莫迪政府一直高呼「印度製造」的口號,但由於印度被即將併入美國的軍事體系之中,意味著印度未來必須花更多的錢購買美國武器。
  • 川普不知道中印接壤,莫迪驚訝得眼球凸了出來
    該書中的一個細節於近日在印度獲得了極高關注度,書中稱,在印度總理莫迪和川普的一次會晤當中,川普語出驚人,稱中國又不在印度邊上,因此莫迪沒有必要擔心。當莫迪聽到這句話之後,表情異常豐富,書中是這麼描寫的「莫迪的眼睛驚訝得凸了出來,表情從震驚和擔憂,逐漸變成了無奈」。川普的一名助手向作者透露,自那次會晤之後,印度和美國的關係就退了一步。
  • 莫迪做夢也沒想到,禁用200多款軟體後,中國手機反而多賣440萬部
    2020年剛剛過去,但是這一年卻一點都不平凡。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讓世界各國人民人心惶惶,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作為中國的鄰居,印度卻選擇向西方靠攏,隨後還在經濟上試圖排擠出中方企業,先後禁用200多款中國軟體,旨在打壓中國企業在印的影響力。
  • 圍著中國轉!拉攏日本和越南後,印軍高層又跑到韓國「拉幫結派」
    據觀察者網12月29日報導,印度陸軍參謀長當日首次訪韓並與韓國軍方高層進行會談,印媒在印度陸軍官推並未提及中國的情況下,以中印邊境及中國在南海地區展示軍事實力為背景,營造出的氛圍是——此次印度參謀長外訪韓國,是為了圍堵中國所進行的「拉幫結派」。
  • 熱臉貼冷屁股,印度對英敞開大門後,詹森以疫情為由放莫迪鴿子
    有了以上這3點,印度不抱英國大腿都不行。但諷刺的是,當莫迪為詹森準備好迎接儀式後,詹森卻突然放了鴿子,讓莫迪的熱臉貼上了冷屁股。 畢竟英國的疫情已經刻不容緩,就像詹森自己說的,未來幾周將會更加「艱難」,這個時候就應該和民眾一起團結抗疫;其次,印度的疫情也好不到哪裡去,即便在英國沒被感染,但去了印度卻不一定
  • 莫迪一心推進印度製造,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
    圖為印度預警機最近印度又打算砸38億資金製造神器來對付中巴,原來這次莫迪想要購買6架國產預警機,難道莫迪又膨脹了嗎?但莫迪這一舉動卻被美國狠狠打臉,因為美國方面認為印度的國產預警機,其實根本上不了臺面,完全無法跟世界主流預警機相提並論,那麼莫迪一心推進印度製造,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呢?
  • 禁止中國公民入境?印度人玻璃心碎一地,莫迪又拿中國帶節奏
    中國之所以在11月份禁止持印度籤證人員入境,是因為10月30日,由印度新德裡飛往武漢的航班上,有將近20名乘客新冠檢測呈陽性,另外40名乘客檢測出了新冠病毒抗體。眾所周知,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中國在所有國家中是做得最好的,沒有之一。
  • 歐洲率先跟美說再見!莫迪悔恨沒加入,日媒感慨:百年變局已至
    中國跟歐盟互為十分重要經濟貿易夥伴,在先前歐盟也多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在20年前三季度,中國也首次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可見兩國未來發展有很大合作空間。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這個關鍵時間點,歐洲也率先跟美國說再見,同中國籤訂投資合作協定,該協定正式籤訂之後,意味著中歐兩國合作邁入一個新門檻。
  • 美媒:這是致命而不流血的決鬥
    潛艇作為潛伏在深海的利器,在水裡行動幾乎無聲,目前中國的最先進的潛艇095A型就採用了中國目前最高技術,在靜音性能上更是直逼美國最先進的核潛艇。據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095A型核潛艇在深海行駛時發出的聲音很可能低於98分貝,比海洋自然而然產生的噪音還要更低。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可以直接號稱「安靜級」的潛艇,一般的聲吶雷達根本無法發現它。
  • 莫迪還沒搞清狀況?日本人一針見血:和印度相比,世界更重視中國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力捧印度是「最有可能複製中國」以及「最有能力制衡中國」的亞洲大國。在西方媒體的「捧殺」下,印度總理莫迪也是飄飄然不知所云,真以為超過中國指日可待,頻頻在邊境衝突以及經濟問題上挑釁我國。然而日本媒體的一番話,讓印度徹底認清現實。
  • 2017中印邊境對峙深入分析 中印對峙中,莫迪身邊的幾隻「鷹」
    原標題:中印對峙中,莫迪身邊的幾隻「鷹」編者按:當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7月底出現在北京參加一場金磚會議時,平日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的他也不得不高調了一把——在中印邊界對峙持續之際,這位掌管著印度外交政策的印高官訪華必定備受關注。有印媒曾期待,他能有助於緩和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