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迅速,印度眼紅後想要全面複製,印媒:這是在做夢

2020-11-26 網易新聞

2020-11-25 17:49:28 來源: 傲氣軍武

舉報

  當下印度,莫迪最頭疼的其實是經濟。據《印度時報》報導稱,莫迪政府為了激勵印度經濟實現「扭轉」,宣布了一項新的激勵機制,即PLI計劃。簡單地說,就是將生產與「金額績效」掛鈎。獎勵幅度可謂是「空前豐厚」,可以達到銷售額的4%至6%左右,而且覆蓋11個行業,並計劃在5年內投入約2萬億盧比用於推動該計劃的執行、落實。

  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民眾、企業爆發更大的生產熱情,從而儘快實現「自力更生」。這條路似乎在中國身上被應驗,只要民眾更勤奮,經濟形勢就會越來越好。只是印度想要全面複製中國模式、鼓勵印度民眾像中國人一樣勤奮似乎有些不符合國情。對此,有印媒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在做夢。

  

  雖說想法很好,可就連印度著名刊物《印度時報》似乎都不太看好這項計劃。關鍵問題在於,「自給自足」並不一定能給印度帶來長足發展,而印度再如何拼命生產,也不一定能解決印度當下的經濟困境。事實上,印度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本國生產服務於世界,而不是滿足印度自身需求。同時印度還需要考慮如何集中力量,打造屬於印度的出口中心,這將關乎印度能否在未來快速擺脫當下經濟困境的根本。另外,加大出口還會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解決印度人的就業問題,從而緩解國內嚴重的失業率,並能快速緩和、撫平印度社會透出的躁動與不安。

  

  只是這一次莫迪政府似乎依舊錶現得「急功近利」,只強調自給自足而有意避免談及出口問題。原因不難理解,當下的印度在對外貿易政策上始終介於開放與保守的糾結中。想要加大出口,就不得不加大進口。不然的話,只出口卻減少、限制他國產品的進口,必將遭受他國的經濟制裁。就像是歐美等國,印度若想增加出口,甚至要給這些國家開放更寬鬆的貿易特權,這顯然讓莫迪政府很為難。一旦進口放寬,毫無疑問會衝擊本國脆弱的經濟體制和落後的生產模式,導致大量印度本土企業面臨倒閉、破產。

  

  正是基於這樣的擔心,最終莫迪政府甚至錯過了加入RCEP協議的大好機會。其實東南亞自貿區在此前有意將印度涵蓋其中,只可惜最終莫迪政府退縮了,不希望自貿區改變印度的現有的保守的經貿格局。而這恰恰是印度經濟最為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放不開手腳、幹不成大事。患得患失,白白錯失機遇。對此,印媒甚至對自己的國家表現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卻也無可奈何。這也是為何印度想要嘗試「自力更生」,以此實現自救。

  

  不過對於莫迪政府提出的「自力更生」主張,有分析人士表示這哪裡是什麼「自力更生」,無非是莫迪政府給當下印度民眾開出的「安慰劑」而已,實質上只是政府用錢補貼生產,暫時安撫住民眾和企業的焦慮,從而緩和印度當下的內部矛盾。不過也有反對人士表示,只有印度完成「自力更生」,才能逐步開放市場。就像中國一樣,也經歷過經濟保守到逐步開放市場的過程。

  

  對此,一些印度良知媒體終於看不過去了,直言不諱地表示印度能和中國相比嗎?中國模式放到印度適用嗎?似乎關於印度的未來,就連印度人自己也糊塗了,究竟哪條路才能幫助印度走出當下的困境。對此,印度人似乎已經找到了解決辦法,通過爭來爭去,最終將印度留在了原地,這何嘗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更符合印度的特殊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眼紅中俄結盟只差一步,印媒醋罈子徹底打翻:轟-6不是遠程轟炸機
    儘管寒冬已經降臨,邊境地區零下數十攝氏度的氣溫格外凍人,但這依然無法阻止印度持續挑釁的腳步,就在最近,新德裡再次對中國釋放奇葩言論。《印度防務評論》網站近日回顧了此前不久舉行的中俄兩軍戰略巡航,報導稱,相比俄羅斯強大的圖-95戰略轟炸機,中國的轟-6要「寒酸」很多,甚至都不算「遠程轟炸機」。
  • 想要追上中國軍力?印媒:印度軍費佔比更高,但中國總量太大
    ,印度方面似乎也把中國作為假想敵來對待,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印度都想全面超越中國;而且印度總理莫迪十分善於調動民粹情緒,目前印度民眾反華情緒高漲。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在軍費上的支出逐年遞增,相比之下佔GDP的比例比中國更高,但是總體數據仍舊不如中國。2019年中國軍費支出高達1776億美元,這一數額是印度方面所無法企及的,印度方面的軍費支出不足中國1/3,在這樣投入較少的情況下,妄圖追趕中國,顯然是無稽之談。
  • 針對中國?印度搞外資審批新規 印媒警告:非常危險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印度商工部下屬的工業和內貿促進局日前修改外國對印直接投資規則,要求與該國接壤的所有陸上鄰國對印度進行的投資必須事先經過政府審批。同時,變更現有外國投資的印度企業所有權也要獲得政府批准。有分析稱,新規則的實施有可能「嚇跑」外資。
  • 圍著中國轉!拉攏日本和越南後,印軍高層又跑到韓國「拉幫結派」
    自從印度總理莫迪上臺之後,印度超級大國的美夢做得越來越大,但其行事風格卻沒有超級大國該有的樣子,因為對國際局勢判斷的缺失使得印度擁有迷之自信,並且印媒一度把該國軍事實力評為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而印度政府也是毫不含糊,在中印邊境對峙加劇之時,開始效仿其「老大哥」美國所走的路子,遊走於多個亞洲國家開始拉幫結派
  • 印度搞外資審批新規 印媒:迫使中國改變既有立場,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印度搞外資審批新規 印媒:迫使中國改變既有立場,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環球時報 | 2020-04-27 10:18:21 印度商工部下屬的工業和內貿促進局日前修改外國對印直接投資規則,要求與該國接壤的所有陸上鄰國對印度進行的投資必須事先經過政府審批。同時,變更現有外國投資的印度企業所有權也要獲得政府批准。
  • 莫迪做夢也沒想到,禁用200多款軟體後,中國手機反而多賣440萬部
    2020年剛剛過去,但是這一年卻一點都不平凡。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讓世界各國人民人心惶惶,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作為中國的鄰居,印度卻選擇向西方靠攏,隨後還在經濟上試圖排擠出中方企業,先後禁用200多款中國軟體,旨在打壓中國企業在印的影響力。
  • 印媒:中國坦克運輸車現身邊境,或將長期對峙
    不僅如此,印媒還多次發文倒打一耙,稱中國一直在加強邊境地區的部署,印度軍隊之所以會加強邊境的部署,是為了可能發生的衝突做準備。印軍在近日發現中國解放軍派出了60多輛重型運輸車行駛在斯潘古爾峽的道路上,還在距離中印實控線60公裡的地方,發現了多輛屬於解放軍的坦克運輸車。 印媒稱中國就是想藉此對印度施壓,同時為長期與印度對峙做準備。據印度官員表示,中國軍隊正在加強基礎的道路建設,以加快在實際控制線的部署,重點則是放在達普桑盆地(Depsang Bulge)地區。
  • 禁用中國APP後 印媒猛然發現不對勁,中國產品不降反升,莫迪尷尬
    莫迪政府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限制中國在印度經濟中的存在。比如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大關稅制裁力度、限制在印中企正當經營以及禁用中國數百款中國APP。然而,近日,印媒卻發現一個尷尬事實。據環球網12月30日報導,綜合印度媒體及新加坡《聯合早報》消息,莫迪政府禁止中國手機應用之後,中國手機依然受到印度消費者的青睞。印度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0月,中國手機在印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0萬部。印媒指出,國際數據公司(IDC)根據印度手機線上與線下銷售記錄發現,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今年10月(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2%,總出貨量達到2100萬部。
  • 揚言中國無法戰勝印度,印空軍參謀長又說大話:若衝突對華沒好處
    在當地時間12月2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巴達烏裡亞就發表了有關中印持續對峙的看法,他表示,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在不斷演變,加上大國對全球安全的貢獻不足,這都給中國提供了大量「展示實力的機會」。此外,巴達烏裡亞還分析稱,「如果發生了任何衝突對中國來說都沒有益處,如果中國的志向在全球,那邊境對峙根本就不符合他們的宏偉計劃。」
  • 印度軍工出馬,為印軍開發裝備!藉此對抗中國,想清楚了?
    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
  • 3元1斤從中國買入,加工後3萬賣出,印媒:這是什麼反人類操作
    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變化,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大家對生活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以前大家會覺得生活按照步驟和計劃來過就已經挺知足了,但是現在這個社會的誘惑太多了,等我們看過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 印媒述評:中國「牛年」具劃時代意義
    【印媒述評:中國「牛年」具劃時代意義】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網站刊文稱,從2021年2月開始的中國農曆新年將是牛年,將具有劃時代意義。文章稱,中國經歷的最近兩個牛年具有劃時代意義,堅韌不拔似乎獲得了回報。1997年,香港重歸中國控制,結束了150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
  • 印媒開始哀嘆:中國軍隊條件比我們好得多
    印媒開始哀嘆:中國軍隊條件比我們好得多 2020-11-30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印媒:印軍在班公湖等地加強部署,解放軍就在距印軍據點幾米處
    《印度防務評論》1月4日報導,新的圖像顯示,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西線的班公湖、斯潘古爾湖地區的加強了部署。【印媒稱紫色和藍色方框裡是印軍的據點】一名叫做d-atis的印度貼主在推特上說:「縱觀整個印度,領導層的沉默讓許多人產生了巨大的恐慌,然而在2020年底,當印度軍隊重新部署到班公湖和和斯潘古爾湖的時候,在恰當時機發布的圖片再次確認了印度在這兩處的戰略部署。」。《印度防務評論》報導說,中國軍隊就部署在距離印度山頭據點「幾米遠」的地方。
  • 印媒指手畫腳,稱殲10C遠不如陣風,中巴軍演意義為何?
    印度最近又接收了一批來自法國的「陣風」戰鬥機,這也讓印度人信心爆棚,急著在某地區大展身手。不過印度飛行員的水平十分「高超」,世界聞名。這不,印媒又跳出來為自己的「國際空軍」壯膽了。印媒稱:中國航空專家曾對中國《環球時報》表示,殲-10C和殲-11B非常適合模擬印度的戰鬥機進行模擬戰鬥,這是因為殲-10C中型戰鬥機的尺寸,空氣動力特性,航空和武器系統以及整體作戰能力,都可與法國製造的「陣風」戰鬥機媲美。而J-11B重型戰鬥機的外觀與印度的Su-30戰鬥機相似。
  • 尷尬了,印度禁用中國APP後,當地的中國手機銷量不降反升
    印度曾禁用中國智慧型手機上的一些 APP應用,並在當地發起了大量抵制中國品牌的活動,要抵制中國的國產手機,現在卻鬧出笑話,中國手機在印度的銷量不降反升,令印度官方尷尬不而。據了解,在印度網上銷售最多的5個手機品牌中,有4個是中國品牌,分別是小米, vivo, realme和 OPPO,排名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三星在印度市場銷量排名第二。據印度《The Print》新聞網和新加坡《早報》12月29日報導,自中國 APP被禁用後,有印媒發現,中國手機在印銷售並未下降反升。
  • 印媒顧忌俄站隊中國:印能對抗中國 卻不可能對抗俄
    作者署名:笑天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網站報導,印度發現自己與俄羅斯的關係陷入兩難境地,因為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印度加入美國領導的四國集團是「狡猾的」,因為這是一個反華集團,完全有可能破壞俄印關係。儘管印度的老朋友俄羅斯有不同態度,但印度還是與美國籤署了《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希望藉此與中國展開較量。俄羅斯知道印度加入四國集團的長期影響,因此俄方20年來首次取消原定在2020年12月23日舉行的印俄首腦會議,這被認為是俄羅斯醒悟的第一個跡象。儘管印度已向俄羅斯採購最好的防空飛彈系統S-400,但這無疑會招致美國的憤怒,可能會引發美國的制裁。
  • 法國4架戰機欲與印軍聯合軍演,印度媒體調侃:太寒磣
    這次軍演是印度的「陣風」戰機首次和外軍進行聯合軍演,印法之間加深軍事合作的意義非濃厚。據悉在法軍戰機抵達印度之前,還將與澳大利亞軍隊進行聯合軍演,結合到目前中印兩軍仍在邊境對峙,以及中澳貿易摩擦一事,有人認為這或許是法國希望在亞洲擴大影響的一個契機,也是響應美國打壓、遏制中國崛起的號召,給中國的一個警告。從法軍的規劃路線來看,法國似乎是有想在亞洲摻和一腳的意思。
  • 想要「自力更生」,結果從中國進口激增?尷尬了…
    「所有大品牌都愛從中國進口現成的包具,而其餘本土品牌從中國進口的材料,也佔到了它們所需原材料的60%。現在這項進口額已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但這只是因為行業受到了疫情的嚴重打擊。」作為當地一工商業聯合會主席,坎布爾預測,「一旦疫情好轉」,中國商品進口將迅速反彈。
  • 中印邊境,印軍這也要學中國……
    中印邊境,印軍這也要學中國…… 2020-11-23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