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熠美投資創始合伙人 葉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捕手志」(ID:ibushouzhi),授權請聯繫出處,違者必究!捕手志是一家專注優秀投資人的新媒體,經常關注我們你可以獲得優秀投資人的創投方法論。
■ 按:
往常開年投資人先募資,緊接著開啟一段投資高峰期,而今年創投圈被疫情打亂了,這讓較多原本處在募資難環境下的投資機構雪上加霜。對於GP、創業者而言,越是處在不確定當中越需要往資金的上遊看看,LP們究竟在想什麼,尤其是一些穿越過市場周期的老牌LP。
熠美投資便是典型的老牌LP之一,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VC/PE母基金之一(2001年),全球累計管理過100億美元的資金。在國內,管理的資金規模約有80億人民幣,已投資超過80支基金,覆蓋企業超過1000家。所投資的最具代表性的基金包括:鼎暉投資、軟銀中國、君聯資本等。
近期,捕手志(ID:ibushouzhi)與熠美投資創始合伙人葉慶深度聊了聊,包括熠美的投資標準、投資機構內部管理及募資建議等。
作者/李曌
編輯/潘宇波
一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李曌:疫情對很多行業都產生了影響,這會對GP/LP的投資決策帶來哪些影響?
葉慶:投資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如果大家現在對疫情的判斷都是以月計的話,就不會存在非常長遠的影響,大多數的GP/LP也不見得會直接在戰略與投資上有大調整。
但此次疫情可能會對一些產業產生深遠影響,比如現在是在線協作發展的好時機,各種遠程辦公產品競爭激烈,而且後面會延伸出一些投資機會。因為遠程辦公相對成熟後,彈性用工在當前下行經濟壓力下就會更具備吸引力,所以我們得想下一步棋往哪走,不能只看到遠程辦公市場火熱。
李曌:你們是第一家海外專業背景和本土團隊相結合同時管理外幣和人民幣母基金的FOF,其實作為第一家的話意味著前面沒有借鑑。回過頭來看當初你們在拓荒的過程當中難點究竟在哪裡?
葉慶:難點是當初市場化人民幣FOF在國內是新生事物,這就導致一些在國際市場通行的做法,在國內就變成了先例。而且當時政策沒有細則,只是說大方向上法律是支持的,但執行細則上就相對欠缺。
比如,我們最早在上海投資的時候要做平行架構,而國內的執行細則、政策規定沒有明文列出,所以你就要有很多溝通,要趟出一條路來。
李曌:一路趟下來想必你們積攢了不少經驗,那比如你如何判斷一個投資者是否足夠優秀?
葉慶:首先歷史成績不代表未來,其次因為市場是變化的,所以還是要堅持投人,投那種有大局觀並且懂人性,還要有分享精神與個人具備成長性的GP,這樣的人其實是不多的。
李曌:這樣的人的確很少,具體要怎麼落地篩選?
葉慶:雖然判斷人很難,我們也總結了幾點經驗方法,首先要收集多維信息;其次要注重長期互動,不是盡調幾個禮拜就可以決定的;最後要共同戰鬥才行,這樣才稱得上是深度了解。當你有這三點後就不太難識人,當然如果你經驗越豐富,看人越多也有助於判斷。
李曌:熊曉鴿說投資是遺憾的藝術,想必你們過去也有遺憾錯過的案例,回過頭來導致錯過的原因是什麼?
葉慶:錯過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我們基金的盤子並不是很大,只能選擇性來投,而且對我來說投資並不是求全,我求的是在我的Portfolio裡要最大化的價值體現。
如果我們掰開來看,其實錯過也分兩種來對待,一種是接觸過沒投的,可能是我認知不夠或LP有條款約束,另一種是接觸都沒接觸過,如果是後者的錯過那需要好好反思,因為它反映出的是你的判斷和市場覆蓋有問題。
李曌:過去一些LP不會投One-ManShow的機構,但近幾年One-ManShow的機構越來越多,且投資回報也不錯,讓LP重新反思投資GP的一些標準。
葉慶:為什麼有些LP會擔心One-ManShow?主要是擔心一言堂或者是利益分配不均,那我們根本上要判斷One-ManShow的團隊下面的人是不是有充分的自主權及成果分享。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CEO創業很成功,公司上市後,他帶著一批原有團隊的人轉型做投資,哪怕是One-ManShow,這位CEO能尊重團隊價值,同時大家也有很好的合作機制。所以不能一棍子將One-ManShow打死,要動態地去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出好判斷。
李曌:你與不少美元LP長期都有合作互動,近幾年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美元LP從中國一級市場撤資,對此你的感受如何?
葉慶:當前全球化確實受到了比較嚴峻的挑戰,從大趨勢來講美國在政治上提出與中國脫鉤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共和黨有大國崛起的國家安全考量,民主黨有保護國內就業的考慮,所以美國今年的大選年,兩黨在脫鉤上是一致的。好的一點是,美國是多元化價值觀的社會,美國政界對商界影響力相對有限。
退一步講,像歐洲、中東等各個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政治訴求和經濟訴求,不見得都和美國一樣,因為大家可能樂見平衡,單極世界肯定不如多極世界,所以也不至於那麼悲觀。
李曌:那你們在募資端是否會有一些策略上變化?
葉慶:當然,我們會調整LP構成,傳統上以歐美為主,尤其以美國為主,如今會增加歐洲及一些其他地區的LP進來。
二
抱樸守拙,擇善固執
李曌:目前我們處在一個技術周期的末端,創投圈裡有不少人都充滿焦慮感,作為一位多次穿越周期的投資前輩,遇到焦慮你會如何調節?
葉慶:的確,如今大家似乎都在焦慮,其實如果你把精力放在該專注的事情上,不去糾結自己的所得,那就不焦慮了。
我年輕時有幸在美國接觸了很多投資界的大咖,我近距離觀察他們發現,真正很牛的投資人都是不著急的人,在戰略上有定性,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計劃,不會輕易被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所左右。
李曌:對於投資人而言,如今有很大一部分的焦慮來自募資,對此你有什麼建議分享?
葉慶:對於募美元的GP,我有三條建議:
第一條:Do Your Homework,你要知道你自己擅長領域是什麼。
第二條:Be Realistic,大的美元機構投資人,一般都不會投沒有很好業績或不成熟的團隊,所以那些想一戰成名,靠一個Deal或者一次性想募一支大基金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要有耐心。如果美元LP告訴你感興趣但需要再觀察一下,下一期可以再來找他們時,這不是客氣話,你要有長久做下去的信心,才有機會得到更多美元LP的長期支持。
第三條,要找對基石投資人,它會幫你一路成長、給你背書,這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李曌:我們看到很多投資人,之所以從原有機構離開也與Carry分配有關,在你看來設計一個好的Carry需要注意些什麼?
葉慶:Carry分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責權利不一致,那我們就跟著貢獻走,我們認功勞不是苦勞,還有就是要注意透明。另外,建立Carry分配機制宜早不宜遲,過去有些機構可能對人性認知有限,早期沒有充分重視Carry分配機制,往往到後來真正分錢的時候才出現問題。
基金是很少的人管很多錢的事,最重要的是團隊要與基金的管理理念一致,這樣才能減少內耗及人才損失,更好地做出決策,走得長遠。
李曌:基金理念其實反映出來是合伙人的價值觀,但我們在與一些GP交流時,注意到他們談的更多是如何建立系統性賺錢能力。
葉慶:就像在武俠小說裡,真正的絕招要劍招跟劍氣相結合,這要求你得先有內功,不然使出去了反而會被敵人反制。對於投資而言,修煉內功有兩個部分:一方面,你得有真正好的價值觀,能夠踏實做事情;另一方面,投資是有趨勢的,你要懂得抓住機會,但一定要有原則。所以我們一直堅持「抱樸守拙,擇善固執」的價值觀。
回到系統性地賺錢的問題,首先要做到Konw Yourself,然後是Konw Market,只有將優勢和市場機會相匹配,你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強項,哪些是自己堅決不能碰的,有自己獨到的投資理念。如果你復盤全球VC投資史,你會發現所謂做錯了判斷或Miss掉的項目,最後都可以歸到投資理念和投資紀律出了錯。所以如果你的理念有了,紀律有了,你就會發現對的人與交易。
李曌:去年有一段時間大家在熱議的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長不出Benchmark,不知道是不是和之前提到的價值理念、原則相關?
葉慶:Benchmark就是一個典型的堅守自己獨特理念的成功範例 ,所謂擇善固執,就是不投機,不急功近利,有原則、有信念才能有遠見,可以做到和Portfolio一起堅守多年。
李曌:你塑造了熠美,反過來熠美也在塑造你,這些年做投資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葉慶:投資最大的好處就是你永遠在和聰明人打交道,無論是企業家、投資同行還是技術大拿,你永遠在學新東西,我很享受這個過程,It is a humbling experience。當你見識的成功和失敗越多,就越能意識到自己不能稍有懈怠。投資是投一個未來的新世界,所以這也要求我要不斷學習。Life is a learning process,keeping agrowth mindset.
本文來源捕手志,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