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遠離詐騙,我們需要做到不貪心,不輕信,不害怕,不打開網址連結,不告訴別人身份、銀行卡信息,尤其不轉帳。防範金融詐騙,遠離非法集資!
以社區為家、傾聽民意、體察民情、化解民憂,她說「要讓群眾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群眾滿意已經成為她衡量工作好壞不二的準則。從初出茅廬的「萌妹子」,到人人稱讚的「女片警」,十四年櫛風沐雨,演繹出美麗從警生涯的「七宗最」。
徐瑋,女,中共黨員,2002年參加工作,現任淮安清河分局淮海路派出所副中隊長。2011年5月,徐瑋從工作了九年的戶籍崗位走上了社區崗位,五年以來,先後榮獲四星級社區民警、優秀社區民警、嘉獎等榮譽。2006年2月,被淮安市政府授予「十大模範警察」稱號,記二等功。
「最驕傲」: 家長裡短調解糾紛,得心應手
東大院二區16幢業主周某家門口連續多次被人放白石灰、冥幣、寫侮辱性語言。因家中僅有兩位70多歲的老人,兒女均在外地照顧不及。老倆口整天精神極度緊張、備受打擊、不敢出門。徐瑋知曉後,多次上門像女兒一樣開導老人,並不辭辛苦,積極尋找線索,始作俑者找出來卻發現是一場誤會。徐瑋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老倆口的鬱悶一掃而光,對徐瑋是讚不絕口。在請吃遭到徐瑋拒絕後,老人的兒子特地寫了一封感謝信,副市長、公安局長宮文飛同志在其寄來的《感謝信》上批示:徐瑋同志事跡平凡,但很感人。1月4日,分局局長張波同志在《感謝信》上批示:徐瑋同志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於平淡中見真情,堪稱社區警務工作的楷模。
「最劇情」:用愛心把重點人發展為聯絡員
住在八二路民康小區的陳老太太是集資戶,剛接管向陽社區徐瑋上門做思想工作的時候,老太太的牴觸情緒很大,不開門、不搭理,更別談做工作了。有一次,老太太在家中洗澡摔了一跤,好幾天沒出門,徐瑋得知後,立刻買了治療跌打損傷的膏藥,帶了慰問品去看她,她很是感動。但使她真正打開心扉的是另一件事:老太太居住的民康小區是以前水利局集資建房,產權證一直沒有辦理下來,而水利局的領導換了幾任,了解具體事項的人都調走了,難度很大。徐瑋和隊員反覆找到水利局領導,幾經溝通協調,終於將這一問題圓滿解決,老太太順利拿到了產權證。打那以後她很配合徐瑋的工作,她對徐瑋說:「小徐,你幫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以後你說啥就是啥,我都聽你的,你是真心對我好啊!」。
「最心軟」:拗不過群眾的軟磨硬泡
徐瑋的社區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東大院的租戶張女士就跟徐瑋演繹了一出不「打」不相識的故事。眾所周知,現在每個小區的停車位都很緊張,張女士好幾次把車停在小區裡車身均被劃傷。由於她的車停在監控盲區,一時難以找到肇事者。徐瑋走訪張女士的時候,就被她劈頭蓋腦數落了一通。徐瑋縱有委屈,也得化委屈為動力,找東大院物管協調,真沒有停車位;找臨近的東壹區小區協調,依然沒有停車位;徐瑋又找到周邊的小區、單位……終於在淮安迎賓館院內為張女士聯繫到了一個車位。兩年來,張女士的車一直停在迎賓館停車場裡,再也沒有發生過被劃被砸的情況,張女士和徐瑋也因此成了一對好姐妹,張女士甚至還幫徐瑋留意起轄區內的風吹草動。
「最給力」:偵查辦案,誰說女子不如男
誰說社區民警不能破案!在轄區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種渠道建設不斷完善的今天,社區民警徐瑋在破案方面屢屢建功。2015年7月,一位家長在東大院菜場附近丟了金手鐲,心急如焚地尋求警務室裡的徐瑋幫助。徐瑋二話不說調取監控尋找線索。在東大院菜場門口發現有一對騎車的母子有回頭撿拾東西的動作,然而監控畫面模糊無法辨識。警務室僅有的監控線索就此中斷,徐瑋沒有放棄又沿路調取路面店的監控,整整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終於在一處監控畫面中出現了孩子比較清晰的面貌,並且發現他們提著佳一補習班的手提袋。根據這一蛛絲馬跡,徐瑋帶著孩子的照片來到附近的佳一學校,組織任課老師辨認,果不出所料,這個孩子正是在佳一補課的學生,由此做通孩子媽媽的思想工作將金手鐲物歸其主。失主失而復得金手鐲,感謝之情溢於言表,為此專程給徐瑋送了一面錦旗。
「最柔情」:用心呵護祖國的「花朵」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發展的未來。淮師附小、機關幼兒園兩所市重點坐落在徐瑋的向陽社區,在校學生多達4000餘人。為了解決上下學高峰期道路堵塞、多發案事件的發生,徐瑋積極發動派出所、走訪校方、聯繫交警部門,做好「護學崗」工作,每天上下學時分都可以看見徐瑋在學校附近疏導交通,引導護送學生有序過馬路,校園周邊秩序井然。為了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徐瑋把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內抓校園自防、自管、自控,消除各種校園安全隱患;以發生在學校周邊、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為教材定期送法進校園;對涉校矛盾糾紛全面排查,及時開展調處化解工作,將不穩定扼殺在萌芽之中。外查校園周邊商鋪、場所,對無證商販經營進行常態化檢查,對不完全符合標準的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對旅館、網吧三令五申禁止接受未成年。
「最貼心」:走進老百姓心中的知心人
「向陽社區內實住人口10953人,其中常住人口9453人,暫住人口1500人。轄區內單位13家,各種培訓機構56家,門面房387家,公共場所45家。」說起所在轄區的情況,徐瑋如數家珍。「轄區就是我的家,百姓就是我的親人」,徐瑋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1月,社區群眾打來求助電話稱其老伴因急性腦梗住院後,身份證、市民卡等重要證件丟失,導致入院手續、醫療費用報銷等處處碰壁、苦不堪言。徐瑋了解這一情況以後主動走進病房為沈某採集二代證照片,並積極聯繫戶政部門為其製作二代證,很快沈某的家人就拿到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相應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2015年4月,在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兩實有」清理整頓工作中,徐瑋走訪登記中了解到家住附小宿舍樓308室老人蔣忠的老伴王秀巧於2012年11月15日去世,戶口至今一直沒有註銷。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我便主動為其整理相關材料,辦理戶口註銷手續,並將戶口註銷證明送上門,此舉得到了老人的衷心感謝和高度評價。
「最遺憾」:兒子眼裡媽媽是個大忙人
作為一名女同志,徐瑋有自已的家庭需要打理,有老人和子女需要關心照顧,而徐瑋卻把時間奉獻給了敬愛的警察事業,奉獻給了無數需要幫助的群眾。2011年,剛轉做社區民警時,徐瑋覺得毫無頭緒。對社區民警而言,熟悉轄區情況是夯實治安的基石,可是,想要掌握居民上萬的社區信息談何容易,「跟以前在戶籍室完全不一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徐瑋選擇了「笨法子」。為了摸清轄區情況,她每天利用下班時間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情況。要知道,那時她的兒子剛出生,正是離不開母親的時候。這邊剛把家中的孩子哄睡著,徐瑋就急衝衝地離開家。如果遇到突發情況,比如發生案件臨時大排查,她這一走往往都是要到深夜才能回家。「孩子醒了要媽媽,哭得嗷嗷叫,但又有什麼辦法?我是一名社區民警,這就是我的工作。」也許時間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最終,家人對徐瑋的態度也由埋怨變成了理解。所以,說起妻子、母親或女兒的角色,徐瑋的眼中常常溢出淚水,對家人的愧疚布滿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