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說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作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導致天下大亂,徵戰四方。但是曹操也消滅了二袁軍閥,打敗了呂布,更是遠徵烏垣,把中國北方基本統一。處在亂世之中,曹操有著遠大抱負,他統一了北方,卻沒有建立政權稱帝,只是號稱魏王。
早期生活
曹操出生於宦官家庭,他的父親曹嵩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服侍過四代帝王,名望很高,也因此曹嵩入仕,官至太尉。
曹操也不出意外的入仕了,但是在當時的大貴族和清流來看,曹家就是靠宦官一步升天的,並沒有得到多少尊重。這就讓曹操大受刺激,在青年時就飽讀詩書,而且他涉獵廣泛,尤愛兵法,在武藝方面也有著長足的進步,這些都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年輕時的曹操放蕩不羈,卻十分機警。儘管在當時很多看來,曹操並不會有什麼大的成就,但是那樣以識人著稱的許邵十分敏銳,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在曹操二十歲時,當時的選官制度還是舉薦,作為官宦世家,曹操被舉薦為孝廉,進入洛陽當官,不久被升任為北部尉。要知道洛陽是當時的東都,達官貴人很多,即使犯了事情也是很難治理的。曹操上任之後,行事果斷,「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由於曹操太過不近人情,被當時的大貴族陷害,明升暗降到了頓丘,但是曹操並不後悔自己當時的言行。
曹操曾因為堂妹夫的原因,被罷免官職。在清閒了幾年之後,曹操又被召回了朝廷,這個時候的漢朝,權貴和宦官的爭鬥到了白熱化的間斷,雙方都想致對方於死地。
原本竇武等人想要剷除奸佞,被宦官反將一軍。至此,朝廷被宦官把持,烏煙瘴氣,有識之士得不到重用。曹操多次進言,發現效果甚微,想要匡正恐怕是十分難了。
沒幾年,亂世初起。在潁川爆發了黃巾起義,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前去鎮壓。沒想到,曹操初出茅廬就大破黃巾軍,也因此到了濟南為相。東漢末年,吏治混亂,出現了很多的貪官汙吏。曹操在濟南大刀闊斧的整頓,對於權貴毫無顧忌,「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之後,由於曹操不肯迎合權貴,辭官回家了。直到韓遂、邊章起兵反漢,皇帝為了鞏固權力,才將曹操召回。因其家世,成為了西苑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在當朝皇帝駕崩之後,太后的哥哥大將軍何進想要誅殺十常侍,就將董卓放進京都,沒想到宦官集團在董卓到達之前,就將何進誅殺。董卓入京之後,開始倒行逆施,很多人都受到了迫害。
曹操不願意和董卓同流合汙,就在陳留騎起兵,號召一起討伐董卓。至此,曹操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
在討伐董卓初期,由於兵力不夠,曹操曾經大敗,還危及性命。在之後,捲土重來,大戰黃巾軍之後,就獲俘數十萬,人口達到了百萬。
在曹操徵討徐州的路上,父親曹嵩不慎被殺,使得曹操大怒,圍攻徐州,最終由於糧草不濟而撤軍。在了第二年,曹操再次徵戰徐州,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曹操的暴行引來了其他為官人士的不滿,引發了叛亂。
在幾年之後,曹操迎回漢獻帝,在遷都之後,曹操被封為了司空。從此,曹操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百官皆要聽從他的命令。
之後,曹操開始四處徵戰。討伐張繡、攻打徐州,經此戰役曹操掌握了黃河以北地區。和袁紹進行了官渡之戰、孫劉聯軍進行赤壁之戰、遠徵烏垣,平涼州之後,曹操功勞漸大,被漢獻帝封為了魏公,甚至允許「參拜不名、劍履上殿」,權傾一時。
壯士暮年
在孫權殺了關羽之後,曹操就封他為了驃騎將軍。孫權自然要感恩,就讓使者前來感謝。孫權的使者勸曹操,何不取而代之,而當朝其他人也趁機表忠心。曹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到曹操歸軍洛陽,就病重去世了。之後,曹丕稱帝,國號為魏,而曹操被追稱為武皇帝。
結語
曹操作為亂世梟雄,卻做到了知人善任,政治開明。在漢朝末年那個混亂的時代,不失為人們的一種希望。在曹操把持朝政期間,降服了北方蠻夷,使北方得到統一,他所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了北方的經濟,為後來的曹魏政權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三國志·武帝紀》
《後漢書·許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