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孔子,南文昌。」綿陽市梓潼縣是全國文昌文化發祥地,七曲山大廟是全國文昌祖庭。「拜魁星點鬥,祈金榜題名」,成為每年中高考前期,到七曲山風景區觀光旅遊、祈福朝聖的一大特色。
文昌文化以「勸善」、「孝親」、「仁慈」、「勤學」為核心,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由於受文昌的教誨,梓潼歷史上人才輩出,據史料記載,後唐時梓潼出了袁峁、孟芻兩名進地士,兩宋時期,梓潼出了趙載(紹熙),張炎上(慶元),兩宋時其出進士12人。梓潼時代有進士5人,舉人9人,清代順治至光緒二十九章,梓潼考中舉人19人,另有武舉3人。順治八年至光緒二十九年,梓潼被錄取秀才738名。至近現代,孕育了蒲輔周、海燈、李有行、史正良等歷史文化名人。
「走三國蜀道,享天然氧吧。」成為遊客在七曲山風景區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好項目。七曲山古柏林佔地700餘畝,有千年古柏2萬餘株,是中國最大的純古柏林,被譽為「古柏大觀園」、「森林活化石」,是大自然賜予人們的綠色宮殿、天然氧吧,被林業部命名為「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據專家測定,一公頃柏樹一晝夜分泌的揮發性殺菌素是松樹的6倍,能產生大量的負氧離子。
「賞洞經古樂」也備受遊客親睞,每周末及節假日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文昌洞經古樂在七曲山演出。洞經古樂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燦明珠,它起源於四川,發祥於七曲山大廟,以詠唱道家經典《文昌大洞仙經》而得名,流傳至今已有840多年。洞經古樂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被稱為「音樂活化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人類寶貴文化遺產」,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
昌
文昌帝君護佑莘莘學子高考順利,智慧大開、金榜題名。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為世間掌管功名祿位之神。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千百年來,凡升學考試,升職考試、應聘、求科甲及第,謀求功名之人,莫不虔誠供奉文昌帝君,以祈增慧開智,金榜高中,福蔭門庭。
每年的文昌帝君聖誕日,及中高考期間,都會迎來諸多善信來文昌祖庭七曲山,在文昌帝君聖前祈福,祈文昌帝君護佑學子們學習精進,考試順利,並祈佑事業有成,升職順利。
(來源:七曲山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