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裡跑,前腳掌還是腳跟著地?

2021-01-11 騰訊網

跑步姿勢不正確,會帶來2個主要的問題。一是跑步的經濟性不強,跑步費力又跑不快;二是姿勢不正確容易受傷,尤其是膝蓋、腳踝、髖關節都是易受傷部位。

但是「正確」的跑姿又是一個比較玄幻的東西,因為人身體的個體差異,導致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標準。比如著名的腳著地問題,跑步時到底是前腳掌落地還是腳跟落地,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目前的主流看法是,應該前腳掌落地,但是世界馬拉松冠軍也有採用腳跟落地技術的。

所以一味地追求「正確」跑姿,可能會陷入求而不得的局面,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今天值班員就為大家講一講,關於跑步落地方式的選擇問題。

一、兩種落地方式的特點

腳跟先落地的方式,主要是採取骨骼支撐,支撐力量大,肌肉更省力。在長跑的後程,身體比較疲憊的時候,更容易採取腳跟先著地的方式。

‍前腳掌落地,更多的是肌肉筋腱支撐,所以會更累一點。

用骨骼支撐,比較省力,但是反應速度慢,緩衝不好,對骨骼、關節的傷害比較大。

用肌肉筋腱支撐,緩衝好,反應速度快,但容易疲勞,肌肉筋腱更容易受傷。

顯而易見,二者各有優缺,所以如果你是腳跟落地,並不一定是錯誤的;而你是前腳掌先落地,也不一定對你有利。

讓我們看兩種跑步過程中最極端的例子。

一是起跑。此時落地點位身體後側,落‍地腿彎曲,前腳掌落地。這是獲得加速的3個要點,此時身體大幅度前傾,小腿與地面夾角小,而且只能是前腳掌落地。當然,這樣加速是暫時的,隨著速度提升,腳的落地點會不斷後移,小腿傾斜角度逐漸變大,身體逐漸立直。

▲身體前傾、屈膝角度小、前腳掌著地

二是快跑過程中突然減速的狀態。這時的跑姿可以說是所有錯誤姿勢的集合體。前腿大跨步並伸直,遠離身體重心位置,腳跟硬著陸,後腿嚴重滯後,上體後仰,手肘張開。此時身體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減速。

▲腳跟硬著地、上體後仰、後腿滯後

二、如何落地,需要把握三個要點

判斷落地是否正確,關鍵要看以下3點,你有沒有做對。第一個是落地位置,第二個是屈膝角度,第三才是落地方式。

一、落點位置

落地最重要的是落在哪裡,而不是怎麼落下。要看落地點相對身體重心的位置,配速越快,落點越靠近身體重心位置。

▲配速越快,落點越靠近身體重心下方

這樣身體重心就能更快地通過支撐階段,從而減少對支撐腿的壓力,所以說落點靠近身體重心,是正確跑姿的關鍵,也是減少受傷的秘訣。

如果落點在身體重心前方,遠離身體的部位,無論你是如何落地,都是有問題的,都可能會對腳踝和髖關節造成傷害,並且這明顯是一個減速的姿勢,跑起來非常不經濟。

▲落點遠離身體重心的錯誤姿勢

二、屈膝角度

有了適當的屈膝角度,才能有高效的緩衝。落地時,腿越直,對膝蓋的衝擊越大,膝關節越容易受傷。

▲腳跟觸地,直腿落地傷害大

但是在跑的過程中,速度越快,屈膝角度就會越小(腿越直),那該怎麼辦呢?此時就要注意落地點,只有在落點足夠好,速度足夠快的情況下,才採用直腿跑步,獲得更快的加速度。

▲博爾特幾乎是直腿,但是他的著地點靠近身體重心

三、觸地部位

觸地部分有9種情況

▲3×3共9種組合方式

上面說到,觸地部位不是關鍵,在做到著地點和屈膝角度合適的情況下,前腳掌、腳跟觸地都可以。

▲典型錯誤跑法:直腿、勾腳、落點靠前

但是像上圖這種情況,直腿、勾腳、落點靠前。膝蓋肯定是頂不住的,髖關節也會受到震動。

足跟落地最大的問題是不利於提速,這往往是年齡增大,肌肉力量不足的無奈之舉。像我們這種二三十幾歲,希望跑得更快,小腿和腳踝力量足夠好的人群,還是建議前腳掌外側著地的跑法。

三、前腳掌如何著地

前腳掌著地準確來講應該是前腳掌外側著地,先看一張馬拉松運動員的圖。

前腳掌外延著地,然後再過度到前腳掌著地。

如果我們在放鬆狀態下抬起大腿,放鬆小腿、腳踝,腳的自然狀態就是內側低、外側高,足跟高、足尖低,這樣的自然落地,能夠充分發揮腳踝、跟腱和小腿的緩衝功能。

注意這種跑法一定不是腳掌用力內翻的結果,而是小腿,腳踝充分放鬆後的自然跑姿,切不能刻意用力地去糾正,否則很容易受傷。

跑步的姿勢需要自己不斷的調整,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但是關於落地位置屈膝角度的原則一定要把握住。平時練習的時候,可以拍一段視頻,自己分析。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舒服、最省力的跑步姿勢。

獲取更多軍事體能訓練知識,關注軍事體能訓練公眾號

軍事體能訓練

專注體能訓練,倡導科學組訓!

覺得有用,點個在看 ~

相關焦點

  • 前腳掌、全腳掌、腳跟跑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根據跑步者的跑齡、配速和對於跑步的理解深度不一,每個跑者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跑步技術,這種跑步技術的類別各有不同,差別或大或小。如擺臂、上身的穩定形態等等,而最讓跑友關心的還是腳的著地方式的差別。我們都知道的三種跑法分別為腳跟著地跑法、全腳掌跑法和前腳掌跑法。今天,全民跑步來分別分析一下這三種跑法的優缺點。
  • 跑步腳尖著地好還是腳跟著地好?跑步大神們是這樣做的!
    跑步時到底是腳尖先著地好,還是腳跟先著地好,還是有其他方式?可能眾說紛紜,每個人大概都能說出幾個好壞優缺點來。而作為一個有6年多跑齡的小開我想說,很遺憾我好像從來沒關注過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跑步這麼多年沒受過傷的原因吧。
  • 闢謠|跑步需要腳後跟著地?你膝蓋疼不?原因在這裡了
    跑步落腳方式分析跑步腳著地時,體重加上慣性,人體會對地面產生2-3倍於體重的衝擊力,這時地面就會給人體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如果是偶爾跑步,這樣的衝擊力沒什麼太大影響,但如果長期跑步加上跑步姿勢等問題,持續的地面反作用力很可能對骨骼關節帶來負面影響,那到底我們應該怎麼跑呢?其實除了腳跟著地這種跑步方法以外,前腳掌著地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跑法,而且相對的反作用力還更小!
  • 跑步廢膝,為了減小風險用腳後跟著地還是腳尖?大神用腳尖
    任何運動都是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跑步也是不例外的,很多人覺得遊泳對身體沒有什麼損傷,這個要看你怎麼遊,每個星期遊四次以上,一次2公裡,你看你的肩受不受得了,從前我也以為遊泳沒有什麼損傷,直到我的左肩遊出了毛病,所以任何運動適量就好,超出了極限就是損傷!
  • 「慢跑」時究竟是腳後跟先著地還是腳尖?
    「慢跑」時究竟是腳後跟先著地還是腳尖? 關於跑步姿勢的帖子有不少,經常是科普和打臉的戲碼輪番上陣。
  • 80%的人不知道,可以前腳掌落地!
    80%的人不知道,可以前腳掌落地! 長跑時,到底應該是前腳掌先落地,還是腳後跟先落地?哪種步態更好?這一直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運動科學界現在比較公認的結論是:兩種步態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更好或更差。
  •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很多跑步圖片都像是腳後跟著地?
    常有一些人說「90%的大眾跑者跑姿是錯誤的,他們都在用腳後跟著地」。本文不討論腳後跟著地是否是錯誤跑姿,該問題已在其他文章中有闡述。今天要討論的是「真的90%的跑者都在用腳後跟著地嗎?」。先說答案,並不是!
  • 跑步時腳跟還是腳尖先落地?
    很多跑友在跑步時經常會糾結一個問題:跑步時腳跟還是腳尖先落地?即刻開跑這裡也不賣關子了。直接先說結論:無論腳跟還是腳尖落地,都是正確的,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任何告訴你腳跟或是腳尖先落地的,都是騙子!請第一時間遠離。
  • 跑步時應該是腳尖先著地還是腳後跟先著地?
    跑步時到底是腳尖著地還是腳後跟著地,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網上關於這個跑步姿勢的小小差別,真的是眾說紛紜。其實,關於跑步的腳掌著地的姿勢,應該是自然就好。跑步與其說是一項運動,不如說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技能。走路,跑步,這些行為的在我們學會之後,會刻在我們的潛意識中。
  • 跑步時,該是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這個答案你要知道
    跑步的過程中應該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呢?經常有鍛鍊運動的人,身體免疫功能會提高許多。而在跑步這項運動進行的時候很多人會發出疑問,在跑步過程中究竟是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呢?其實,大部分人在跑步過程中都是講腳尖先著地的,跑步過程中身體想要保持平衡,身體會微微地向前傾斜。而在跑步過程中順其自然地跑動,腳尖都會先著地,能夠達到平衡的作用。
  • 5公裡是跑步的一道坎,那麼5公裡你能跑多快?你是屬於哪一水平?
    跑步是一種簡單的鍛鍊方式,很多人跑步進行身體鍛鍊,5000米(5公裡)是公認的跑步鍛鍊的標準距離,跑步愛好者利用這個距離進行跑步訓練,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那麼你的5000米屬於哪個級別呢?1、走路級時間在40分鐘到1小時之間,這個級別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每公裡車速在10分鐘左右,對年輕人影響不大,但這個速度有利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特別有幫助的。
  • 腳跟疼是怎麼回事 腳跟疼需要注意什麼
    腳跟疼是怎麼回事?平時的很多女性朋友經常穿高跟鞋走路會導致腳跟疼。腳跟疼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疼痛嗎?腳跟疼嚴不嚴重,在平時如何預防足跟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腳跟疼是怎麼回事1. 足跟骨刺可引起足跟痛足跟骨刺一般足跟骨結節處。
  • 正襟危坐,兩腳併攏並微微向前,整個腳掌著地
    &nbsp&nbsp&nbsp&nbsp腳尖併攏,腳跟分開地坐著&nbsp&nbsp&nbsp&nbsp那說明你做事易猶豫不決,有時過分的一絲不苟將影響變通性。你習慣獨處,交際只局限在你感覺親近者的範圍內。不過,你很有洞察力,能以最快的速度對他人的性格做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