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剛剛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全市經濟發展作了周密部署,把「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科技部門將從哪些方面發力?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
許洪斌表示,市委召開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客觀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今年全市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面向未來發展,符合重慶實際。全市科技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精神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高質量編制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堅持「四個面向」戰略方向,堅定信心、勇於擔當、開拓進取,找準「著力點」,下好「先手棋」,聚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打造創新高地、壯大科技力量、加快成果轉化、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發力,推動全市科技創新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一是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高地。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強化「五區」聯動,打造「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圍繞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謀劃未來科技的新領域、新方向,強化基礎研究的引領作用,爭取更多的國家隊布局落地,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謀劃建設國家實驗室及其基地,力爭在智能汽車、集成電路、矽基光電子、功率半導體、先進感知、生物醫藥等領域創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超算中心等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加快建設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突出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材料、生態環境等方向,建設基礎科學、產業創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若干卓越研究中心、科學研究中心。加快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大力引進國內外頂尖高校、院所,推動建設一批國家級研發平臺,加快建設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網際網路系統,打造兩江協同創新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完善以產業創新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的創新研發和產業生成體系。
二是加快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是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後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科技型企業成長工程和企業研發機構倍增計劃,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高成長型企業,大幅度增加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集中精力培育一批帶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比較強的骨幹企業,著力打造若干行業頭部企業。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支持創新型企業成為創新重要發源地。綜合運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準備金制度、重大新產品獎勵等普惠性財稅政策,激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開發一批「硬核」產品,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協同創新。大力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持企業建設人工智慧算力中心、視聽交互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等新基建,推動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領域新技術的場景化應用,實施智能化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成果轉化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持續攻關的課題。出臺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改革舉措和實施方案,遴選20家單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在職務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單位領導人員盡職免責、收益分配機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提質發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加快建設科學谷、創新生態社區等大型科技企業孵化器,著力建設易智網、科技服務大市場等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好分布式中試熟化平臺,支持發展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大力培育專業化技術經理人,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快速通向「生產線」。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舉辦「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構建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機制,吸引更多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來渝轉移轉化。加強川渝聯動,推動建設成渝地區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促進兩地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
四是加快營造優良創新生態。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關鍵是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重點是探索構建人才引進、項目實施等快速響應機制。例如,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面向產業的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達到一定規模的,直接納入市級科技創新基地管理。探索實施「一企一策」「一院一策」「一人一策」的靈活人才政策,對在兩江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新創業的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直接給予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對取得重大「卡脖子」技術突破、產生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人才,可直接給予市級重點科研項目支持;對作出突出貢獻、符合條件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可按照職稱評審「直通車」政策,直接申報評定為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
2021年1月8日《重慶日報》版面截圖
記者:張亦築
編輯:崇雲豐
校對:王君
審核:盧志民
【來源:重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