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裡,淮南市對「十四五」時期八公山文旅發展定位有著清晰的描述:弘揚淮河文化,傳承淮河文明,建設以山脈為紐帶的名山旅遊圈、以水係為載體的秀水旅遊線、以人文為依託的文化旅遊帶,擦亮「楚風漢韻·能源之都」城市名片,打造長三角區域重要文化旅遊目的地。
「燦爛的歷史文明,獨特的山水造化,從時、空兩方面賦予了八公山豐厚寶貴的旅遊資源。 」近年來,淮南市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理念,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
文化為魂,旅遊為體,為深度融合注入動力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凡是有吸引力、競爭力的旅遊目的地,都是具有獨特魅力的地方。
大八公山旅遊帶,涵蓋沿山的淮南市八公山區、謝家集區、鳳臺縣和壽縣。為此,淮南市以更高站位融入旅遊發展大格局,堅持以八公山山脈為中心,著力打造一條「大八公山旅遊帶」,致力建成皖北重要旅遊目的地。
2017年,淮南市開始實施《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設立了淮南市八公山風景區管委會,破解了體制阻礙,改變了過去一山多主、缺乏統一的管理主體,行政區劃分屬四個縣區,規劃、建設、運營各自為政的狀況。
草木皆兵——千年古戰場烽火尋蹤之旅,一葉知秋——哲學經典 《淮南鴻烈》品讀之旅,百川歸海——大道至簡傳統文化探訪之旅……為推動八公山文旅融合發展,淮南市於2020年精心打造出精品旅遊線路,帶領人們領略 「一千成語、一座城市」的獨特魅力,開啟中國成語典故文化體驗之旅。
2020年,淮南市12家單位入選首批省特色旅遊名村和休閒旅遊示範點,八公山鄉郝圩村、八公山鎮妙山村、八公山豆腐文化園名列其中。
文之探索、旅之追尋,八公山文旅發展生機蓬勃
近年來,淮南市依託八公山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堅持打好「八公山牌」。
淮南市啟動了 《壽州古城·八公山(壽州古城·八公山全域旅遊先行區)創建5A級景區規劃》編制工作,對石林、古生物爬跡等主要地質遺蹟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建成北大門廣場、白塔寺、漢淮南王宮、登高臺、忘情谷、地質展示館、淮南子文化園等一批主要景點。
「我們將積極打造淮南子生態養生遊、民族村寨風情遊、白塔寺祈福遊、農事節慶遊等精品文化主題遊,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八公山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八公山區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
2017年,以「擁抱大自然,相約八公山」為主題的半程馬拉松賽在八公山風景區環山路進行,吸引了省內外近5000名馬拉松選手踴躍參與。
2018年,八公山風景區舉辦了首屆新春文化廟會,民俗特色精品節目匯演、「財神降福」、民俗巡遊、五福臨門、祈福法會等特色活動讓前來觀光的遊客流連忘返。
2020年,八公山區舉辦首屆文化旅遊節暨盆景園藝展,推出盆景園藝展、「三紫」(紫金硯、紫金石、紫金陶)藝術展,吸引眾多賓客目光。
「與省內美術院校籤訂合作協議,將妙山村作為美院學生採風寫生的學習基地,邀請知名畫家前來採風,進一步烘託八公山畫中美景、景色如畫的藝術氛圍。 」淮南市旅遊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在八公山風景區周邊,依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閃衝村、特色農業基地林場村、桃花欣賞地南塘村等村落,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
文化有思、旅遊有考,文旅之路在創新中「蝶變」
八公山發展文旅融合,有喜亦有憂,不少「短板」待補。
豆腐文化、淮南子文化、淮河文化是八公山風景區有別於其他景區的獨特旅遊資源,雖然在旅遊開發中「挑大梁」,但全景引客、全時迎客、全民好客、全業留客的「大眾旅遊」形態尚未形成。
現有的旅遊產品中,八公山紫金硯榮膺安徽必購旅遊商品,但價格較高,顧客接受度低,品種少,欠規模。
與加快發展旅遊業、建設文化旅遊之區的目標相比,八公山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較大差距……
文旅融合,讓八公山有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味道」的載體。
八公山風景區用 「四季花海」扮靚「八公仙境」,讓置身花海中的遊客感受溫馨,構建更加完善的旅遊消費鏈和旅遊服務體系,讓遊客「心之嚮往」。
「我們景區吸引投資1.2億元,全力打造『四季花海』項目,在景區北門入口至南門道路兩側及部分景點內進行花卉種植、小品建設。 」八公山風景區有關負責人說,景區內芝櫻園、鬱金香園、牡丹園、玫瑰園、百合園、八仙花園等相繼綻放,讓八公山景區「草木皆花、四季如錦」。
在閃衝村親近自然、體驗農事的田園採摘;在妙山村品嘗味道純正、香甜可口的農家宴;在南塘村參加豐富多彩的親子遊戲和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全域遊在這些村子綻放出別樣魅力。
穿越村莊、穿過人群、穿透歷史,這更像是文化與旅遊的一次美麗 「邂逅」。看得見的是,一邊是風景,一邊是文化;看不見的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正在通過新模式、新業態「融在一起」。
「說到底,唱響四季歌、力推全域遊,就是要推動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參與全民化、旅遊效益最大化。 」八公山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八公山文化旅遊還將在道路環通、公廁提升、網絡覆蓋、生態改善上下功夫,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建設,把歷史風貌和文化元素化為城市血脈,把八公山打造成傳承文脈的「主地標」、近悅遠來的「會客廳」、精彩亮麗的「風景線」。(柏松)
【來源:安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