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文旅融合,擦亮八公山金字招牌

2021-01-16 湘湘愛旅行

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裡,淮南市對「十四五」時期八公山文旅發展定位有著清晰的描述:弘揚淮河文化,傳承淮河文明,建設以山脈為紐帶的名山旅遊圈、以水係為載體的秀水旅遊線、以人文為依託的文化旅遊帶,擦亮「楚風漢韻·能源之都」城市名片,打造長三角區域重要文化旅遊目的地。

「燦爛的歷史文明,獨特的山水造化,從時、空兩方面賦予了八公山豐厚寶貴的旅遊資源。 」近年來,淮南市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理念,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

文化為魂,旅遊為體,為深度融合注入動力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凡是有吸引力、競爭力的旅遊目的地,都是具有獨特魅力的地方。

大八公山旅遊帶,涵蓋沿山的淮南市八公山區、謝家集區、鳳臺縣和壽縣。為此,淮南市以更高站位融入旅遊發展大格局,堅持以八公山山脈為中心,著力打造一條「大八公山旅遊帶」,致力建成皖北重要旅遊目的地。

2017年,淮南市開始實施《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設立了淮南市八公山風景區管委會,破解了體制阻礙,改變了過去一山多主、缺乏統一的管理主體,行政區劃分屬四個縣區,規劃、建設、運營各自為政的狀況。

草木皆兵——千年古戰場烽火尋蹤之旅,一葉知秋——哲學經典 《淮南鴻烈》品讀之旅,百川歸海——大道至簡傳統文化探訪之旅……為推動八公山文旅融合發展,淮南市於2020年精心打造出精品旅遊線路,帶領人們領略 「一千成語、一座城市」的獨特魅力,開啟中國成語典故文化體驗之旅。

2020年,淮南市12家單位入選首批省特色旅遊名村和休閒旅遊示範點,八公山鄉郝圩村、八公山鎮妙山村、八公山豆腐文化園名列其中。

文之探索、旅之追尋,八公山文旅發展生機蓬勃

近年來,淮南市依託八公山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堅持打好「八公山牌」。

淮南市啟動了 《壽州古城·八公山(壽州古城·八公山全域旅遊先行區)創建5A級景區規劃》編制工作,對石林、古生物爬跡等主要地質遺蹟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建成北大門廣場、白塔寺、漢淮南王宮、登高臺、忘情谷、地質展示館、淮南子文化園等一批主要景點。

「我們將積極打造淮南子生態養生遊、民族村寨風情遊、白塔寺祈福遊、農事節慶遊等精品文化主題遊,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八公山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八公山區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

2017年,以「擁抱大自然,相約八公山」為主題的半程馬拉松賽在八公山風景區環山路進行,吸引了省內外近5000名馬拉松選手踴躍參與。

2018年,八公山風景區舉辦了首屆新春文化廟會,民俗特色精品節目匯演、「財神降福」、民俗巡遊、五福臨門、祈福法會等特色活動讓前來觀光的遊客流連忘返。

2020年,八公山區舉辦首屆文化旅遊節暨盆景園藝展,推出盆景園藝展、「三紫」(紫金硯、紫金石、紫金陶)藝術展,吸引眾多賓客目光。

「與省內美術院校籤訂合作協議,將妙山村作為美院學生採風寫生的學習基地,邀請知名畫家前來採風,進一步烘託八公山畫中美景、景色如畫的藝術氛圍。 」淮南市旅遊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在八公山風景區周邊,依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閃衝村、特色農業基地林場村、桃花欣賞地南塘村等村落,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

文化有思、旅遊有考,文旅之路在創新中「蝶變」

八公山發展文旅融合,有喜亦有憂,不少「短板」待補。

豆腐文化、淮南子文化、淮河文化是八公山風景區有別於其他景區的獨特旅遊資源,雖然在旅遊開發中「挑大梁」,但全景引客、全時迎客、全民好客、全業留客的「大眾旅遊」形態尚未形成。

現有的旅遊產品中,八公山紫金硯榮膺安徽必購旅遊商品,但價格較高,顧客接受度低,品種少,欠規模。

與加快發展旅遊業、建設文化旅遊之區的目標相比,八公山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較大差距……

文旅融合,讓八公山有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味道」的載體。

八公山風景區用 「四季花海」扮靚「八公仙境」,讓置身花海中的遊客感受溫馨,構建更加完善的旅遊消費鏈和旅遊服務體系,讓遊客「心之嚮往」。

「我們景區吸引投資1.2億元,全力打造『四季花海』項目,在景區北門入口至南門道路兩側及部分景點內進行花卉種植、小品建設。 」八公山風景區有關負責人說,景區內芝櫻園、鬱金香園、牡丹園、玫瑰園、百合園、八仙花園等相繼綻放,讓八公山景區「草木皆花、四季如錦」。

在閃衝村親近自然、體驗農事的田園採摘;在妙山村品嘗味道純正、香甜可口的農家宴;在南塘村參加豐富多彩的親子遊戲和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全域遊在這些村子綻放出別樣魅力。

穿越村莊、穿過人群、穿透歷史,這更像是文化與旅遊的一次美麗 「邂逅」。看得見的是,一邊是風景,一邊是文化;看不見的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正在通過新模式、新業態「融在一起」。

「說到底,唱響四季歌、力推全域遊,就是要推動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參與全民化、旅遊效益最大化。 」八公山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八公山文化旅遊還將在道路環通、公廁提升、網絡覆蓋、生態改善上下功夫,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建設,把歷史風貌和文化元素化為城市血脈,把八公山打造成傳承文脈的「主地標」、近悅遠來的「會客廳」、精彩亮麗的「風景線」。(柏松)

【來源:安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三個體系」守護雲南旅遊金字招牌
    接下來,全省將推動構建全域文旅融合發展體系、文旅新產品供給體系、優質文旅服務供給體系的「三個體系」構建,全面提升文化旅遊品質,守護好「雲南旅遊」的金字招牌。聚焦構建全域文旅融合發展體系,全省將積極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國家文化和消費試點(示範)城市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提升旅遊目的地產品和服務供給品質,培育打造一批新的品牌旅遊目的地。
  • 銘記和奮進 | 2020河南公安:平安守護 擦亮平安金字招牌
    銘記和奮進 | 2020河南公安:平安守護 擦亮平安金字招牌 2021-01-08 0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擦亮「川米」金字招牌,四川將在40個重點縣推廣「稻香杯」優質品種
    「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首先要擦亮『川米』這塊金字招牌。」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是糧食主產省和糧食消費大省,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3000萬畝左右,總產1500萬噸左右,面積和總產約佔全省糧食的30%和45%,是全省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發展優質稻可促進農民增收,僅稻穀銷售每畝可增收200元以上。
  •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擦亮楚都金字名牌
    登高望遠,護城河波光粼粼,八公山披金疊翠,淮淝河銀環玉繞,疇疇稻田沐浴在一片秋色裡,收穫的機械穿梭期間。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楚山環野立,淝水抱城流,風光旖旎,豐盈安寧。 2017年12月,《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從此,壽縣古城保護開發利用和發展走上法制化軌道,翻開嶄新的一頁。短短兩年多時間,古城拭去蒙蔽積久的塵埃,漫溢著悠悠古韻,裹挾著樸樸古風,款款向我們走來。
  • 兩年時間,人民大會堂擦亮紅旗金字招牌
    如果說,紅旗是中國汽車的招牌。而僅用兩年時間,這一代紅旗人則把紅旗打造成了金字招牌。因此,10萬輛是新紅旗品牌復興的標誌。昨夜人民大會堂的中國一汽紅旗品牌盛典,既是對過往兩年的褒獎,更是展望未來開啟新徵程的號角。
  • 文旅融合怎麼「融」 博覽會上看端詳
    本屆博覽會以「促文旅融合展全面小康」為主題,由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中國旅遊協會主辦,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承辦。截至目前,共吸引37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團參展,參展企業達到2500餘家,共計折合國際標準展位3500餘個。
  • 打響「江南文化」品牌 擦亮「蘇作」金字招牌
    「橫向比」再加上「縱向看」,擦亮「蘇作」金字招牌的基本路徑、操作要點,就呼之欲出了。文化,是蘇州最具感染力的城市表情,也是蘇州最具感召力的城市標識。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競爭力,必須把文化產業發展擺上突出位置。對於今天的蘇州來說,就要全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尤其是擦亮「蘇作」金字招牌,以加快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為抓手,全面繁榮蘇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 中國文旅博覽會|文旅融合怎麼"融" 上會看端詳
    從文化產業博覽會,到文化旅遊博覽會,一詞之變,折射出當前文旅融合的契合度越來越高,互惠互利的綜合效益也遠遠超過了1+1=2的價值。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就是山東培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業態、加快「文旅+」步伐的生動縮影。博覽會的「文旅」特色,體現在每一個展區中。
  • 以為公安局的招牌是純金的,男子撬走3個金字被拘
    在街上走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到有些店鋪的招牌是金色的,大都也知道這是用燙金的手法來做的,實際上在字裡面並沒有包含著金子,然而有些人文化程度就比較低了,還以為是純金做的,在廣西就有位男子以為公安局的招牌是純金的,連著撬走3個金字被拘,我們一起來看看。
  • 文旅融合發展有亮點,全市現場會在新邵召開
    紅網時刻11月9日訊 (通訊員 何 雯 李 菁 劉丈國)11月4日至5日,全市文旅產業暨文旅融合發展活動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活動採取現場考察+座談會的形式進行。11月4日晚,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相關領導,各縣市區宣傳部長等,來到縣全域旅遊集散中心,現場考察我縣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項目。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湯先梧參加。近年來,我縣以創建湖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全力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核一環三線四區多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得到不斷完善,全縣文旅產業步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 立足新格局,擘畫泉城新圖景 濟南文旅集團邀請市民觀察團為「2020...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文旅集團持續擦亮金字招牌,不等不靠,向市場要效益,併購了一批優質運營資產,資產規模大幅提升;完善投融資管理機制,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立足產業資源優化整合,資產管理運營能力不斷提升,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並榮獲「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市民觀察團辛安團長充分肯定了文旅集團過去一年的工作。
  • 「文旅融合大講堂」講山東考古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升能力素質,11月1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文旅融合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講述《山東考古的那點事》。
  • 山東濰坊:2021年持續推進文旅融合「雙十工程」
    濰坊一處在建文化旅遊項目 蘇銳 攝記者12月25日從山東省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根據該局制定的2021年工作計劃,明年濰坊市將持續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雙十工程」。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計劃,持續培育十大文旅集團、十大景區,發揮引領示範帶動效應,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對青州中晨國際藝術小鎮等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管理服務,培強做大一批文旅龍頭企業。加快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造和提升,爭創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響「夜享風箏都」品牌。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力爭在2020年的基礎上取得新突破。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景區動態管理。
  • 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看天全如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通過文旅融合,讓土司文化這樣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與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結合,以活態形式得到關注,得以保護、傳承和創新。天全堅信,文旅融合項目可複製、可替代,但文化內涵不可複製、無法替代。有了文化內涵的傳承發揚,才會有新業態帶來的新活力、服務的別具風格和品牌形象的充實飽滿。
  • 「創智匯」成為肥西招才引智金字招牌
    5年來,「創智匯」已成為肥西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通過「創智匯」大賽平臺,推介肥西創新創業環境和政策,吸引各類優秀人才走進肥西、各類優質項目落戶肥西,促進最新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力地助推了肥西的高質量發展。    肥西縣有關承辦單位勇於探索嘗試,不斷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肥西特色的辦賽路徑。一是不斷優化賽程設置。
  • 「姻緣+文旅」,觀音山擦亮特色旅遊名片
    良緣小軒、月老臺、同心鎖等愛情、姻緣「打卡」景點,每年還舉辦以春、夏、秋、冬為主題背景的「粵港澳萬人相親會」,為年輕人在青山綠水間相識、相知、相愛搭建交流互動平臺;期間更是吸引了央視《鄉約》欄目組十進觀音山,現場錄製家門口的相親節目,碰撞出了許多浪漫愛情故事;此外,觀音山更與湖南岳陽樓君山島景區、海南三亞天涯海角景區、浙江寧波梁祝文化公園等景區聯合成立了「中國愛情主題景區聯盟」,領銜中國愛情主題景區文旅發展主旋律
  • 文旅融合,金鄉農村文化廣場讓群眾生活有滋有味
    金鄉縣政協副主席、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儲豔麗說,金鄉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方式,契合群眾需求和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實施智慧廣場建設,促進線上線下文化旅遊服務的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打通基層公共文化旅遊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 打造文化旅遊產業金字招牌 ——重慶市彭水縣隆重推出《黃庭堅黔州...
    為提升地方文化、振興經濟,在深層次推動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旅遊文化的金字招牌,由重慶九黎旅遊集團獨家投資打造的高端文化產品《黃庭堅黔州詩文集》和《黃庭堅黔州書法集》,最近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和山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向全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