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識__水星探測器

2021-01-08 騰訊網

探測器:水手10號

製造商:噴氣推進實驗室

發射火箭:阿特拉斯-半人馬

質量:503kg

發射時間基地:1973年11月3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

探測設備與實驗包括:

1 一對具有數字磁帶式記錄器的視角狹窄的相機

2 紫外線分光計

3 紅外線輻射計

4 太陽電漿偵測器

5 帶電微粒子

6 磁場探測

7 掩星觀測

8 天體力學探測

發射過程:1974年2月5日,水手10號從距金星5760千米的地方飛過,拍攝了幾千張金星雲層的照片。然後它繼續朝水星前進。1974年9月21日,水手10號第二次經過水星;1975年3月6日,它第三次從水星上空330公裡(203英裡)處經過。此時,水手10號耗盡了使它保持穩定位置的氣體,因此無法再對這顆行星作進一步研究了。不過這3次近距離觀測已拍攝到了超過1萬張圖片,涵蓋了水星表面積的57%。

任務結束:在姿勢控制瓦斯大約耗盡之後,水手10號開始環繞太陽運行。工程測試直到1975年3月24日停止,當時有一個未定的程序讓船身傾斜旋轉而讓氮氣供應消耗殆盡,因此NASA對水手10號發送了緊急命令來關閉它的發報機,於是水手10號對地球停止了信號傳輸。

直到現今,儘管船身上的電子儀器可能受到太陽輻射線的影響而損壞,水手10號仍舊在軌道上圍繞太陽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國家太空科學資料中心的大衛威廉斯在2005年表示:水手10號自從關閉發報機之後並未從地球上被追蹤或發現過。我們只能假設它還在繞著太陽運行,因為只有它受到小行星撞擊或受到大型物體的接近而擾亂重力才可能離開軌道,這種事件發生的機率非常的小所以我們假設它仍舊繞著太陽運行。

探測器:信使號

製造商: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發射火箭:德爾塔2型

質量:1100kg

NSSDC ID(COSPAR ID)國際衛星標識符:2004-030A

發射時間基地:2004年8月3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

探測設備與實驗包括:

1科學載荷:收集信使的科學數據的儀器

2遮陽傘:保護飛船免受太陽直射,使飛船的電子設備和儀器在水星的熱環境裡能正常運行

3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動力,信使還攜帶一塊蓄電池,多餘的電能可儲存,供其他系統使用

4助推器:通過噴射燃料發生推力,改變飛船的軌道和姿勢

5助推火箭適配器:它是飛船發射的聯繫點,當信使與助推火箭脫離後,適配器就沒有作用

6水星雙重成像系統:是部帶有廣角鏡頭和窄角鏡頭攝像機,可以單色、彩色和立體成像

7伽瑪射線和中子譜儀:將用它來繪製水星表面的元素構成圖

8X射線分光計:也被用於繪製水星外殼物質的元素構成情況

9磁力計:繪製水星磁場的詳細結構和動力,尋找磁化的地殼巖石區

10水星雷射高度計:用來測算水星的地形

11水星大氣與表面合成分光計:測算水星大氣的情況,尋找水星表面物質裡的礦物成份

12高能粒子和等離子分光計:用於測算水星磁氣圈內部和周圍的帶電粒子的構成與特性

發射過程:信使號目的是研究水星的環境與特性。計劃中的耗時6年半、飛行79億公裡的探測遠徵,進行了5次軌道修正,更重要的是6次飛掠內太陽系行星,藉助引力彈弓來減速。

任務結束:

目前狀態:撞擊水星,已毀滅

撞擊時間:2015年4月30日(美國東部時間)

撞擊地點:水星北極附近

撞擊面積:直徑約15米

水星行星軌道器左(Mercury Planetary Orbiter,MPO)與水星磁層軌道器右(Mercury Magnetospheric Orbiter,MMO)

探測器:貝皮可倫坡號

製造商:宇宙科學研究所

發射火箭: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ECA型

質量:4100kg

功耗:600 瓦

發射時間基地:2018年10月20日1時45分整由歐洲空間局(ES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蓋亞那航天中心升空

探測設備與實驗包括:

水星行星軌道器:用以測繪水星地圖

水星磁層軌道器:研究水星的磁場為主要任務

發射過程:發射後將一次飛越地球、兩次飛越金星、五次飛越水星,最終在2025年到達水星。 多次的行星重力助推將節省經費與燃料。它會在2018年飛越地球,利用地球的重力助推使它能夠飛越金星。2019~2020年兩次的金星飛越使它幾乎不需要利用推進就能降低其近日點,讓它可以飛越水星。隨後2020~2023年五次的水星飛越將它的速率降至1.76千米/秒,將導致它於2024年第六次接近水星時被水星俘獲,進入環繞水星軌道。水星行星軌道器與水星磁層軌道器將在入軌後分離,當中水星磁層軌道器將進入距離水星較遠的軌道。

相關焦點

  • 天文知識之水星-簡單篇
    水星從字面意思看似乎是有大量「水」存在的行星,很遺憾的是水星上大部分地區與月亮相似,並沒有水的存在,不過美國的水星探測器在水星的北極區域發現了水冰的存在。2.1.1.2 關於水星名字的來源水星這個中文術語名字來源於古代時期,漢代之前,觀測者發現水星在數時辰內會移轉位置,所以被叫做辰星。直到西漢時期,天文學家司馬遷在觀測水星時,發現水星的顏色近似於深灰色。
  • 天文知識__水星
    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開始為水星上的310多個環形山命名,其中有15個環形山是以中華民族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有伯牙、蔡琰、李白、白居易、董源、李清照、姜夔、梁楷、關漢卿、馬致遠、趙孟俯、王蒙、朱耷、曹沾(即曹雪芹)、魯迅。 探測器發現水星早期曾遍布著火山,並且有著持續的火山活動,或許將持續至太陽生命歷史下半時期。
  • 天文小知識:關於水星,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02離太陽最近它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距離太陽約5800萬公裡或0.39天文單位,陽光從太陽到達水星只需要3.2分鐘,到達地球需要8.3分鐘。水星上的一個晝夜周期需要175.97個地球日。水星僅用88個地球日就繞太陽公轉一周(水星的一年)。
  • 天文知識之火星-簡單篇
    2.1.1 水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水星-簡單篇》2.1.2 金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金星-簡單篇》2.1.3 地球>見文章《天文知識之地球-簡單篇》2.1.4 火星火星也是我們地球的近鄰,只是比我們的軌道離太陽稍微遠些。
  • 永別了,信使號水星探測器!
    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昨天(4月28日)在官方推特上發布的一條消息。4月30日,「信使號」將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結束它已經被一再延長的探測使命,在水星北極附近留下一個相當於NBA籃球場大小的撞擊坑。或許要等到2024年,歐洲空間局的BEPICOLOMBO探測器抵達水星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看清楚「信使號」的最後一撞留下的遺蹟。
  • 天文知識__金星探測器
    探測器:麥哲倫號 製造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發射火箭: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為了保證探測器安全可靠,其上還安裝了兩種星載錯誤保護系統裝置,一種用於針對姿態控制,一種用於針對除姿控外的各種錯誤。
  • 貝皮科倫布號水星探測器最全揭秘:幾經推遲 終於等到花開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最靠近太陽。   截至到目前為止,只有水手10號和信使號探測器對水星進行了近距離的觀測。貝皮科倫布號是飛往水星的第三個探測器。 然而,在太陽引力作用下,水星探測器將不由自主地加速,這個矛盾對水星探測器的測量與控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要在水星上著陸的話,由於水星基本沒有大氣,著陸器無法通過空氣阻力或降落傘減速。   4、幾經推遲,終於等到花開   貝皮科倫布號原計劃2012年4月發射,預計經過4年零兩個月的行星際巡航抵達水星。
  • 天文科普:關於水星的十二個有趣知識
    關於水星,你要知道的十二個有趣現象》。水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母親」最疼愛的「子女」,因為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197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發射的「水手10號」探測器第一次完成了水星表面的測繪任務(部分)。
  • 日歐將聯合發射水星探測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歐洲宇航局(ESA)正在推進水星探測計劃BepiColombo,計劃2018年發射水星探測器,預計2026年到達水星開始針對水星地面、磁場等進行觀測,並通過數據分析,了解水星的形成及演變過程。
  • 日歐聯合研發水星探測器近日升空,預計 2025 年到達
    IT之家10月20日消息 據中新網報導,日前,歐洲航空局與日本宇航局計劃將在今天發射一顆水星探測器,這顆探測器名為「貝皮科隆博」,發射後,這顆探測器將在2025年到達水星,將幫助人們了解水星的結構磁場特點。
  • 水星探測的意義
    水星是地球附近行星中人類了解最少的一顆。這次水星探測有什麼意義?這次探測與人類對太陽系內其它行星的探測有什麼不同?  上海天文臺佘山站站長、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林清認為,人類對太陽系中任何一個行星的探測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因為每一次探測所獲得的資料,都能幫助科研人員修正太陽系形成和起源有關假設模型或理論,使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實。這也是「信使」探測水星的最重要意義。  水星體積與月球相當,但重量卻與地球差不多,如此高的密度成為科學家渴望解開的一個水星之謎。
  • 湖南青少年天文科學大賽走進湘潭 700餘名小學生比拼天文知識
    11月6日,湖南省青少年天文知識競賽預賽在湘潭市九華和平科大小學舉行 紅網時刻11月7日訊(記者 何超)11月6日,由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湖南天文協會聯合主辦的湖南省青少年天文知識競賽預賽在湘潭市九華和平科大小學舉行。 在學校濃厚的科技氛圍下,本次預賽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熱捧,吸引了700餘名學生參賽。其中,成績優異的孩子將有機會參加全省決賽。
  • 天文知識之地球-簡單篇
    第二章 太陽系的行星成員我們太陽系的行星成員目前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早期的冥王星已經被降級為矮行星系列。至於海王星外圍軌道上是否還存在滿足行星定義的天體,目前還未發現。這些行星成員我們又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類地行星(巖石行星),主要由矽酸鹽巖石組成,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 天文科普:關於金星的12個有趣知識
    天文科普:關於金星的12個有趣知識。神奇的宇宙 第二期《關於金星,你要知道的十二個有趣現象》原創作者:地理大毛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廣義的宇宙就是時間、空間、物質的統一。宇宙大約誕生在138.2億年前,而宇宙有多大呢,目前計算的宇宙直徑為1560億光年。
  • 天文小知識:揭秘,我們所知道的水星
    >圖解:描繪水星形成的藝術作品。 到了晚上,地表溫度平均為110開氏度; 這是由於水星缺少活躍的核心,它不能有效保持大氣層從而造成熱量的喪失。據此,地質學家普遍認為水星上是有冰的。事實上,根據最近對水星表面的觀測表明,水星表面有幾片白色斑塊,這暗示了水星上有冰凍的水的存在。除了水星核心的不活躍之外,行星的大小也與其保持適量大氣層的能力有關。
  • 科學家在水星和金星軌道發現塵埃環,或將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
    而離太陽系比較近的行星,存在塵埃環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小,比如水星和金星。過去科學家一直以為水星和金星由於離太陽系近,受到太陽風和磁場的作用,是很難捕捉到塵埃粒子,自然也就不會存在塵埃環。可是後來當探測器逐漸靠近水星和金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的認知完全錯了,水星和金星不僅有塵埃環,而且其規模比地球還要大,這是怎麼回事?
  • 水星為什麼被稱之為水星?難道它上面都是水嗎?
    但這些行星今天我們都不講,我們今天要講一下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它就是水星。那問題來了,水星為什麼叫水星,難道它都是水嗎?今天俸輔就和大家淺談一下水星。水星距離太陽5800萬公裡,水星是一顆倍受摧殘的小個行星。數十億年的光陰中它始終承受著比其他行星更加狂暴的太陽炙烤。
  • 為什麼說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真實的原因在這裡
    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了,如今的天文觀測能力這麼強大,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上,分布著很多各種各樣的天文望遠鏡,就連繫外行星都已經探測到了,況且無人探測器都可以飛出太陽系了,小小的水星有何神秘可言?說了您別不信,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 Virgo引力波探測器重新上線
    今年春天,物理學家們一直忙著讓第三臺引力波探測器——Virgo(位於義大利比薩城旁)重新上線運行。2015年9月,也就是LIGO 收到兩個引力波信號的時候,Virgo正處於線下升級中。科學家希望三臺大型探測設備能有效地提高尋找引力波源的工作效率。如果「一擊三中」(即三個探測器都探測到了同一個引力波),那麼陸基望遠鏡就能瞄準探測器鎖定的三角區域,也就有可能找到激發引力波的碰撞地點。
  • 水星軟科普 百度百科
    中文名水星外文名Mercury別 稱備星分 類類地行星質 量3.3022×10²³kg平均密度5.427g/cm³ 直 徑4878 km表面溫度427℃(最高)、-173℃(最低)逃逸速度4.435km/s反照率0.068 (球面);0.142 (幾何)視星等無法確定自轉周期58.646 地球日赤 經23h 11m 15s赤 緯-7°36′41.86″ 距地距離1.03 天文單位半長軸0.46 天文單位離心率